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一诺千金:大股东该怎样稳定股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杨兴君

  宝钢集团的增持计划与市场预期出现了差距,这让市场极度关注。原因在于宝钢集团与投资者对增持行为在理解上的差异。在股改试点公司增持计划中,只有G广控(资讯 行情 论坛)大股东明确表示增持价格为承诺价,而G宝钢(资讯 行情 论坛)、G韶钢等的增持计划中都没有明确增持价格一定为承诺价。所以G宝钢、G韶钢虽然目前均在承诺价之下运行,但只
要上市公司大股东仍在继续增持,便不算违反承诺。

  但普通投资者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认为承诺价就是大股东守护的价格。因为既然是承诺增持的价格,那么一定是大股东认为这个价格下股价被严重低估。如果大股东又不守护承诺价,那只能说明当初设置承诺价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如果大股东的承诺不能给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容易导致市场对

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大股东诚意和信用的怀疑。这种信任危机,当然不利于其他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为了弥补大股东承诺与市场预期之间的认识差距,更好地维护市场稳定,保证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开,同时也保护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利益,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拟定股价稳定措施之前,还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既不成为市场被动的接盘者,又能达到股价稳定的目标。

  第一,增持价格的确定应该慎之又慎。如果大股东给出了一个承诺价,却没有一个保底价,那么市场容易产生怀疑,到底在承诺价之下多少才是大股东坚守的底线?如果说没有底线,那么承诺价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建议大股东在确定增持价格的时候有两种做法:一是像G广控一样直接给出保底价,保底价可以相对低一点。本次股改后G韶钢和G广控都是第一日复牌就触及了增持价,显然这个增持价格的确定存在不合理之处。大股东推出的保底价应该是大股东确实认为在保底价位上的股价已经处于严重低估状态,那么这时候大股东就应该大力买入以增强市场的信心。大股东不应仅仅为了向市场传达坚挺信号而将保底价设置得较高。二是大股东可以给出一个增持幅度,比如触发增持价位以下10%或者20%是增持区间,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第二,如果上市公司对于公司未来难以把握,也可以考虑推出认沽权证来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但是认沽权证并不能达到稳定股价或者减缓

股票下跌趋势的作用,也不能与增持计划配合使用,因为它们是对冲的。况且达到推出权证条件的公司并不多,该方法不具普遍性。

  第三,提升公司价值、增加投资者投资回报等手段是支持股价切实可行的措施。大股东应推出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措施。大股东积极归还所占用上市公司资产、解除有可能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上市公司切实提高公司业绩、增加股利分配,这都是支持公司股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组合实施并与增持计划配合,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四,目前已有上市公司试行的其他股价稳定措施还包括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延长原非流通股股份流通后的锁定期、设定大股东持股最低比例、限制原非流通股股份减持速度和减持价格、设置流通股股东向原非流通股股东的回售条款、追加送股计划等。这些组合措施都能有效缓解市场下跌压力。

  但是,在增持和减持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防止大股东的“道德风险”。由于其信息优势,大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和减持行为具有先天优势,所以应当加强大股东持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应适当降低现有信息披露的门槛,不必等到增持到5%才予以公布。

  总之,大股东在承诺价买入并持有流通股的行为,就是对市场信心的一种支持,至于能否以有限的资金来保证股价不跌破某个价位,可能勉为其难。笔者认为,大股东应该调整目标,实施“买入并持有”策略,如果大股东能够集体“买入并持有”,市场信心将得到提振。(作者为上海金信

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