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原离任之后 股改手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3:38 每日经济新闻 | |||||||||
叶檀 每经评论员 李青原离任的报道引来千层浪。而笔者因为向李青原女士致敬,发出“中国股市难免尴尬”的感慨,也被说成“地球照转何来尴尬”。 如果不是中国股市的脆弱,区区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的离任,哪会惹来如此之多的风
看来,无论观点如何,证监会一位有个性的官员、被市场普遍视作股改旗帜的人物的离任确实引起了市场的心理波动。人们担心政策会因为某个重要人物的去职而发生变化,才是李青原离任波澜的真正原因。股市之飘摇、股改之艰难可见一斑。 媒体尽管一方面澄清真相,说李青原并未离开证监会,另一方面,却花了无数笔墨和感情回顾李青原在证监会的从政史,并且以很大的篇幅介绍后任者祁斌。大家心照不宣:在给前任者的政绩定论的同时,该着眼于未来了。 多次辟谣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事实上,李青原有没有离开证监会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成为研究者与官员两栖的标志性人物了。她近期的主要工作也很说明问题———把当年的博士论文重新编撰成书出版,作为献给导师的礼物。事实上,在李青原去年年底发表关于坚定股改决心的言论时,已经在作退一步想了,这本名为《探索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的著作近期就要出版了,她显然是早有计划。 作为股改的坚定推动者与乐观派,2005年11月,李青原在某论坛上强调,目前有三个有利因素对资本市场的改革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首先是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其次是目前各方对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此外,《公司法》、《证券法》这两个基本法律的修订完成,构成了整个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这与后任者祁斌的乐观观点形成对照。祁斌认为,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有利条件至少有四点:一是国内实体经济是健康的;二是国内不缺资金,而是缺乏投资渠道;三是中国人对投资和创业有天生的热爱;四是语言的天然壁垒,使得国内市场不易被美国等海外市场“边缘化”。 两者虽然同样乐观,但除了实体经济之外,乐观的理由各有不同。与李青原着意于股改不同,祁斌似乎对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地位更感兴趣,“应当把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到为我国经济起飞提供可持续动力的高度来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他的乐观理由大多是技术性的,如资金,甚至包括语言。因此,从报道来看,他对中国股市问题的初步总结是,目前的A股市场属于多元化、分散化的市场,于中国经济有广泛代表性,但同时缺乏机制、缺乏传导,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还很脆弱,并面临海外市场的竞争。这与制度改造派、监管派迥然不同,可以大致贴上技术的标签。 这是否预示着,中国股市今年股改的主旋律不会变,但股改手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制度监管与技术创新的不同显而易见,在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对资本市场的强力推动下,或许侯宁先生所盼望的股指站上千三点不仅有可能实现,还有可能在短期内远远超过。 但笔者在《李青原的隐退与中国股市的尴尬》一文中也提出,即便是作为监管派与制度改革派的李青原,最后也不得不仰仗于技术创新与行政推动。反过来也一样,仰仗于技术与行政手段,最终也会触及制度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巨大礁石。不知道这是不是祁斌的尴尬,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李青原动向报道: 相关评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