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前车后辙 安步当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9:47 证券日报

  ——刍议中日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相似性

  □ 康 潜

  并非是令人惊悚,不啻为振聋发聩。“中国比当年的日本更容易形成泡沫,这是我们最大的危机 ”,这是一位专家在日前的媒体访谈中直抒胸臆的慨叹。

  “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比当年的日本更容易形成泡沫。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中小企业创业体系还是通的,在大量资金分流到中小企业创业的情况下,其所形成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问题,相对于我们把资金渠道关得很小的情况下,而形成的相应泡沫,你认为哪个更具危险性?”

  “日经”发动机 美国唏嘘

  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十年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不争的事实。在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的今天,重新回顾总结当年(包括在此之前日本的沿革掌故)危机的经验、教训,温故知新,势必予我们在金融开放过程中的今后以相当的助益。

  从全球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有着很多的惊人的相似之处,一国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往往带来资本市场发展的“黄金年”。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随着经济迈入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开始升级,日本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长,日本股票市场的日经225指数十年内增长了3倍。与此相似,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增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1964年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日本在1963-1973年间,GDP年均增长10%,经历了日本发展史上少有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期间日经225指数从1400点上涨到5200点,涨幅近3倍。和日本六十年代相比较,我们处于同样的经济起飞阶段,面临同样的货币升值预期、同样将举办奥运会,连上证综指从1993年12月到2006年12月走势似乎也与日本奥运会举办前有着惊人的相似。

  日本股票市场从1986年1月开始正式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上涨3倍。在1988年,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1989年股市顶峰时,股票市场总市值是GDP的1.3倍。无须赘述彼时日本在其本土上的奢华富庶,在华尔街当时就连连发出“纽约沦陷”的惊呼,美国众议员也唏嘘道:“美国正在迅速地演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因为其时恰逢日本企业家购买了美国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等等。

  时空隧道 跨步从头越?

  永恒,何谓世间永恒?惟有变化方为永恒。1990年,英国《经济学家》以《太阳也会西沉》,奏响了日本在泡沫中沉沦的序曲。

  跨越时空隧道,既非海市蜃楼的幻象,亦非万花筒桶中镜影,一种隐约的似与不似现实地开始灼伤我们,警醒着人们的神经。而且异口同声都是“泡沫”之辩,从目前相关媒体的报道上,笔者撷取以下一、二予其以佐证。

  一位就职于日本一间大的综合商社,并长期工作在与笔者稔熟的日本朋友曾说过,泡沫已潜伏在中国CPI温和增长的掩体下了,他说,1986年12月到1991年4月,是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时间。在上述时间段,日元升值,货币宽松,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高,资产效应使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人们心态高昂浮躁,整个经济如同吹起的肥皂泡,而当下的中国很像六十年代的日本。事实上,中国当下的发展水平和六十年代的日本极为相似。在这个时期,过度投资和金融泡沫引发了经济波动,如增长速度下滑等等。

  诚如,那位特别强调“我们最大的危机是中国比当年的日本更容易形成泡沫”的学者所言,现在中国的经济是成长性的经济。他认为成长性的经济有几种因素保持“自行车转”。比如,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人口,那么农村的建设,道路的建设,居民交通的发展,有些居民要租房子、住房子等等,这些都是整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此学者援例叙述着。

  方才的日本人士也同样认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会克服波动带来的影响,因而陷入相对低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他很诚恳地反复强调了几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