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桂浩明:不得不防范的新股炒作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09: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桂浩明

  老股民都知道,炒作新股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有人曾经作过统计,相当一部分人的股票之所以被套牢,就是源于在股票刚上市时的追涨。譬如像恢复IPO之后的第一股———中工国际,现在的股价还不到30元,而其上市首日曾经达到过50元以上。还有中国银行,上市开盘时买入的投资者差不多要在间隔半年之后才能解套。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期间股市的整体上涨,投资者要获利,可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最近上市的沃尔核材、中环股份等,也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行情。当然,这方面最新的一个例子恐怕就是中信银行,它的发行市盈率就高达48倍,本周五上市以后,涨幅曾经超过100%,结果使得该股成为一个市盈率为100倍左右的银行股,其估值远远高出其他银行股,在银行股中,目前仍然含有股改对价的深发展,目前的市盈率还不到39倍。不同的银行股虽然在估值上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新股的中信证券,现在的股价还是偏高的。很显然,这个股票蕴含着较大的调整风险。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股市的各种风险中,新股风险还是相对比较容易防范的,因为新股往往有最新的信息披露与分析,不确定风险相对较小,在定价上能充分参考相关老股的情况,因此要寻找到合理的定位不应该是太难的事情。不过问题在于,多年来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热衷于炒新股的氛围,甚至专门有人以炒作新股为主要投资方式,他们炒作的原则并不是对新股的价值再发现,而是根据新股的成交量、换手率、市场持股成本以及由于T+O规则所导致的交易缝隙等因素,进行具有高度投机性的短线炒作。这种炒作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是存在较大的获利机会的,但客观上也带有极大的风险。还是以中信银行为例,虽然可以找出它所具有的很多投资要件,特别是因为大股东背景所带来的资源集聚效应。可是大家也很清楚,这些并不能构成它的估值可以高出其他银行股一倍的足够理由。所以,现在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信银行的估值将会有一个向市场上其他银行股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可能不会太短,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即便如果由于此后银行股的整体上涨,中信银行股价不会下跌得太多,但在上市时高位介入该股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收益还是会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这实际上也就是盲目炒作新股的风险所在,尽管这种风险在理论上是能够有效防范的,但在实践中却又是大量存在着的。

  现在,

新股发行有加速的趋势,不少大市值
股票
也在等着上市,作为炒作新股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新股的稀缺性在不断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切实际地暴炒新股,个中风险是很大的。时下,因为新股中签率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比较惜售,导致新股的定价显得特别高,这进一步加大了炒作新股的市场风险。因此,现在提示防范新股炒作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这也是强化投资理念、反对过度投机的一种必然选择。愿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