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内控与内部人控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01:22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歆 日前,某绩优公司的高管因涉嫌受贿被双规,然而顺着这一“个人事件”的藤,大家发现了这家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上令人吃惊的“内部人控制”。于是价值投资也遭遇了尴尬,面对高业绩和更高的股价,如何遏制曾经被忽视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所幸,从相关部门的监管思路来看,2007年将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的公司治理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毕竟,市场各方都不愿意看到“内部人控制”演变成为业绩终结者。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中,当出资人不能有效地对经理人员(经营者)的个人行为进行最终控制时,经营者就可能利用这种控制权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侵犯、损害委托人(股东)的利益。 上面所提到的那家上市公司其实也拥有无数耀眼的光环:行业龙头、国字号品牌、傲人的业绩。一切的光环自然带来了股价的高企,逾百元股价的背后是一份价值投资的信任。然而在其高管被双规后,市场惊讶地发现其公司治理存在众多的问题,而且首当其冲的就是“内部人控制”——中高层管理团队之间复杂的姻亲关系,生产与销售环节中复杂的利益分配,董事会“外来户”的短缺等等。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内部人控制”得不到根治,上市公司凭什么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业绩和品牌美誉度放心,凭什么让市场对其高价股的定位放心? 业内专家的提醒言辞恳切,“一般中小股东在投资过程中,过于关心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而忽略公司治理水平,而这无法全面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也无助于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上述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并不仅仅是个案,与其情况相似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令人欣慰的是,对于“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多次表明态度。近两年来,监管层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其中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二是2006年初试行的股权激励制度,三是2006年底基本解决大股东占款。就在日前刚刚召开的“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特别强调,上市公司要坚持诚实守信,自觉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必须增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树立上市公司诚信尽责的良好形象。要继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要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 事实上,只要意识到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果断采取行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是明天,内控机制等公司治理制度将与市盈率、业绩、成长性等指标一同成为价值投资的硬指标,甚至成为市场考核上市公司的第一着眼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