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首席分析师:反弹已经呼之欲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4: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储蓄回流:好事还是坏事?

  桂浩明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大幅增加,同比多增了8045亿元。换言之,也就是出现了明显的储蓄回流。这种状况的出现颇令人深思。

  对于储蓄回流,人们最直观的印象是由于储蓄利率提高,提高了储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同时也与市场缺乏合适的投资目标有关。对证券投资者来说,前一段时间行情火爆,吸引了大量资金直接或者间接入市,导致“储蓄搬家”,银行一度出现过存款余额负增长的格局。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是要吸收流动性,资金向储蓄流动客观上也是有助于产生这一效果的,这也是央行在进行调控时会反复使用升息这个手段的原因所在。从这个层面看,银行存款增加是调控产生效果的表现。市场上的资金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当它们大量回流储蓄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它们在主动退出投资,这确实是流动性被紧缩的一种形式。此外,存款增加的同时自然也意味着社会对贷款需求的减少。从2月份的数据看,新增贷款仅2434亿元,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大幅下降。而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一直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1月份信贷大幅飙升的事实曾让市场感到很紧张,认为紧缩政策没有起作用。而现在看来,其作用在1个月之后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当然,过大的数据起伏可能不具备太多的代表性,但现在看来,调控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储蓄回流银行,特别是居民储蓄回流银行,这在目前银行存贷差还较大的情况下,其效果并不仅仅是正面的。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希望能有序地分流部分居民储蓄,将资金引入直接融资以分解银行的负担。股市火爆以及直投与个人创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压力,但现在储蓄资金再度大量回流银行,实际上就意味着直接融资又被淡化了,这无论是对资产证券化还是对深化金融改革等恐怕都是不利的。从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层面而言,储蓄资金的回流显然削弱了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当人们一方面看到银行存款增加,感觉到宏观调控在明显地发挥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仍然坚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话,过度的储蓄回流,特别是居民储蓄回流银行,不能认为是什么天大的好事。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现在居民储蓄回流银行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股市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无意加大投资、希望尽快退出的事实,这是资本市场遇到困难的产物。资金总是要向收益高且安全的地方流动,银行储蓄利率虽然提高了,但与现在的CPI相比仍然是负利率,在负利率的背景下资金仍然流向储蓄,说明证券市场不具备赚钱效应,没有理由认为这种状况是合理的。从理性的判断出发,应该看到在居民储蓄大量回流的背后是证券市场出现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储蓄资金大量回流银行也许可以说是坏事。

  其实,就像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一样,储蓄资金的回流不能简单地说是好还是坏,但其中所揭示的问题还是需要重视的。不管怎么说,当股市失去了对资金的吸引力、居民宁愿接受负利率而拒绝进行投资时,实际上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前景很不乐观。如果继续无视这一点,今后恐怕难免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信心的恢复还需要时间

  魏道科

  新基金的批量发行适当缓解了供求矛盾,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还需要时间。今年2月份以来批准发行的新基金数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半数,市场反应逐渐趋于理性,除2月初的异常兴奋之外,此后便谨慎有余。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二级市场赚钱效应减弱甚至出现浮动亏损,投资者认购基金不再那么积极,场外资金入市的速度较低,“输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过去盈利幅度较大的基金投资者不但不继续追加投资,相反在反弹中陆续赎回,基金出现净赎回现象,基金被迫减仓,形成多杀多的局面,个股出现低估再低估的状况。第三、累积效应总有一天会发生积极的作用,这需要不短的时间,目前也许还不是转强的时机。

  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股市向好的基础之一,但未来业绩增速会有所下降,究竟幅度有多大还有待观察。据预测,2007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速从53%下调到49%,预计2008年一季度不含中石油等5只新股在内的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速为35%,大幅低于大多数人此前的预期。大多数投资者对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速回落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大盘下跌格局中往往会过分夸大负面因素,影响长期持股的信心。市场心态普遍趋于谨慎。

