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本轮股灾疑点大揭密:谁让A股不平安(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11:02 东方早报

本轮股灾疑点大揭密:谁让A股不平安(2)

  ·1·股市大起大落,谁之过?

  中国市场进入熊市,为何平安保险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股民们的解释是上市公司认为股价还会下跌,所以要沉积打死“圈钱”;监管者的思路也跟老百姓差不多,否则,不会给出再融资不该是“恶意圈钱”行为的警告。

  中国证监会周一措词严厉的这句评论明显是要安股民的心,但他已经没法让已经能够不“平安”的故事平静下来。上海股市周二开盘后一度大升3.3%,但之后掉头下跌。监管当局无奈地发现,原来一些管用的干预手段效果已经不大。股市已经进入熊市,投资者信心涣散草木皆兵,人气一时难以重新凝聚。

  内地股市在享受了短短的两年牛市之后又进入了熊市,到底是谁之过?怪平安,募集资金不选时机;怪股民,一会被冲昏头脑,一会又过度悲观;也怪中国监管者,政策忽冷忽热,试图把股市控制在他认为合适的水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监管者,就有什么样的股市,也有什么样的上市公司。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表现,三方都有责任。

  网上和媒体对平安再融资抨击不断,但此举究竟是否算是“恶意圈钱”?中国上市公司股价高,国内外市场里还有很多投资机会,用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如果能够投资到更高收益的项目,譬如用自己有泡沫的股票,去买因为信贷风波而股价低迷的外国企业,可能对现有股东还是一件好事。

  投资者的反应可能有点过激了。

  ·2·上市企业不得不哀呼“天上人间”

  平安一月底宣布集资至今,股价已经跌掉近三分之一;同样是增发,中信证券(63.76,0.82,1.30%,吧)去年8月配售不仅没有被骂,解禁后股价还一直上升。投资者急着要在牛市里抢筹码,现在谁说增发股票马上跌停,因为投资者已经调整成了熊市的心态。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上市企业便不得不哀呼“天上人间”了。

  对平安一个最主要的指责,是它发行新股的时机有问题,没有考虑到中国投资者的承接力和股市的稳定,但维护市场稳定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责任,股票发行必须两厢情愿,如果市场没有需求,股票也发行不了。如果说平安时机选得不好,不能用最少的股权摊薄来抽到最多的资金,也只能说是它自己的损失,对投资者来说可能还是件好事。因为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股票。

  在香港股市,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高潮总是股市畅旺的时候。上市公司似乎有惊人的能力,判断市场何时见顶。不仅仅是香港企业如此,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也有逢高出货的能力,譬如信义玻璃等,就在去年市场高峰的时候成功配售。

  平安时机没把握好,并不是说他的管理层比较笨,可能有几个因素。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可能刚刚才符合增发的条件,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未必是最好的集资时机,但企业不愿意错过投资机会,这些因素可能反而给投资者创造了好的入市机会。

  近来宣布集资的还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市场资金抽紧,从银行到地产公司都有进一步充实资金的需要,虽然现在未必是最好的集资时机。2003年8月,浦发的同行招行也在上市一年左右市场人气低迷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再融资计划,当时舆论同样哗然,不乏“不顾流通股股东利益,恶意圈钱”,“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职责。

  ·3·投资者不成熟,中国股市难“平安”

  招行集资后业绩突飞猛进,没有辜负股东当初的选择,如果当初监管当局不让招行集资,可能有损股东利益。证监会可以提醒投资者,注意企业配售的风险,但不应该因为上市公司在市场较为低迷时候集资,就有意设置障碍来撑股市。下周北京就要召开两会,这时候监管者有可能希望股市能够稳定下来,不要出乱子。

  近年来证监会把一些正常的工作,譬如发行新基金当成了调控市场的工具。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几个新基金,市场热的时候停发,其实基金和示范性应该让基金公司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供求已经让市场决定,基金发行还有政府管制,就像橘子市场价格太低,就让部分橘子烂在枝头上以保护农民利益一样,没有必要。

  这种干预有几个问题。第一,监管者并非上帝,未必就知道故事什么时候为合理价位;第二,过度干预加大了股市的政策风险;第三,长此下去,投资者形成惯性,股票一跌就骂政府,股市里赚钱,则认为是自己英明的选择!政府应该不想长期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只要它继续干预,就难以逃脱干预。

  投资者不成熟,中国股市也难以真正“平安”。

  来源:新快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