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刘锐:多承诺少对价之风不可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08 证券时报

  刘锐

  股改刚搞几轮,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已呈日渐缩水之势。继上周一的40家股改方案出笼后,本周一又有32家公司亮出了它们的股改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股改公司平均对价约为每10股送2.91股,既低于上周40家的10送3.08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10股送3.49股的平均水平。与对价支付日显保守、派现已基本不见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大股东越来越喜欢承诺了。

  虽然对价水平的高低不是评价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唯一标尺,但至少也是评价股改方案的重要标尺。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对价依据大辩论中,股改对价平均水平节节下滑,“底线”不断下移;而各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期权式”承诺却不断涌现,这不能不引起市场各方的警惕。

  在这些水平各异的对价方案中,不少上市公司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诚意,拿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对价方案,但也有一些公司抱着投机取巧心态应付投资者。因为按照全流通后公司的公允估值来判断,有些公司的对价比例确实太低。从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东获利空间相当大,提高对价支付比例合情合理。非流通股股东之所以不愿意多送一点,可能完全是出于一种侥幸心理,想趁乱过关。

  如果把

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比做一盘棋局,目前可以说已弈至中盘阶段。在这盘棋的开局阶段,股改势如破竹,前几步落子均很到位。两批46家试点公司,除清华同方最后功亏一篑之外,其余45家皆顺利过关。开局顺风顺水,各方心里石头落地。这个本来皆大欢喜的局面却引出来一个副产品:股改对价博弈天平开始向非流通股东倾斜。这很容易理解。一家又一家公司股改方案高票顺利通过,势必使接下来拟实施股改的公司产生方案通过难度不大的印象。有的上市公司于是动起了小心眼:既然方案通过难度不大,适当降低对价水平又何妨?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股改的公司一多,抱什么想法的都有。有的大股东总想尽量少支付对价甚至不支付对价。在农产品方案推出后,据说一些即使送股也可保住控制权的大股东也在试图拷贝这种模式。它们只知道这种创新模式看上去似乎很“划算”,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实力学农产品的样,不想想如果学样不成,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后果会怎么样。有的公司图省事,全然不顾公司的股本结构、盈利状况等差异化因素,别人怎么送,我就怎么送。如在全面推开后的34家中小板股改公司中,有24家齐刷刷地亮出了10送3的“标准方案”。这么高的雷同率,难道仅仅是巧合?其中有没有公司混水摸鱼,利用10送3这一似是而非的对价基准,敷衍塞责?

  一些民企想少支付对价,主要受自然人大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驱使,部分国企对支付对价“抠门”,除了利益驱动机制缺失导致对股改本身不够积极、管理层担心国资流失的心理等主观因素外,客观上有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协调难度较大等原因。但无论是国企公司还是民企公司,这些都不应成为大股东们在对价支付方面投机取巧的理由,更不应成为“多承诺、少对价”的借口。

  大股东改变不流通承诺而进入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这公平且合理,况且国有股股份取得流通权之后在市场上还获得了溢价。根据证监会对45家试点公司的统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不仅流通股股东的市值增长了12%,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

股票市值在支付对价之后也没有损失,还有所增长。如果从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发展
资本市场
的大局着眼,大股东提出对价方案时更应该大方一点,不应该拘泥于眼前的小得小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