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监管有效性值得惊醒 科龙事件五大疑点该追问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1:03 中华工商时报

  证券市场全程监管的有效性值得管理层警醒 真相有待进一步澄清

  本报记者 高初建 8月16日,*ST亚星(600213,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罢免顾雏军的董事长职务。至此,顾雏军在广东科龙(000921,HK)、

美菱电器(000521,SZ)三家海内外上市公司担任的董事长职务均遭罢免。

  相比起罢免董事长职务这种企业正常人事变动而言,中国证监会于8月2日对科龙公司的公开表态更为不同寻常。而同日科龙公司发表公告称,因涉嫌经济犯罪,公司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严友松等5人被公安部门立案侦察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下子使科龙事件进入白热化状态。

  随着科龙事件的演变,尽管“倒顾”之声不绝于耳,但记者认为,围绕着科龙公司及顾雏军本人的许多事情仍不够清晰,不够透明。出于对众多投资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记者提出有关疑点,以求进一步澄清事件真相,促使问题的早日解决。

  疑点一:监管有效性在哪里?

  鉴于科龙公司涉嫌多项证券违法违规问题,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查处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的,这毋庸置疑。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称,2002年以来,科龙公司及顾雏军本人已经存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既然如此,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证监会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管?是否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的苗头?事实上,当科龙暴露出出现巨额亏损、与其以往的良好业绩形成巨大反差,这才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和怀疑。此后,证监会开始决定对科龙问题立案调查。也就是说,科龙“自我曝光”在先,公众关注在先,证监会立案调查反倒迟滞于后,这显然不合逻辑。

  其次,在证监会立案之后的一段时间,科龙及“格林柯尔系”几家公司的

股票并未停牌。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证监会发现了科龙的问题吗?如果发现了,为什么不能及时向投资者说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避免股市中传言不胫而走,股价一路暴跌,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形呢?

  第三,从8月2日宣布顾雏军等人被拘捕,至今已有十余天,管理层对此案的进度情况尚未有片语只言的说明,即使案情细节不便披露,对于科龙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程度总该有个交代吧?对比创维事件发生后,香港廉政公署立即发布包括涉案人员、案件主要内容在内的详尽信息的做法,让人感到我们的投资者应有的知情权太欠缺了。

  国家成立证监会,赋予其基本职能之一是对上市公司的证券市场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因此,搞清楚证监会在科龙事件中履行监管职责的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科龙的问题。

  疑点二:独董们的反复与反常

  李公民、徐小鲁、陈庇昌三位是科龙公司的独立董事,据说是高薪聘请的“天价”独立董事。科龙事件引起传媒关注后3人同时宣布辞职。然而,在顾雏军等人被拘捕后3人又同时宣布撤消辞职(其中陈庇昌表示将于今年11月辞职),并直接参与了罢免顾雏军的行动。据了解,3人当初辞职原因是顾等

  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规违法运作”,而使他们“无法正常履行职责”。在顾等人被拘之后,“辞职原因已经消除”,所以复职了。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虑。其一,科龙公司的违规违法运作究竟是个别领导的任意胡为,还是公司董事会集体讨论后的结果?如果是后者,独董们参加董事会了吗?如果参加了,他们要不要对董事会通过的有关决议负责?如果说,独董们一直反对董事会的做法,那他们为何没有早一些辞职?假如他们对董事会决议并未提出反对,那他们岂不同流而合污了吗?

  其二,独立董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当科龙事件暴露、投资者的利益面临重大损失时,正是需要独立董事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时候。但3位独董偏偏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辞职这一消极的方式,这不免有放弃职守、未尽职责之嫌。而在顾雏军被拘后,3位独董又表现出很大的魄力和勇气,这样的反差令人费解。

  其三,有消息称,3位独董曾多次缺席董事会。假如此事属实,按有关规定,相关人员已自动丧失董事资格。既无资格,所谓辞职、复职就都谈不上了。同时,对这样的独立董事,其诚信和公信力如何,人们有理由问几个问号。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科龙公司独立董事是否尽职的问题,本应在管理层监管范围之内,但管理层对此并未表态。

  疑点三:严律师到底代表谁

  当科龙事件越演越烈之时,上海律师严义明走到台前,宣布要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改造科龙董事会,罢免顾雏军。

  作为手中握有100股科龙股票的严义明,当然有自己作为一名投资者的权利。他争取其他股东的委托权,并试图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受托股票后,获得相对多数的投票权,并以此来进入董事会,也是有法可依的。但此后发生的许多事情表明,严义明的意图似乎并不在于控制并管理一家大企业。从他公开的言论中,没有听到他对家电行业的现状或未来前景做过什么透彻的分析,也没听到他对冰箱或空调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做过什么描述。总之,与那些真正的收购者的低调风格不同,他在境内外不断召开新闻发表会,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能拿下科龙,推倒顾雏军,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是这样,严律师究竟在代表谁?他的公信力和收购资格又怎样呢?

  尤其让人注意的是,严义明曾表示自己站出来,也是有人委托。果真如此,这个委托人是谁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严义明发起的“倒顾运动”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前所未有之举,对这么大的一件事,人们没有听到管理层出来说什么。

  疑点四:“收购”打的是什么牌

  科龙毕竟是有着优质资产的大企业,因此,科龙事件发生后,重组是必然的,对科龙有兴趣的企业也大有人在。

  就在坊间不断有传闻称海信、美的等国内知名企业欲收购科龙,而消息尚有待于证实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浮出水面。有报道称,该企业的两大事业部总经理曾是前科龙骨干,其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吸引了不少科龙的精英。靠打企业文化这张牌,该企业将在收购科龙的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风是放出来了,但底牌究竟是不是文化却是一个谜。据了解,这家企业是“世界电热壶大王”,年出口额30多亿元,颇具实力。而另一方面,它又是“OEM的杰出代表”,很少在国内做品牌,在国外有强大的销售网络。于是,人们很有理由关心,这家企业的投资方是谁?企业背景是什么?要知道,科龙控制了中国电冰箱产业的半壁江山,其旗下拥有4个冰箱知名品牌,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对这样一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民族企业,对科龙这种令人称羡的冰箱产能,绝不是靠所谓的“文化整合”就能轻易收购那么简单。

  疑点五:科龙事件前景如何

  连日来,科龙及“格林柯尔系”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纷纷下挫,投资者为此焦虑不安。人们期盼着,科龙事件能尽快解决,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科龙、美菱、襄阳轴承、

亚星客车等企业都是其所在地方的大企业,多年来在出口创汇、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取得的业绩有目共睹。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企业发生了问题,企业的资产还在,生产能力还在。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处理企业个别领导人违规违法问题的同时,全力保护企业,让企业的资产、企业的员工以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尽可能少地受到损失呢?

  同时需要考虑的是,顾雏军本人的犯罪事实究竟有多严重?他挪用资金的目的是什么,挪用的数额是否足够大,是否有补偿的可能性?假如,顾雏军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对其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构成新的危害,那么,有关部门可否考虑让他先回到企业,处理善后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在科龙重组、尽快恢复生产的时候,一个了解企业资金运作关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企业家的作用,或许是别人难以替代的。同时,作为第一大股东,顾雏军的合法民事权益也应该得到保障,这也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对顾雏军等人,如果他们确有违规违法之行为,该查该罚,一定要查要罚。而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存在的种种疑点,包括在所谓“倒顾”和觊觎科龙企业背后徘徊的某些身影,人们难道不该有深刻的反省和追问吗?

  中国的民族工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为此,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需要审慎,需要冷静,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负责任的态度。

  爱问(iAsk.com)
  证券市场监管 相关网页约648,000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