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持续大跌考验价值投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7:54 解放日报

  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而且会高于价值;相反,价格则会下跌,并低于价值。股价波动自然遵循这一原理。去年以来,沪深股市几度疯狂,股价持续飙升后,大大高于价值,引发了管理层对市场泡沫的担忧。这背后,流动性过剩,居民储蓄持续搬家,仅仅1500只股票供应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有关部门加快新股发行节奏以及H股回归步伐,并加大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仅仅去年沪深A股新股发行规模超过4400亿元,是同年美国市场新股发行规模10倍多,成为全球最大的融资市场。同时,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也达到3600多亿元,超过此前6年的再融资总额。

  除了新股发行及再融资带来的市场增量,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股解禁的预期增量,也是一种不小的供应压力。据统计,从今年起,未来3年A股市场解禁规模近万亿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平安等超乎市场想象的巨额再融资计划一再袭来,最终让市场无法承受。最初,管理层为挤压泡沫而增加股市供应的做法,目前来看,着实有些矫枉过正。

  价值投资受制于供求失衡,也是一种必然。即使中国平安预计去年业绩增长超过100%,目前20多倍的市盈率也比较合理,但这不意味着,其上千亿元融资收购的新资产或投资的新项目能够保持与当前一致的增长率。更何况,上市公司肆意“圈钱”,已让其市场形象大大受损。如此上市公司,又有多少投资价值。

  重塑市场信心

  “从所有的技术指标来判断,‘沪深股市一只脚已踏入了熊市’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世基投资分析师认为,与上一轮持续了4年的熊市相比,唯一不同的是,投资者队伍扩大了,市场的投资理财意识提升了。但股市终究是一个信心市场,即使投资者具备更理性的投资倾向,及更高的承受能力,当供求失衡挑战了信心底线时,市场依然下跌,也无可厚非。

  当前的情况下,如何挽救市场信心?管理层批准新基金发行,已成为每周收盘后的一个常态举措。加快新基金发行,表面上是为了调整供求关系,但本质上并非“对症下药”。基金已是全线亏损,新基金又怎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再者,这些新基金集体发行,理论上能为股市带来上千亿元的增量资金,但这也仅仅与中国平安一家公司的再融资额度相抵。

  暂且不论,市场呼吁的印花税率下调是否能兑现,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下调印花税率,降低交易成本,但也只能是一时的利好。只要供大于求的趋势没有改变,股市下跌依然会持续。因此,要重塑市场信心,避免股市“两只脚都迈入熊市”,只有彻底改变当前失衡的供求现状。

  专家建议,一方面,针对当前市场的再融资扩容恐慌,管理层应及时叫停中国平安等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计划,等到市场信心回暖,再把握节奏陆续放行。毕竟融资仍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另一方面,非流通股大量解禁,正是考验股改成败的关键时期。大小非解禁后是否减持,虽然是股东的自主选择,但毕竟关乎改革成败,对于减持行为也要作出一定的制约。如对每次减持套现数量、比例作出一定的制约,同时及时披露减持相关信息,给市场更加明确的预期。

  除了把握供应增加的节奏,还需要增加需求。新基金发行,受到市场信心不足的制约,增加需求效果并不明显。专家建议,重塑当前的市场信心,是否可以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救市举措,以政府直接注资,来带动市场资金入市,或许会对信心提振有更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