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调整:国际化的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4:27 城市快报

A股调整:国际化的阵痛

  近期A股市场剧烈下跌,但管理层的表态与投资者的预期相去甚远,也让一些机构逼利好出台的期望落空。

  有关方面的表态其实可以从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撰写的序文中找到答案。尚福林明确表示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显然,在监管证券市场时,有关方面显然是想在今后不断淡化行政调控和“政策市”色彩,市场的事尽可能交由市场自己处理。让“政策市”渐行渐远,表明有关方面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决心。

  从6124点下跌以来,A股中领跌的都是此前炙手可热、泡沫化严重的大盘蓝筹股,特别是A+H股。A+H股本来在两地就存在巨大的股价差异。但是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要开放,要国际化,首先要面对和接受的就是A+H股价的接轨,这是绕不过去的“阵痛”。在这次回归之旅中,中国铁建H股在港上市首日收报12港元,而A股收报11.99元,上市首日即实现股价对接,昭示了A+H股回归的终极目标已开始在新上市的A+H股提前实现。中国铁建的这种对接,对那些价差依然很大的A+H股是一个压力,对大盘走势也是一个牵引。

  监管层有关官员曾表示:“证监会近年加强投资者教育,就是希望承受能力低的小投资者不要轻易入市,因为股票不是什么人都能炒的。”与成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特征不同,我国股市仍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我国要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要上市股指期货,还要开展融资融券等等,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监管官员的表述,一方面是“希望承受能力低的小投资者,不要轻易入市”,让中国股市在散户逐步离场过程中,逐步转型为机构为主的成熟理性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告诉散户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开放大势难转、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动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不好做”将是常态。

  既然当前的A股大调整是国际化旅途中的“阵痛”,那么这个“阵痛”何时才能终结?其实,管理层对当前市场的模糊表态已给出了答案。因为在表态之前,监管层曾召集机构开会,专门摸底过机构对A股估值的态度。当时机构对市场走势的看法不一,这种分歧已强烈地“暗示”管理层:股市跌到目前,并未到达大家一致认可、甚至无法忍受的低估区域。美国式救市告诉我们,最佳救市时机总是稍纵即逝,一旦市场信心坍塌,其后的修复成本将异常高昂。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