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从千点走向繁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9:49 证券时报

  

    这是一个令上千万投资者心碎的时刻:2005年6月6日上午11时零3分,上证综指无声无息地击破了千点大关,瞬间触及998点。

  4年前,上证综指还在2000点以上时,就有人预言:上证综指将回落到千点。当时,多
数人并不认同,对 “千点论”口诛笔伐。但是,市场是无情的,常常并不站在多数人一边。4年之后,“千点论”还是成了现实。

  4年间,股指每次大幅回落,“救市”的呼声都不绝于耳。无奈的是,种种“救市”努力,似乎都阻挡不住“大熊”的肆虐。当上证综指最终跌破千点之后,“救市”的呼声反而不如以前强烈了:多少投资者已心如死灰?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一些人预计上证综指将进一步跌到800点甚至700点的时候,转机出现了。6月8日,在突然急剧放大的买盘推动下,股指拔地而起。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几经反复,股市收住了匆匆下行的脚步,开始掉头往上走。在经历了长达49个月的熊市之后,投资者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是什么力量化解了股市的惯性下坠?

  有什么力量能够引领股市从千点再出发,最终走向繁荣?

  答案正在明朗。

  答案就在每一位市场参与者心中。

  

  扭转股市下跌惯性,靠的既是市场自身的力量,又是政府的力量。

  市场力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你可以忽视它,压抑它,但是无法打败它。它有一套强大的内在稳定系统,毋需假借任何外力,靠自己就可以矫正市场失衡。

  股市8年一轮回。1997年初从千点起步,到2001年6月之前一路风光,假5·19行情之手,登高2245点;之后4年低回不已,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复归千点。4年抗争,拗不过市场的意志。

  熊市4年多来,各路资金不停地卖空,卖到股市整体市盈率跟海外接轨,卖到越来越多的绩优股市盈率低于海外同行。卖到1000点,终于卖不动了。看到卖的人走累了,市场就唤醒了买的人:该启程了。市场于是止跌回升。

  市场自身的力量伟大,政府的力量强大。当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极度悲观的时候,政府出手拉一把,能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谁都不会否认,2004年2月国务院出台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九条意见,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谁都不会否认,2005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中国证券市场15年间难度最大、也最有价值的“突破”。

  谁都不会否认,“国九条”出台至今的一年半时间,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出台利好政策最密集、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

  参与股市投资的人,没有人可以不买市场的账。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忽视政府的意志。

  稳定千点,是市场的意志,也是政府的意志。

  

  稳定千点之后,从千点再出发,面临很多有利因素。

  最大的一个有利因素是股改预期明朗。A股含权过去是流通股股东的憧憬,现在成了现实。流通股股东获得的平均对价在10:3左右。占总市值的60%至70%、深沪市值最大的200-300家上市公司要争取在一年以内基本完成股改。上海、广东两个证券“大户”已经动员起来,各级国资委已经动员起来。股改有望驶上快车道。

  股改加速推进,利于股市走稳、走好。明确对价预期和基准,消除了A股估值的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了股票的价格中枢。新老划断和新股发行延后考虑,减轻了投资者对扩容的顾虑,为市场争取到了较长的休养生息时间。先行完成试点上市公司构成的G股板块受到追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些还只是股改给市场带来的短期影响,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股改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影响,都将是革命性的。股改完成之后,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隔阂打通了,利益更一致了,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在占三分之二股份从不流通转为可流通之后,国内外企业通过中国证券市场这个平台进行的兼并重组活动将更加活跃和畅顺,股价———企业真正的市场价格———将成为国资管理、考核和计量的主要依据。换言之,股价的涨跌跟公司高管、各级国资委乃至各级政府的利益将紧密相连,参与者将无人可以自外于市场。股改消除了拖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最大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使其最终成熟为一个真正的市场。这个真正市场化了的市场必将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成为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强大推进器。

  

  除了股改,还有别的许多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壮大,引领股市向上。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上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幅度虽小,意义重大。人民币汇率展示出来的灵活性,增大了中国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A股在“老外”眼里更值钱了。通过QFII等公开或地下的渠道,更多境外资金将流入内地股市。上市公司半年报和股改试点公司的情况都显示,QFII加大了投资A股市场的力度,它们在拣便宜货。

