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 是药引非毒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00 证券时报

  易宪容

  最近,外资进入国内金融机构,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外资进入国内银行,还是参股券商,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进入之深都是前所未有。而由于这种进入所导致的争论也甚多。

  美国银行宣布以25亿美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9%股份;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以31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10%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31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0%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则把10%股份,以约3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而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也在与意大利与法国的银行谈判,并以此引入战略投资者。此外,股份制银行,如华夏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正在热火朝天中。在证券公司方面,前有中金国际,现有美林证券有意华安证券,瑞银买壳北京证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证券公司也已经成了大势。

  可以说,国内金融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

审计、信贷文化及风险评估技术与观念,而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国内金融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够优化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能提升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

  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流传着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投资者对国内的快速扩张会危及国内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二是认为大量地向战略投资者出让股权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弄清楚,就是国内金融机构现有的体制与经过改造变化了的情况。可以说,如果国内金融机构没有经过股份制改造,其脆弱性早就是不争事实。而国内金融机构脆弱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产权界定不清晰,就是股权结构单一性,而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仅导致整个国内金融机构运作机制无效率,并且导致了风险极高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格局。

  因此,对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对国内

证券业的整顿,并通过外国投资者来调整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是国内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不能够迈出,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内银行业既无发展之机会,也不可能为上市创造条件卖一个好价钱。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金融机构,不仅在于引进新的机制、新的管理技术、新业务流程及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为国内金融机构到市场上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公开发行上市提供了一种隐性担保。交通银行上市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可以说,如果不是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交行,交行上市既卖不到现有的好价钱,上市后市场看好也并非容易。而有汇丰银行作为主要股东,市场的投资者就会对交行比较放心,毕竟汇丰银行上百年的历史摆在那里。可以说,这种国际大金融机构的担保性进入,对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是大有益处的。

  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内金融机构将给国内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无论中金公司、还是

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等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还是纠缠在以往意识形态上,中国金融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是不可能的。

  总之,外资进入国内金融机构是国内金融业改革必由之路,但它并非是灵丹妙药,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药引让国内金融业改革更有成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