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法理与历史之争没有胜负 股改前行保护沉默羔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3:45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在第二批42家股改试点公司得以全线表决过关之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重申了流通股东必须是证券市场的“重点保护对象”的监管理念。在关乎改革进退的关键时刻,一个新兴市场的监管者能坚守资本市场的底线,无疑是股市之福,市场化改革之幸。

  “我来到这里的动机不算高尚,我起得到的作用却能兴国安邦,揣着一份妄想和九份‘坚强’,六千万里有我一位股民老张……”尚福林主席在阐述观点前引用了上述歌词,
这首广为流传的《股民老张》事实上道出了资本市场的本质。熟悉经济学的人脑海中或许会同时浮现出亚当·斯密的名句:“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

  不过,在当下的股市辩论中大声讲出这些道理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就在不久前,股市上出现了洋洋洒洒万字的“万言书”,文章作者并非是不谙中国国情的“洋人”,而是曾经参与股市创建的资深人士。其主要观点是正在进行的股改中,补偿流通股的做法“前提错误,逻辑混乱”,“损害了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基础,破坏了

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同期,持相同观点的海外人士认为股改侵犯了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破坏了产权神圣性,缺乏法律依据。

  “万言书”直斥补偿为“荒唐”,不少市场人士却反说“万言书”的立论为“荒谬”。此情此景,让人大惑不解。同样的事实基础,得出的结论却是“针尖对麦芒”。究竟谁才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谁才是需要得到保护的“沉默的大多数”?

  简单来看,“万言书”及其支持者们所使用的为“法理逻辑”,而反对者们则是依据“历史逻辑”。由此,问题就转换为了法理与历史之争。在这类问题上进行辩论,或许永远得不出什么胜负。

  但是,如果承认中国股市是“新兴加转轨”的,那么历史逻辑似乎更有利于改革实践的展开。法学界不是有“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的至理名言吗?

  中国股市的历史和现实的简单概括就是,股民们在遭遇惨重损失之后选择了“用脚投票”,他们为昔日天文数字的IPO或高价增发埋了单,为国企脱困作出了奉献,现在必须用八抬大轿把人家请回来。一个没有投资者的股市只能是顾影自怜,国有上市公司们自己“对镜贴花黄”的独角戏台了。

  持“万言书”论者的问题在于无法给出替代的解决办法,虽然他们以看似完美的逻辑完成批判,却在如何来建设的问题显得一筹莫展。这或许也从侧面证明了相比乌托邦式的改革设计,眼下的改革事实上属于改革实践的次优选择。

  的确,缺乏法律依据是眼下股改的硬伤。股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正是更好地保护产权和投资者权利。“万言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指出了这种手段与目标背离的改革悖论,表明了股改存在以非市场手段换取市场化改革目标的“浮士德交易”的风险。

  无论如何,在坚持改革的前提下,还是要看到“万言书”的积极意义。它至少可以让流通股东们看到补偿并非那么的天经地义,为了推进股改,改革者和上市公司们承担了不小的压力,也为改革付出了努力。或许,下一步股改能在更加心平气和的舆论中展开。

  此时,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延缓改革的做法。既然改革已经开始,那么一鼓作气达成目标是成本最小的方式。世界范围的转轨实践表明,改革最大的敌人不是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是中途改弦易辙。动作不连贯的改革将让国民付出惨重代价。

  尽快完成股改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全流通的改革事实上也是国企改革的一次重大突进。如何完成国企改革一直是20多年来改革中最核心的命题。而国企改革不完成,股市的改革也就很难结束。或许无心插柳柳成荫,眼下的股改就是这一命题的再次破题之机。

  “万言书”论者可以忽略这一点,但是“股民老张”却在时刻翘首以盼。由此来看,

歌词里所说的“我来到这里的动机不算高尚,我起得到的作用却能兴国安邦”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警示意义。

  因此,保护“股民老张”才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原则。从现在的市场力量对比来看,距离股民们真正做主人的日子还有一段路程。宝钢和长电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相反,只有改革不断深化,“股民老张”们才不会一直都是“沉默的羔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