新浪财经

救市政策出不出 热钱成最大顾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15:07 经济观察报

救市政策出不出热钱成最大顾忌(2)

  危险在于热钱

  不过,来自香港的投行人士则向本报提供了另一种政府考量版本。

  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各大投行都在议论,如果救市他们将会尽快从反弹中撤离;不过预期却不容乐观,因为中国现在面临的通胀与股市崩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热钱。因此重点不在救市,而在于防止热钱的继续流入和热钱的大幅流出。

  有消息指出,近期在央行、外管局等机构调研热钱问题的同时,有关部门近期也要求部分券商调查估算热钱流入股市的规模。

  外部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整体上是逐年递增的,而且进入到2008年第一季度,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据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估算,2003年到2008年一季度,外部热钱进入中国的数量分别是:38亿美元,1141亿美元,466亿美元,764亿美元,2018亿美元,851亿美元,累计进入总和为5618亿美元。其中在2008年第一季度,进入中国的外部热钱就达到创纪录的851亿美元。而根据各种统计初步估计,自2003年至今,进入中国的热钱在5000亿到10000亿美元之间,5618亿美元已经是很保守的估算。

  至于热钱和中国股市的关系,民族证券在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单纯从资金层面来考虑外部热钱对于国内股票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2003年到2004年末,外部热钱累计进入中国大约1519亿美元,而这时中国股市A股流通市值为1529.8亿美元。这个时候外部热钱理论上能买下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90%以上。而到2005年底时,累计进入中国的外部热钱规模为1985亿美元,理论上可以买下整个中国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1392.88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一个细微之处是,随着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牛市启动,限售股开始解禁,A股流通市值急剧增大,伴随这一过程,外部热钱进入的速度和规模迎来一个新的高峰。2006年外部热钱进入中国的数量是2005年的1.64倍。2007年外部热钱的进入量是2006年的2.64倍。民族证券推测,2005年外部热钱进入中国的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可能和A股市场容量过小有关,即2004年末累计进入的外资规模已经足以完成在中国的资产布局,没必要继续加速进入。但随着A股市场容量的加大,能够给更多的资金以更大的空间,2006年起外部热钱又开始进入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伴随着A股市场容量的上升,外部热钱进入中国的规模可能反而增大。从数据上来看,也正在证实这一点。

  齐鲁证券分析师边绪宝指出,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美元重新转向走强的情况下,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引发国内热钱的大量出逃。热钱流入虽然不能完全助长本国资产价格 (尤其是证券市场),但是,热钱的大规模流出对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乃至于一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确实会产生致命的打击。上个世纪末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目前越南的危机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机构行动

  前景未明之时,机构的行为也开始分化。

  根据近期一份基金经理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仓位会持平,选择增仓的仅有4%。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表示看淡,有8成左右的基金经理认为2008年的盈利增速低于30%。

  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介绍,还在市场中的私募普遍都大幅降低了仓位,有些甚至只有10%左右了。现在委托操盘的资金越来越少,而且保证的收益也一再降低至8%。

  新华财经副总裁陈松兴博士则认为,“现在看来,上市公司2008全年业绩表现可能不够理想,甚至在今年中报的数据上就会有所表现。”

  超级机构保险资金也开始动摇。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层向记者表示,之前对市场的判断有误,原以为市场总是会向政策屈服,但现在市场却依然下行。显而易见政府尽可能出政策想救市,不过,市场人气太淡;加之今年宏观形势不看好,一些涉及水电、煤、矿、气等上游的与能源、资源有关行业,其价格上涨趋势还没有释放出来;如果有一天压不起,传导出来,CPI可能还会抬升……

  据上述人士透露,此前虽然证监会对机构“压住不让卖”,但亦有机构还是偷偷在卖。

  中信证券12日在北京召开2008年度中期策略会上认为,宏观经济和业绩预期依然是影响下半年股市的核心因素,在两个因素尚未明朗之前,下半年股市依然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不过,建仓者亦有之。

  另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则表示:“我们在10号的时候又建仓了,买了不少低估值的股票。”

  但他现在却陷入无奈:“感觉应该差不多了,还能跌多少呢——但确实看不准了;现在,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很强,问题是跟跌之外,美股涨我们却不涨;原来主要是因为估值贵,可现在20倍的PE,应该不贵了。目前50%的人都是空仓……市场的情绪已经有些不可理喻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