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庄虹:股民要理性对待上市公司的做多行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6:46 新浪财经
中央电台就上市公司“做多”问题采访金融实践主编朱庄虹 主持人:用经济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敏锐的触角捕捉需求,用警醒的神经揭示幕后,用深入的思考发现规律,这里是中国之声财经在线,从生活中提炼价值。 主持人:中国之声,这里是财经在线,从7月份开始,股市进入了中报披露期,自从去年市场盘转以来,沪深市场上市公司或者是大股东“做多”上市公司的现象非常普遍,今年上半年业绩股和题材股的轮番炒做,都和上市公司的做多有一定关系,在今天的“经济生活,有问必答”专题栏目当中,《金融实践》网主编朱庄虹先生会建议股民要理性对待上市公司的做多行为。 主持人:进入7月份以后,从报表披露,从股改和盈利年市场反转以来,我们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做多”上市公司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有人说现在是重组年,有人说是资产注入年,或者说是整体上市年,从这个“做多”的手段上看呢,有很多是具有实质内容的,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违规甚至是包含一些虚假成分,从效益上看,有的是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有的仅仅是短期的题材炒做,那么我们怎么看待大股东做多上市公司的这种现象呢,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朱庄虹:这个问题有六个方面,第一呢叫整体上市,股改后,大股东基于追加上市股份或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的考虑,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按照一定的拆股比例装进控股的上市公司,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呢,叫增资扩股。股改以来,较多上市公司提出了定向增发、配股的计划;一些大股东为适应或主导上市公司增资扩股的需要,采取了向上市公司大量注入资产的方法。 那么第三条呢,叫资金清欠,大股东凭借控股地位和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这种有利条件长期占用或拖欠上市公司资金,那么管理层出台了限期清欠长期占用或拖欠上市公司资金。一些大股东通过以资抵债、以股抵债、以债抵债这些方式解决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那么第四呢,叫并购重组。主要方式有:一些大股东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重组绩差上市公司,一些有资产、资金实力的投资者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重组绩差上市公司,一些战略投资者则通过受让部分股权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 那么第五条呢,就是做高业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上市公司群体曾经出现过净资产收益率集中分布在10%的反常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当时配股和增发所要求的10%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从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看,净利润增长超过50%的上市公司大量出现,这和“10%现象”一样是反常的,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进行了做高业绩的可能性。 第六呢,是高送转股本。从已公布的2006年分配预案来看,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本创历史最高水平,很多上市公司提出了10送转5股以上的分配预案,其中10送转10股的也为数不少。 主持人:那我们知道上半年,重组题材在股市上炒做得很厉害,另外大家预期今年整体上市或注入资产的题材也是中期,甚至是长期看好的一个题材,正因为大股东来说或者是上市公司来说做多公司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呢? 朱庄虹:大家这样做,肯定是有好处的,我们大致分析,应该是,第一条呢,叫做优做强上市公司。股改清除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性的制度障碍,构建了上市公司不同股东之间相关的利益基础,为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大股东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可能是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做多”上市公司的动机之一。 那么第二条呢,就是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股改后,原国有股、法人股可以有条件地上市流通,从而可以按市场价格估值,极大地提高了原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这种积极性。大股东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基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考虑。 那么第三条呢,就是增加上市公司控股比例。我国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股权较为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未能达到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要求,股改对价后进一步降低了这些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此同时,股改后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基于增加上市公司控股比例的考虑,一些大股东采取了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增资扩股的策略,大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或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 第四条就是做高股价。不管是基于未来上市公司股份套现的需要,还是将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抵押、担保标的的考虑,做高上市公司股价对大股东和拥有上市公司股份的高管都是极为有利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做高业绩、高送转股本等都可能包含着做高上市公司股价、未来高价套现的动机。 主持人:现在您所说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他们都有做高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但是从后果来看,可能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现在进入中报披露时期,那么对于我们一般投资者来说呢,应该怎么甄别和看待不同的做多行为呢? 朱庄虹:不同的上市公司做多行为呢,后果差别很大,长期发挥作用的“做多”可能产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效果。只要整体上市的资产、以资增股的资产、置换重组上市公司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并且作价公平合理,只要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股本有足够的业绩支持和成长性支撑,这些“做多”上市公司的做法是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 在这里面所说的成长性就是大家所需要注意的,我在最大的商业银行协助领导起草当年的总结和次年的计划时,我们对亏损和赢利企业是非常好界定的,但是就是成长性和非成长性拿不准。成长性有人戏说“给钱就有成长性,没钱就没有成长性”,后来我们简单地用了两个标准来划分成长性和非成长性,就是没有更新改造任务、有适销对路产品的,那么我们就界为成长性,不具备这两条,就作为没有成长性。所以说业绩的考察是需要有数量的界定的,那么违规的做多,我们说仅仅具有短期“题材”炒作意义的“做多”,可能导致暴涨暴跌的风险。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深沪市场在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小非”、“大非”上市流通压力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大幅上涨的局面,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的因素,也有上市公司治理优化、业绩总体提升的因素,但不能说与大股东、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积极“做多”上市公司没有关系。有的个股暴涨,主要是 “做多”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一旦这种“做多”上市公司的行为不能持续、效益不能凸现,并且出现“大非”现实的上市流通压力时,可能就会出现暴跌的风险。我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可能还需要时间,我们最关键的应该把握企业的一些数字的生成,我觉得新会计准则,他只是一种要求,而对数字的生成不起完全的作用,由会计所审核报表的生成,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负责的。我在上市公司做过,我们在年终的时候往往是把业绩做丑一点,在吸引庄家,那么在年底的时候再把成绩拉高,这样的话是为了套现,所以我们需要冷静的对待这些报表后面的这种真实的东西,这样才能减少风险对我们的影响。 节目录音地址: you.video.sina.com.cn/b/5129992-1233717322.html 朱庄虹,金融名家, 金融学硕士,多家金融机构与企业独立董事和顾问。新浪财经频道专栏名家。《卧底金融学》创始人,他曾经在北大、清华、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财经类大学任客座教授,他曾是原中国最大银行经济师,他用16年亲身经历了该行的分理处,支行,分行,总行,直至任中央银行某杂志社编辑部的负责人,在原国务院体改办机关报期间,他还遍访了所有国内银行行长。编著出版了《中国改革的金融人》一书,在中国最大的国际服务企业作独立董事期间,他完成了与在京的外国银行分行的对接,并曾先后在中国多家大企业担任高管。邮箱:zhuzhuanghong@vip.sohu.net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