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让国资增值支付对价不委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3:58 证券时报 | |||||||||
李允峰 曾几何时,关于股改支付对价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某些经济学家和国资部门关注与讨论的焦点问题。股改试点阶段,某上市公司支付对价以后,其股票价格一度跌破净资产,引起了各方对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到底国有资产如何才算不流失,这笔账该如何算,成为股改路上的一个认识难题。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难就难在相关部门能否不单单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让笔者想起了前个阶段关于房子价格是否有泡沫的争论。人们对价格动辄两三万一平方米的房子,难免有疑问,究竟这样的房子的成本是多少,利润率有多高?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个非常不透明的行业,消费者难以摸清虚实,往往做了冤大头。 最近,福州有关部门带了个好头,对当地23个楼盘的商品房的成本进行了测算,23个楼盘中开发成本为1636元到3094元不等,而销售平均价格则是2500元到5500元不等,利润率为20%到90%,平均50%。而上海、北京、青岛等大都市的利润率肯定更高。消费者在了解了房子的成本之后才会发现,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信息透明度,才是保护消费者的一个好办法。 由此可见,要解决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了,就要和给房子算算开发成本一样,先把国有股的成本算清楚了。根据测算,中国股市成立15年来,近900家国有上市公司所形成的3474亿股国有股,在成立时所投入的净资产总额为3982亿元,平均每股净资产1.15元左右。而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是2.84元,上市公司的平均价格为4.95元,以净资产和股价计算,近900家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账面价值分别增值2.48倍和4.32倍。 南方某省的领导为股权分置改革算了一笔账,同样也能说明问题。该省150余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有470亿股,按净资产计算的话,价值不足1000亿元。如果参加股改,按照市场平均水平支付一定对价后,即使按历史上股市最低点的平均股价测算,其市值也超过1500亿元左右,增值巨大。 多数投资者由于没有条件,很难计算国有股的成本价格。但是在有了这些权威数据之后,国有股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就一目了然了。在成本明明白白摆在桌面上的时候,那些喊着国有资产流失的人,对市场当前平均10送3的对价水平是否太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了吧。 也有人指出,如果按照股改后的流通市值来计算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也有偏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非流通股在支付对价之后究竟价值多少钱,只有套现那一刻才真正实现。按照现在的规定,股改后第一年非流通股不得减持,第二、三年后有比例限制的减持,只有三年后才能看出是否流失了。笔者想说的是,一家公司的价格不仅与支付的对价有关,还与该公司的经营业绩等基本面因素有关,要知道股改不是为了上市公司套现,而是为了规范。如果上市公司对三年后本公司的股票价格一点信心也没有,投资者又何来信心呢? 当然,笔者并非对国有以及其他非流通股通过股改获得了比房地产行业还暴利的利润有所不满,只是想提醒一下国有资产部门和其他非流通股股东,不要在获得了股改的好处后,还一脸委屈相,哭着喊着资产流失了。这种“吃肉骂娘”的作风,让中小投资者看着不舒服。希望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改方案的时候,多响应一下政府的股改政策。要实现这个目的,其实不难,让非流通股的成本曝曝光即可,这样非流通股股东就会收敛一些,规矩一些,拿出更加有利于投资者的股改方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