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时期的股市渴望金融稳定 择机推出期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12:05 《中国投资》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欧美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境外资金将如洪水一般涌入国内;银行上市后的盈利冲动,会驱使银行想尽办法打信贷擦边球;地方政府换届后的投资冲动也不是随便能约束的……这些条件交织在一起,最终还是表现为明显的流动性过剩

  文/张国云

  当前股市快速缩水,不难看到,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旧有的制度性缺陷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陆续出现。繁荣与隐忧相伴,掩藏着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促使我国股市走出暴涨暴跌的局面,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期待,也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根本利益所在。着力解决目前经济中存在的“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风险,认真落实“两个防止”,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加强对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控制,从紧把握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通过维护金融稳定,来推进我国股市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

  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上亿的财富从股市消失,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就此次沪深股市的下跌而言,的确存在过度炒作后价值回归的因素。但也应看到,年初的雪灾、上市公司大量再融资、大小非集中解禁等事件性原因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当务之急,一是要保护好投资者利益。无论是成熟股市,还是我们这样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政府的责任都在于培育和维护市场的成长,在于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二是要及时沟通信息。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振荡加剧,投资者信心受挫,投资行为趋于短期化,各种猜测、传闻铺天盖地,需要相关部门及时阐明政策、披露信息,不给始作俑者以机会。而股市最核心的矛盾是供需矛盾,投资者信心的基础是“三公”秩序。要把供需矛盾作为突破口,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作为不断加强、持之以恒的工作主线。越是在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时期,越要强调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三是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面对亟待解决的市场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仍不健全、部分市场参与者守法意识弱、信用建设程度低、投资者整体风险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法治原则和轨道上,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股市的监管。要依法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提高各方面的信息披露水平,是维护市场秩序十分重要的环节。“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是我们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在“从紧”中灵活调控,把握金融调控节奏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起起落落都很正常,但对一些短期内可能造成市场供求过度失衡的偶发因素,则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安排,缓解其对市场的压力,以实现市场平稳过渡。而从长远来看,政策与市场的关系则应是,适当放松管制措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为每位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国际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加。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中心工作,应从增加供给和稳定预期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要充分认识进行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外贸、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在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取向。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多元化融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启发不小。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出了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教训,加快其进程。当前国内依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无论哪家商业银行,都经不起每年贷款百分之十几的增速,如此发展,用不了两三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接近警戒线。难道要银行每隔几年就来一次再融资?市场不会允许无节制地再融资,而且股本融资的成本很高。国外银行业应对这个问题,一是靠盈利结构多元化,尽量发展经济资本占用少的业务;二是靠资产出售,特别是贷款转让,而贷款转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资产证券化。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证券化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技术实际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有观点认为,资产证券化很危险,并认为中国的银行业管理水平还不行,没有能力做好资产证券化。显然,将所有风险都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