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邦尼:QFII额度开闸告诉我们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4:38 证券导报

  特约撰稿 邦尼

  沪指在股改的全面推进下,悄然爬上千二,这道岭在市场人士普遍没有看好的情况下悄然站上,而作为市场的主力军——基金,在这波行情中却一直处于很被动的角色。首先他们不认可市场会发生这种变化,对管理层的政策缺乏信心;其次是经历了这种漫长的熊市后,基金的仓位都十分沉重,现金比较缺乏,急于兑现部分筹码。

  与此同时,QFII们却在市场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势,各种言论和动作也被媒体广泛关注,其中要求增加额度的呼声也被纳入了管理层的考虑范围。此外,还有一股力量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他们是社保基金和银行系基金。这些被市场称为阳光资金的入市力度远远大于任何其它机构,可惜的是我们场内的那些基金,却一直犹豫不决。

  据调查,沪深两市1300多只

股票能进入基金公司备选股票池的一般只有300只左右,能进入核心股票池的只有100多只,而最后能进入投资组合的往往只有40—50只。缺乏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几乎是令所有基金头痛的问题。

  北京威兰德公司总经理刘星星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股指从2001年以来的下跌,是由于A股公司整体内在价值不高而引起的市场回归。” 据该报告提供的有关数据,所有A股公司即使去掉ST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从1998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的现金流量都是负的,在6年内净消耗了投资人6314亿元投资而没有一分钱的赢利。截至2003年,A股公司中能够连续三年产生正现金流量的仅有80家,能够连续四年的只有41家,能够连续五年的仅有16家。

  基金持股的日益趋同也说明目前基金在投资上缺乏独立的研判能力或者是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归根到底是我们这些基金没有竞争的压力。而

社保基金和银行系基金的积极参与,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机构的生存博弈已经开始,对那些QFII的嗅觉我们只能说佩服,或许这也是管理层要引进这种市场竞争机制来完成自己的市场建设,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对市场要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从中小板的全面股改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管理层的这种态度,紧随其后的是新老划断,所以我们再用要么牛市要么熊市来判断就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QFII的额度增加,绝对是一种基金的信号,但无论如何演绎归到底是要获得投资收益,这对QFII一样重要。有意思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从有关信息上看到说QFII的持仓结构和我们的基金雷同,这或许值得我们目前的基金们学习。所谓的核心技术或者赢利能力就体现这里。

  未来机构的主要赢利模式不是主要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差价来兑现的,而是通过资产的整合或者出售来获取的,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那些大的金融寡头所惯用的手法,如果我们的基金还是沉湎于二级市场上的差价来赢利,那么最后的结局一定很难看,他们也会被投资人所抛弃而消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