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拿什么来博“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8:43 证券时报 | |||||||||
□银河证券深圳总部 王百炼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
循环经济是理性的选择 循环经济是我国绿色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而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继续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变传统发展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势在必然。 正因为如此,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率先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这七大高消耗、高排放、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中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目的也是先行解决突出问题,积累试点经验,使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效果尽快凸现出来。对此,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总局等部门成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试点工作和试点公司给予全力的支持,以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在钢铁等七大循环经济试点行业中,首先重点加大了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建设的力度,不仅有世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增加对该产业的投入资金,同时还构建了三峡库区的“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多渠道多层次同步快速推进。同时,对煤炭、钢铁等高资源消化企业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课题也在全面开发研究之中,首钢的全面搬迁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已经对这些行业的全新发展形成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尤其是小水电开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过去开发的重点是解决远离电网的农村地区的供电问题,但我国还有大量尚未开发的小水电、风能、生物质、地热和太阳能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减少主要依靠煤炭进行大规模电网发电所造成的部分环境破坏。目前,世行已经向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8700万美元贷款,全球环境基金也向该项目提供4022万美元的赠款,以帮助中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大规模地扩大可再生电力供应。预期该项目实施后,将把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20万kW以上,碳排放量减少约8亿吨。该项目将在福建、内蒙、江苏和浙江等四个试点省区实施。新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战略主要包括:设计和建立一个法律法规框架,鼓励开发经济型可再生能源,配合电力行业改革,包括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为潜在电力生产者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在发电方面进行竞争的能力等。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虽然循环经济目前还只是在概念阶段,虽然目前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循环经济还存在较多的难题,虽然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还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应该坚决地看到和相信,政策规划对一个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如同改革开放时期的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样,既然有强有力的循环经济政策作为最强大的支持后盾,既然有世界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作为必由之路,就没有理由不看好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绝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前,由于前些年在钢铁、汽车等老“五朵金花”上所形成的价值投资理念被基金等大多数机构逐步看淡,取而代之的是价值成长型不断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喜爱,循环经济这类受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成长性行业的地位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价值成长性投资理念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产业或者公司现在的价值如何,而是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空间如何,这是价值成长型理念所倚重的重要筹码。 在首批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的42家企业中,包括了亚泰集团、驰宏锌锗等4家上市公司和攀钢集团、江西铜业等11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周三,广东甘化、亚泰集团、贵糖股份等一批个股再度受到短线资金的积极示爱,快速涨停,周四又放量逆市大幅上扬,并有突破前期高点形成V型反转的欲望。该类个股近三个月来的走势更是明显强于大盘,可见循环经济题材已经受到一些中长期资金和短线资金的关照。 从长期来看,以循环经济发展为题材的个股会因为政策强有力的支持而使得基本面不断改善,并会随着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日益得到市场的关注和喜爱,由于循环经济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难以突然爆发,其市场表现也将维持稳健上扬的趋势。投资者既要关注4家上市公司和11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中那些在循环经济方面投入比例大、效益快速明显的公司,同时也要仔细寻找和挖掘因循环经济而将带来明显效益的非试点上市公司。循环经济题材,有望在市场升温。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