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股权分置试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4:50 《新财经》 | |||||||||
文/罗 威 “我们经过严密地测算,如果含权系数是1∶3,市场就稳得住;1∶4就能涨;低于1∶3就会下跌,若更低就会暴跌。现在这几家试点企业改革方案的含权系数在1∶1.4左右,股市能不跌吗?”
《新财经》: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5月9日公布了四家试点企业的名单,现在改革已在进行中。请问您对证监会此次关于股权分置的试点改革有何看法? 张卫星:难以服众,甚至有可能失败。当我看完《通知》后,我就知道这次改革的结局:“如果不进行大修改必然是失败”。首先,保护投资者利益口号化。尽管方案也提出试点公司要召开股东大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但我把它叫做“无灵魂的程序”。方案是解决问题的灵魂,现在的方案已经照顾了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显然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就成为一句空话。其次,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在这个《通知》中,我看不到任何经济理论的解释和分析,比如为什么要送股,为什么送这么多股?送股的比例应该怎么来确定?《通知》中没有给予合理解释。我们经过严格测算,只有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改革成功。在改革中一定要理论指导实践,不能蛮干,否则就不能服众。 以前我们有过两次试点改革,1999年12月的“国家股配售”和2001年的“国有股市场价减持”,两次试点都以被迫叫停告终。这是第三次了。但我们发现整个程序没有任何改变,还是那种思维,还是那样的指导思想,这些都不改变能成功吗? 《新财经》:您觉得这次试点改革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卫星:可能性很大。民众不知道这些规则是谁确定的、是通过什么程序确定的。按道理说,这个程序规定应该由证监会来决定,遵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但负责方案的一定应该是经济学家。手术一定要由医生来做,而不能由医院的党委书记来做! 《新财经》:您能否说说会有哪些暗箱操作的可能? 张卫星:首先,没有规定“流通股最低投票率”,尽管《通知》规定“临时股东大会就董事会提交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做出决议,必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想一想,能有多少流通股股东去投票?坐庄的公司和大股东稍微操作一下就可以通过,非流通股本来就占总股本的60%~70%,很容易得到三分之二的票数。有一个非常实际的案例:去年电广传媒(资讯 行情 论坛)出台以股抵债的方案,这是一个对流通股东利益侵害极大的方案,当时经过市场的广泛宣传,我们看到只有4%的流通股股民去参加了投票,投票率很低,但是显示的结果却是流通股96%的赞成率,这个比率远远超过了三分之二,远远超过了50%。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电广传媒以股抵债方案实施后的流通股价,已经跌破了它以股抵债价格,所有流通股东的利益继续受到侵害。这里存在着一个市场效应:越坏的方案投票率越低,就越容易被操纵。 其次,《通知》规定:“试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 投机机构完全可以用十几天的时间借助市场热情炒高一只股票,然后用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慢慢派发,让股民慢慢为此次炒作买单,导致一个短暂爆发反弹牛市以后的漫漫熊市。 另外,保荐人制度里并没有规定保荐人有资格做全流通方案,保荐人的业务是IPO、增发和可转债。但在《通知》里,证监会把保荐人硬性加入进来,这里面就有越权执政的嫌疑。保荐人对全流通方案有多少理论研究呢?主要是收取费用,券商就有钱赚了。证监会应该引进“发审委”,由券商协助工作,这才是成熟和正确的制度。 《新财经》:您在4月中旬的时候对证监会的此次改革还是很乐观的,现在为什么这样失望? 张卫星:我们把自己的方案报给证监会后,今年4月1日,证监会请我们去谈话。当时,双方对彼此都很认同,我们认为试点操作可能会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案进行。但是证监会最终出台的这个《通知》让我非常失望。虽然它的方案借鉴了我方案的50%,采纳了扩股、送股思路的技术实现手段。但是改了很大一部分,含权系数在这里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经过严密地测算,如果含权系数是1∶3,市场就稳得住;1∶4就能涨;低于1∶3就会下跌,若更低就会暴跌。我计算了一下,现在这几家试点企业改革方案的含权系数在1∶1.4左右,股市能不跌吗?市场会对预期很快达成一致。看得出来,此次股民们非常清楚这是抢劫之后给的两颗甜枣。由于《通知》没有强制规定应对投资者补偿以及补偿多少,很有可能第一批试点的企业会多送一些,但以后试点的企业就很难说。如果大部分企业都不再愿意送利,这样对流通股民的补偿就会很少,股市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不得不说,从一开始,政府部门对股权分置的认识就是错的。我们谈了五年的股权分置,到现在还认为这只是流通和非流通的问题,退回到1994年的认识上去了。举个例子来讲,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已经说这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他还在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还在描述现象。 《新财经》:为什么在一个月内情况变化得这么快?证监会出台政策不应该是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和酝酿吗? 张卫星:市场上经常看到的经济学家的意见,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一种民间的声音。我们的力量强不过政府的力量。 《新财经》:我知道您为了求证,长时期以来一直奔走于证监会、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之间,我想知道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看法? 张卫星:我接触了几十家上市公司,在今年4月也召开了对机构投资者的推介会,我知道他们对我的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股权分置这个问题,这是六方博弈。坦率地说,我的方案中也有各方利益的妥协,可以很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而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也都愿意接受。现在我感觉惟一不接受方案的是政府管理层。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证监会告诉上市公司,你直接可以从股市里拿钱,而不需要自己的劳动,上市公司肯定更愿意呀。反过来,如果证监会告诉上市公司,你不可以这么做,法律不允许,上市公司一定会按照经济规则去选择一种改革方案。 《新财经》:这么多年来,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您是中国股民的代言人,散户的领袖;但也有人说您是堂吉诃德,还有一些人对您颇有微词。对此,您有何想法? 张卫星:我有很多名头,“中国股市民间经济学家”、“民间思想家”、“散户代言人”,证监会里也有官员说我是“证监会编外副主席”、“股民领袖”,还有许多。不过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专家”!因为对股市问题的认识是由这么多年的经验和证据证明了的,我一般不做马后炮的判断,那么多事情没出来之前我就敢反对。一次一次验证了我是对的。 也有人劝过我,要我低调一些。我对他说,四十岁之前我不准备收敛。因为中国的股市太乱,问题太大,利益太多,现在大家都想发出声音,我也要采取能让大家听见的方式来说话,但代价就是你说的“处于旋涡之中”。这也是一个悖论,你不可能四平八稳地达到目的,大家都变成朋友。我给人的印象比较张狂,所以他们愿意挑战我。都说中国是中庸之道,但实际上中庸永远只是中国人的梦想。追看历史,做成事情的肯定不是中庸之道,而是反中庸。 《新财经》:有人说您在炒作自己,坦率地说,您有没有这种成分在里面? 张卫星:说我炒作的人也可以写文章炒作自己呀。有本事也写个三年五年的,但我估计能够写上一个月的人都不多。我能把一个思想讲上五六年,这也是本事吧?中国人做事总是一个人做,两个人看,三个人睡觉,四个人嚼舌头。我早就做好这种准备了,我要做事,就不怕别人说。几千万人炒股,骂你的,扁你的,捧你的,都少不了,没有这点承受力,怎么做事?但我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是学者来跟我谈,我会和你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如果你是个学术流氓,那我也就要痛扁你。我知道我不讨人喜欢,我说话太直,我做事就是凭着自己的本性。 张卫星: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多年致力于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