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事件值得反思 资本和权力的盛宴没有胜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02:17 每日经济新闻 | |||||||||
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罪”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企业已由政府正式托管。其人在北京“闪电被拘”的新闻引人注目,他精心构筑的格林柯尔系也出现严重裂痕。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是因为格林柯尔系先“倒下了”,然后才会有顾雏军的“倒下”;而不是因为顾雏军的“倒下”,才导致格林柯尔的分崩离析。因为科龙本次危机始
郎咸平曾在其讨顾檄文中发问,“难道顾雏军模式就是我们经济改革十余年来所期望的‘民营企业家’吗?如果顾雏军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那我真要为中国的未来而哭泣了。” 而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却排成强大的阵容,用“产权理论”为顾雏军的行为作了合理化的解释。在他们看来,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所以没有人真正爱惜和关心,因此,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将产权转到私人手中,企业就会因为有了“真正的主人”而“扭亏为盈”。 现在看来,顾雏军本人也没有什么点石成金之手,他之所以挪用巨额资金,甚至通过关联交易等形式转移财产,不过是急于变现罢了。仅举一例:科龙曾向天津格林柯尔购买制冷剂,价格高达每公斤10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冰箱用制冷剂价格每公斤仅10至30元),这些制冷剂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机型不配套,派不上用场。(8月2日《新京报》)而据1331家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平均年薪为23.6万元,排前20名中第一名的就是科龙电器的高管,达450万元。这些数字耐人寻味。 一个小偷,成功得手后的第一步是销赃,而不是用赃物来“经营”。如果小偷预期可以得到赦免,那么偷盗就成为比经营更有“效率”的买卖。 顾雏军的资本运作手法,并没有过人之处,不外乎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腾挪资金,更大幅拉高收购当年的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做出一张漂亮的财务报表和进一步资本运作留出空间。 今天看来,顾雏军的两大罪名“挪用公司资金”和“虚假披露信息”其实在低价收购时就已埋下了伏笔。做企业和资本运作毕竟不是数字魔方,它需要真金白银和真刀实枪:你可以低价购买一家国企,但是它本身的运营却仍需要高额资本的支持;你可以跨行业买下一大批企业,但你未必有能力一下子把它改造成适应市场竞争的盈利企业! 当初主流经济学家们所谓的“效率”,今天看来也不过是提高了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是国企衰亡的效率而已。社会总财富在这场瓜分的盛宴中并没有增加,反而是国家和民众(不少收购资金来自银行,且低价收购中国家和人民有一笔巨额净损失)、相应国企员工、收购者本人都要为此埋单。在这场资本和权力的盛宴中,几乎没有胜利者。这个残酷的事实,值得引起人们反省。 作者:萧剑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