  人民币升值提升了H股、红筹股乃至整个香港股市的吸引力。香港恒生指数近期连创新高,突破万五大关。H股、红筹股表现上佳。A股市场对香港股市倾慕已久,估值向来也以与后者接轨为己任。香港股市特别是H股涨上来了,A股估值向下接轨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最高决策层空前重视股市稳定和发展。去年9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几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部门加快落实“国九条”。国务院领导亲自披挂上阵,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推进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高层有决心,股市就多了一份信心。

  利好实实在在,绝非空头支票。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红利税减半,免征对价税,降低了投资者交易成本,提高了投资回报。原先限制资金入市的各项禁令,已基本取消,条条大路通股市。保险资金、企业年金、银行系基金、QFII新增额度入市一路绿灯,将缓解股市资金之渴。央行全额收购问题券商客户保证金,中央汇金、建银投资注资重组券商,正在帮助券商摆脱危局。

  市场结构在优化。“德隆系”等跨世纪庄家、大鳄一个个灰飞烟灭,达尔曼等问题上市公司频频出丑,南方证券等老大券商纷纷作鸟兽散。数以千亿计市值蒸发了,但并非全部打了水漂。 挖出了“地雷”,引爆了“炸弹”,市场变得更干净、更安全了。上市公司、券商、基金的队伍继续分化,资源向大的、好的公司、机构集中,问题公司、问题机构加速垃圾化。机构投资者实力在不断壮大,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将成为推动市场进一步活跃的主导力量。

  中国古老的智慧如是说:“物极必反”。当市场参与各方都不能再忍受股市进一步下跌的时候,当以指数衡量的市场价格已被腰斩过半的时候,1000点会不会是一个“极”?当推动股市健康向上的各种积极因素已经并仍在不断累积的时候,当市场三次考验1000点而未能有效突破的时候,“反”是不是已经开始酝酿了?这个大问题,值得市场参与各方三思。

  

  任何一枚硬币,必有两面。任何一个股市,有引领股市向上的力量,就必有拖后腿的力量。股市涨涨跌跌,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拉锯。哪一股力量占上风,股市就投靠哪边。

  当前,有三个因素已经浮现,对中国股市上行构成了压力。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二是周期性行业见顶回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三是扩容预期。这三大力量,已经和支持股市向上的力量展开了拉锯战。

  国内外的经济研究机构普遍预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07年。他们同时认为,增速虽有所放缓,仍可望保持8%-9%的水平,通缩、滞胀都不太可能出现。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坏不到哪里去。因为增速有所回落,就联想到经济脱轨,实为过虑。

  行业周期见顶回落,公司盈利能力受压,股市对此已作了提前反应。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确实有相当多的行业产能扩张快过需求增长,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上游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将会减轻下游行业成本压力,增大其盈利空间。至于调整幅度多大?时间拖多长?哪些上市公司会受到多大的影响?这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现在就摆出一副最坏的打算,有点反应过度。

  市场对扩容的忧虑来自两方面:一是股改带来了大量新增可流通股;二是新股发行、再融资已暂停数月,或迟或早还是要开闸的。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进一步分析,股改确实增加了可流通股票供给,但这种供给不会一下子集中释放出来。从前两批试点公司的情况来看,好公司的大股东控股意愿强,减持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公司设置了较高的减持门槛,按照《合同法》,这些公司大股东不太可能违背承诺,搞大甩卖。看来,股改带来的实际扩容压力,比市场预期的要小。恢复新股发行、再融资是迟早的事,是证券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但相信管理层对扩容节奏会有所控制,不会放任扩容快到危及市场稳定的地步。

  

  眼下,股改、政策做多等促使股市走好的积极因素,正在跟经济减速、盈利回落、扩容预期等拖累股市的消极因素展开拉锯战,争夺对股市未来的控制权。谁胜谁负尚未有分晓,但形势已趋明朗:股改、政策做多等力量占了上风,正在稳步引领股市走出千点轮回。

  从中长期角度看,股改完成后,中国证券市场将基本上与国际证券市场通行的制度接轨。这个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平台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打下牢固的基础。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证券市场不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大牛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证券市场从千点再出发走向繁荣的希望之旅,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多年以后,也许当千万投资者站上更高处,回首俯视千点时,他们会自豪地说:谢天谢地!我们终于走过来了!我们终于从千点走向了繁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