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战术分歧动摇战略决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2:14 第一财经日报 | |||||||||
不能因战术分歧动摇战略决心——五评成功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至今,已经3个月,正是总结经验、细化思路、全面铺开的关键时刻。但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声音,它们与正在进行的改革基本思路有所不同,值得关注。 在改革即将全面铺开的时点下,如何正确看待股权分置改革在试点过程中所显示出的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目前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战术问题不可回避,必须解决;但不能因为在战术问题上出现分歧,就相互推卸改革责任,而是更加需要加强沟通;更不能因战术的分歧而动摇改革战略方向,不能因战术问题而否定改革战略决策,不能因战术问题而动摇改革决心。 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对此的理解是,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乃势在必行的关键一步。在真正市场化的基础上重振中国股市,不仅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的前奏,是化解中国金融系统风险战略中的重要环节,还是未来中国经济10到20年健康成长的前提。 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的成长动力正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 ——外贸依存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现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70%左右,对大国经济来说,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已无先例。美国、欧洲等经济体对中国的进口限制愈演愈烈。指望外贸依存度持续提高,或者出口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不太现实。 ——国际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将抬高“中国制造”的成本,削弱“中国制造”的盈利水平,降低中国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另外,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市场竞争中,依靠微观经济主体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来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潜力也已经越来越小。 ——国家降低宏观管理成本,进而把节约下的费用转入社会保障体系,刺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这实非一日之功,而且这一改革难度比股权分置改革只会更具挑战性。 在这些正在变化的趋势中,能否抓住外商直接投资的新机遇很重要。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已经经过了两个高峰:一是在1996年前后制造业的高峰,二是2003年前后商业服务业的高峰。当前正在兴起的是金融服务业的投资高峰。如果不建立一个国际一流标准的资本市场,留住海外金融资本长期投资不可想象,而股权分置恰恰是实现这一前提的一大障碍。与此同时,对中国国内来说,必须在真正市场化的地基上重振中国股市,把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活泼泼的直接融资能量解放出来,才能激发微观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内外两种力量聚变,将大有可能帮助中国经济在未来10到20年完成两个重要质变:一、中国企业由本土化向国际化升级;二、中国经济从实体经济向金融虚拟经济升级。 这是无须再犹豫的战略背景。更何况,从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到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战略决策上无疑是英明的: 首先,战略节奏掌握非常高明。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在前,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后,使股改和汇改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在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之前的关键时候,汇改为海内外场外资金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为股改注入了新的活水。 其次,指导改革理论核心毋庸置疑。经过多年来的充分讨论,决策当局和社会各方就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即流通A股含权达成一致。它是以多年来股市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真知灼见,不容动摇。 第三,基本操作原则正确。分类表决是市场化博弈达成非流通股流通市场价的最简单方法。股权分置改革本身就是一次股市回归真正市场化的改革。这种改革只能靠市场化的方法而非计划的方式达成。 相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战略决策和背景,现在出现的问题只是技术层面的分歧,核心是怎样达成能为各方基本认同的A股含权量的测算方法。这是目前让一些改革参与者出现浮躁迷茫心态的缘起。 恰恰在这种时候,我们要用非常清醒理性的态度拨开云雾,牢牢锁定“A股含权量”这一核心问题,集中集体智慧消解它,切不可因噎废食,因小失大,因技战术问题动摇改革的战略意志。倘若如此,不仅股改前功尽弃,甚至中国经济发展也会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本报7月28日发表的《股改成功内在平衡点:发现大股东心灵中间价》一文,就是本着“就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邀请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股改专家进行了有益思考。我们希望社会方方面面的类似思考与沟通能够继续下去,直到攻克股改中的所有技术难题。 在中国经受住了股权分置改革战略决策考验之后,如今中国又面临改革的技战术水平的考验,前者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后者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技巧。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