  股价结构的调整耐人寻味,绩优股成为调整的重灾区。在弱市格局中也有走强的品种,一些小市值的题材股陆续创出新高,但它对大盘的影响有限,充其量只是局部行情。申万风格指数显示,近5个月来,绩优股指数下跌了34.6%,高价股跌了31.8%,大盘股跌了31.4%,微利股跌了17.2%,亏损股跌了11.4%,小盘股跌了2.0%,这表明去年被炒高的一些蓝筹股成为调整的领头品种。目前题材股的炒作让人担心见高之后的回吐压力,也要适当控制风险。一批绩优股年报出台后,分红方案被投资者接受,一季度以及上半年的业绩比预期好,股价可能会企稳反弹,现在还处于谨慎观望之中。数十只股票跌破了增发价,有人认为“破发”并不奇怪,甚至将来有破首发的可能,这反映出在弱市格局中,投资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于调整的时间周期似乎要有思想准备。2月份CPI指数再创新高、外贸顺差骤减、资金快速回流银行等等,导致股指逐级走低,尤其是前期走势稍强于上证指数的深成指跌破了年线,15000点终于失守,这也是对多方不妙的信号。目前股指的短期和中期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底在何处尚难断定,大盘立即返身向上的希望较小,至少要等到均线系统走平然后向上,上涨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市场重心的下移,多空双方还会反复试探,估计还有一个缩量调整的过程。(本文作者为资深分析师)

  再融资恐慌症正在动摇牛市根基

  王利敏

  自平安天量再融资获高票通过后,投资者普遍认为随着这个重大利空的兑现,大盘的底部渐趋明朗,甚至有人奢望平安将带动金融板块展开一轮强劲的反弹。然而近期大盘连创新低,跌破4000点,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再融资狂潮正在动摇牛市的根基。

  平安复牌后曾盘中涨停,随后股价跌跌不休,已经从涨停价73.81元跌到本周最低的61元多。由此可见,所谓的高票拥护融资只是表面现象,不少持股者虽然在会上投了赞成票,会后却在大举出货。原因何在?

  随着平安股价的连连走低,解禁的限售股抛压也开始加大。据报道,中国平安股价持续走低与限售股大量抛售有关,例如近日锌业股份将部分成本每股仅为1.44元的平安股票大规模抛出,获利高达45倍。很显然,对于当初每股成本仅1元多的原始股股东,怎么可能要求其以六七十元的“天价”参与公开增发呢?

  也许是看到平安股东大会前后股价都在下跌,下周三将要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本周加快了下跌的速度,短短一周内股价居然大跌了17.74%。原因很简单,既然平安这么容易就通过再融资计划,浦发股东大会通过的可能性极大。基于平安股价的下挫,浦发复牌后的走势看来凶多吉少,近日的放量大跌表明众多机构在加速出逃。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浦发的增发使权重极大的金融板块成了投资者快速撤离的“雷区”,该板块近来全面下滑,使大盘的下跌成了“无底洞”。近日股市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一是有些个股的A股股价和H股已接近甚至倒挂,如中国中铁以及本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铁建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不少金融股市盈率很低,但仍然在下跌,如浦发银行目前的市盈率只有26倍,动态市盈率更低。按预增公告,平安市盈率也只有30倍多。中信证券的市盈率更是不到20倍;三是沪深300的总体市盈率也只有20多倍,但大多数个股的跌幅大大超过平均股价,众多机构为何不但不逢低吸纳,反而屡屡落井下石,原因何在?归结到底就是市场缺资金,有的是因为面临再融资,有的是因为盘子太大炒不动。机构明显采取主动缩容来应对市场的急速扩容。看来随意再融资已经使价值投资理念遭受重创。

  人们注意到,虽然每周都有新基金获批,但近来大盘的走势却越来越弱。第一批新基金获批,大盘大涨了351点,之后效应逐渐降低。本周一是第五批新基金获批后的首个交易日,大盘居然跌破4123点的前期低点,本周三在隔夜美股及周边股市大涨的情况下再度大跌95点,上海机场保利地产等跌停。市场已经熊气弥漫。

  令人担忧的是,平安再融资方案通过后,给投资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即不管民意如何,上市公司只要作些努力,看来似乎很难通过的再融资计划最终都会顺利(甚至高票)通过。在平安1200多亿再融资获得通过后,是浦发的300多亿元,还有几十家公司在等待……再融资狂潮会不会越来越猛,实在是个变数。

  年线破了,4000点破了,本周五大盘一度跌破3900点。如果恶意圈钱的行为仍然不受制约,牛市能否继续确实已成了问题。

  (本文作者为知名分析师)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