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券商集萃 > 正文
 

拯救券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1:26 证券日报

  作者:北京 郑培鸣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证券公司全行业通过改革与创新实现规范发展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要力争化解现有风险,同时有效防范新的风险。而且,尚福林主席还准确地给出了时间——两年。

  救还是不救是一个问题。其实,从中央资金注入几大国有银行开始,对政府直接出手拯救金融机构做法之利弊就有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注资金融机构,是行政力量大于市场力量的一种表现,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这样的做法的确显得不那么和谐。然而,支持者则认为,当一个市场行为面临崩溃的危险时期,如果用生搬传统的市场理论,等待市场的自我修复显然是不实际的,救落水者之前不必先知道其人是好还是坏,先救起来再说。对券商也应如此,在当前情况下使用非常手段是必须的。

  券商日子难过已是公开的秘密,近年来

证券市场持续下跌,券商全行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114家证券公司2004年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亏损总额为-149.93亿元。但整个证券行业的潜在亏损还要比这大得多。

  反对者认为,券商的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越注资窟窿越大。如果注资在市场上形成示范效应,其他券商会进行更加疯狂的违规活动而“有恃无恐”。而且,即使只对50家“相对稳健”的券商进行资产重组,政府将需花费至少219亿元,成本巨大。

  但是,作为最重要的参与者,券商的行业危机势必给整个

资本市场带来无穷尽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延缓甚至是毁掉市场的发展前景。既然决定施救,接下来就是怎样去救的问题。

  要拯救整个券商行业,没有注资是万万不能的,但仅有注资也并不是万能的,还要从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综合改革。

  对券商的拯救行动,要成为一次券商行业进行公司机制和经营体制改革的契机,完善券商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券商的注资,并非单纯的救助,而是要从根本上重建整个证券行业的经营机制。其中重点是完善券商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券商经营行为,严格券商风险控制。注资或者再贷款只能解券商一时之困,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将券商推向市场,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券商的重组,而券商也可在市场化的环境中通过创新等途径求得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