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专家称应鼓励中国企业本土筹措资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7:05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 记者李侠报道 针对近期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更多选择香港市场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今天表示,这是个好现象,应该加以鼓励。应该鼓励中国企业在中国领土上筹资包括在香港市场筹资。 李扬是在由美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和清华大学联合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中国”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李扬表示,考察全球资本市场中的中国,前提应该对整个全球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格局以及中国在这种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加以考虑。目前我国每年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大量投资美国国债等投资品,然后再引进外资到中国。如此循环往复。李扬表示,这种筹资方式也是一种极不经济的方式。在这种格局下,对于需要筹资的中国企业来讲,是优选到国外筹资还是优选在国内筹资,是个很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李扬指出,最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香港市场筹资,这其中固然有安然事件后美国对外国企业在美上市监管更加严厉等原因,但更多的是资本市场发展大趋势的问题。李扬表示,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筹集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本港资金、透过香港吸引的国外资金和内地流入香港的资金。研究表明,以内地流入资金为主。这既避免了目前这种吸引外资筹资方式中的资金倒手这种不经济行为,也可以规避汇率风险。 谈及中国的债券市场,李扬表示:“中国的债市较股市存在更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债市主体大部分和实体经济没有关系。国债、金融债、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债、央行票据等构成债市的主体,大量债市的资金只是在金融机构间流转,而没有投入到企业等实体经济中去。”近期银行间债市引入了企业短期融资券,使大量优良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目前短期融资券发行数量已接近600亿元,全年有可能超过1000亿元。李扬表示,“这还不够,我们依然面临着要大量发行中国的公司债这样一个任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