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对价助长投机心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0:37 东方早报 | |||||||||
所谓“重组对价”,指的是绩差公司进行股改,大股东不支付对价,而是用资产重组来代替对价。管理层出台“重组对价”政策的初衷是,绩差公司大股东无力支付对价,不得已才让大股东(或准大股东)拿出优质资产,通过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方式完成股改。其具体做法是如《管理办法》提到的三条,即置入优质资产、代公司偿还债务和代原股东偿还占资。
但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了。 首先,“代为偿还债务和占资”,用什么偿还?现金还是实物资产?笔者估计十有八九是后者,因为如果有现金,那干脆用现金来支付对价不就得了。然而,如果用作“重组对价”的绝大部分都是实物资产,那么如何区分“优质”、“有盈利能力”? 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几百起重组,有哪个重组方宣布置入的不是优质资产?可如今真正经得起考验、堪称绩优的又有几家?是的,股市上绩差股很多,少说也有几百家,但翻翻这些绩差股的历史,重组次数越多,榨取盘剥越深,由广华化纤一路演变而来的ST华圣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初,正是一茬又一茬的大股东变着法子侵吞掠夺上市公司,才把它们一步步拖进深渊,难道他们现在良心发现,把吃进去的给吐出来了?真要有优质资产早就注入了,还等到现在? 其二,也许有人会说,原大股东拿不出优质资产,不排除一些手里有“货”的战略投资者冲着“重组对价”而来,因为这些外来重组者不支付对价就能获得流通权,还有可能在股市上再融资。这种情况更需警惕,为了流通权和再融资,手里的“货”必定会包装得五光十色,让人辨不清真伪,到时再融资到手,股票二级市场一抛,找谁去? 其三,就算“重组对价”的做法行得通,又如何防止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和买壳者利用内幕信息,搞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这里的利益太丰厚,监管又太困难。 既然如此,几百家既拿不出现金、又拿不出股份的绩差公司又怎么搞股改?在笔者看来大可不必推车上壁。在二三百家大市值公司完成股改后,市场大局已定,那些真的救无可救的垃圾,任其到三板去就是。 中国股市垃圾股本来就太多,而市场交易层次又大多集中在主板,太过单调。而现在,管理层用“重组对价”,看似政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实质却助长了投机和赌博心态,8月24日《指导意见》出台前后垃圾股疯涨,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全面股改的推开,意味着高投机时代的到来,那可真是因小失大了。 作者:贺宛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