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平安到浦发:再融资为何噩梦不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04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桂浩明/文

  1月21日,沪深股市大跌。究其最直接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当天中国平安公布了再融资计划所致。中国平安这天跌停。到了2月20日,股市再度突然大跌,此时市场传出的信息是,浦发银行也即将提出再融资计划。随着浦发银行股价一步步下探,整个大盘也一改前几日的上涨,掉头向下。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显然不受市场欢迎,所以相关计划的提出,特别是那些再融资规模很大的计划的提出,对股市来说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变成投资者的一场噩梦。

  于是,投资者就有必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再融资对市场是有利的?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化解再融资与市场的矛盾?

  再融资是曾经的“救市良药”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股市走势曾经很低迷。

  当时,有关部门设想以这样的方法来刺激市场:向流通股东进行“补偿性配股”,即以较市价低出不少的价格对流通股股东进行配股,这样在收益摊薄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让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从表面来看这是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但究其内涵,则存在对流通股股东提供某种补偿的意思,所以被俗称为“补偿性配股”。

  后来,有人提出,此举侵犯了非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于是方案就调整为向全体股东配股,而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流通股东(一般是每股0.10元),这样流通股股东在进行正常配股之外,还能够认购到由非流通股股东转让的配股额度,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转配股”。由于配股和转配股的价格都比较低,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构成了实质性的利好。于是在客观上,配股这样的再融资操作,也就发挥了“救市”功能。

  市场对再融资的两大要求

  现在的市场环境与十几年前已经完全不同。再融资的主要形式也由当年的配股演变成了增发,至于转配股之类,更是因为股权分置问题的基本解决而永远退出市场。但是再融资对于市场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这种影响的倾向与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应该说,如果要投资者欢迎再融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股市环境要好,再融资有利于大盘和个股的上涨。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再融资意味着追加投资,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在牛市背景下进行。其次,再融资的价格要低,也就是通过再融资认购到的股票,相比在二级市场上买到的股票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这样能够保证在牛市环境中获得超额收益。

  在熊市环境下,如果再融资的价格特别低,那么它也可能会受到欢迎,不过这种再融资就有点类似于送股了。因此,当年的“补偿性配股”,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偏离了再融资的本来含义。可是,不管怎么说,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再融资也确实只有符合以上两个基本条件,才会受到欢迎。进而言之,站在市场的角度上说,也只有满足这样两方面条件的再融资,才是对其真正有利的。

  投资者都记得,在股改前两年,宝钢股份曾经搞过一次增发,结果受到市场的很大非议。事后,宝钢股份的股票市价一度跌破了增发价,并且对当时曾经还有所反弹的市场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而招商银行在那时也有过一次增发,该公司在路演时就遭到不少基金经理的反对,最后不得已压缩了增发规模,代之以发行次级债。

  上述情形的发生,与当时的市场环境不佳密切联系。股改开始之后,股市走势趋好,市场对股票的需求扩大,再融资逐渐开始受到欢迎。特别是增发,往往以董事会提出方案时的市场价格为基准,到正式实施时市场价格早就上涨了很多,这个时候仍然以较早时候确定的增发价进行再融资,那么对于认购者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于是,人们也就能够从中听到不少相关的寻租故事。而这样的事情能够发生,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不管是在成熟度很低的过去,还是在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的现在,市场趋势好、发行价格低都是再融资获得成功的最基本保证。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