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3日12:3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6月23日讯 6月23日-24日,中国银河证券2016中期策略报告会在青岛举行,权威专家、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16年下半年宏观策略形式、中国经济与产业转型以及证券市场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出席并发表讲话,他表示,经济运行到现在,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二季度数据已经快出来了,我估计二季度就是6.7%左右了,三季度问题也不大,为什么问题不大呢?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在做,一些指标我们在看。房地产的问题似乎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最后如果再涨下去,有房子的人跟没房子的人已经是对立的两个群体。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演讲文字实录:

  主持人:下面有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先生做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祝宝良:各位来宾早上好,很荣幸参加银河证券投资策略会,刚才郭主任(郭克莎)讲得非常精采,把主要观点都给大家说透了。三十分钟我就我的观点给大家做一下介绍,我跟郭主任的看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没什么太大的冲突和出入。今年大家对经济形势关注的主要是5月9号权威人士的讲话,大家引起了很多的猜测,我理解的权威人士主要讲的并不是要反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跟稳健的货币政策,他更多的是从改革面上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你不改革只扩张就走向老路,可能跟刚才日本関根淳先生谈的观念是一样的,如果你一旦开始进行改革,肯定需要有一个好的财政货币环境,这时候我认为如果要改革和预期到要改革的时候,我认为这个政策就是对的,现在这些政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5月9号权威人士一出股市就暴跌,有人认为是不是要紧缩货币政策,我当时认为这个是错的,股市就像选美一样,并不是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要看市场的反应是什么,当时说完这个话,五月份当时我们统计数据,M2确实跌下来了,可能验证了很多人的想法,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不是那么准确,我们还是清楚权威人士讲话的背景,那么回过头来我再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供给侧基本稳定,房地产业增长抵消了金融业的减缓。房地产这个领域的问题,其他的风险,比如说债市、股市,甚至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去我们还是有些办法解决的,不行就发特别国债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房地产的问题似乎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最后如果再涨下去,有房子的人跟没房子的人已经是对立的两个群体。

  第一个问题,怎么看当前的经济形势,为什么5月9号权威人士对经济的评价,对我们当时的一些主流看法不完全一样。我认为评价中国的经济,你还是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不一样,后面的结论就不一样。我们也说从短期的经济来看,短期经济评价大家都知道,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看了,主要看汇率怎么变动,从四大指标来看,目前中国经济比我们预期的要好,这个刚才实际上郭老师已经讲过了,一进入今年,经济形势是非常令人害怕,1月3号一次熔断,1月7号一次熔断,当时的时候在全世界和中国都是非常非常混乱的。为什么从短期看,特别是供给面上看还可以呢?包括服务业里面的房地产业起来了,当然我刚才讲房地产本身是一个风险,不管怎么样,房地产只要一上来以后,整个服务业第三产业要稳住。企稳的主要原因就不再解释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短期来看主要看投资,主要分为三大块,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我们预期到的,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以后,由于我们在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当时就感觉到地方政府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大大减弱,包括它的融资能力,包括它的积极性,从去年的七月份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时就想了一个办法,提出转向建设基金的这么一个机制。什么叫转向建设基金呢?发行利率3%,财政贴息90%,加上必要的手续费,这笔资金一到地方政府大概利率不超过0.7%,拿到这个资金可以做资本金,在中国投资项目,资本金率是20%,我把这个钱拿到可以做资本金,80%再从银行或市场上进行融资。今年原预计搞到一万六千亿元,一个季度四千亿元。我们现在累计投进去了一万二亿元,应该是超过一万两千亿元,这样就把基础设施投资拉起来了。去年八月份,M1往上走了,看M1这个图,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到了今年的五月份,M2降到11.8%以后,M1超过M2,一定有一轮价格的上升,大家知道M1是用来交易的,交易的货币多了。我没有想到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这个数据暴涨,暴涨的结果是货币供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生了矛盾,这也是权威人士非常恼火的一个方面。房地产的泡沫又有抬头的迹象,这是权威人士恼火的第二个方面。今年为什么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升确实是在我们当时的预料范围之内,预料范围之内就是要由于稳定经济增长,需求侧还是要发点力。

  第二个没有预想到的就是房地产,我们没有想到它调过头来开始往上涨,还有一个没有想到的,我们原来以为制造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会放缓,没有想到放缓到现在这个程度。即使制造业过剩,我们想到制造业的三部分,传统产能过剩了,中间的轻纺工业现在稳定增长,还有一块是装备制造加电子信息产品,这一块产业尽管还在转换的过程中,但是这一块似乎比重在上升。稳定当前经济的就是这个投资,投资里面稳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是我们没想到的。

  还有一个就业,1到5月份,官方统计是577万人,但是这个就业质量是在下降的,你可能没有实业,但是基本上就给你一点工资了,还有一个不是正规部门的就业,大部分是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不是全职的工作等等,这个反映就业的质量不是太好。到五月份,我认为这是一个点,五月份这个数据是不是证明我们的需求确实有问题?刚才我特别强调制造业的下降非常快。这是从短期看,宏观调控的短期目标上看还是不错的,为什么权威人士就觉得你这么评价不错是有问题的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从中长期的目标来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你是不是有所改善。从结构问题看,我认为结构性问题没解决,还在进一步凸现,这个我不太赞成网上讲的我们在不断地改革,结构在不断地改善,三产比重在上升,高新技术产能比重在上升,我一直在强调这个比重上升包括服务里面服务业比重上升,我认为这不是你改革的结果,这是市场在起作用的一个结果,我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什么叫市场?你不动,市场发挥作用,它也有这些比重上升的趋势,你的消费结构变化所引起来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我看了,从我们的模型来看,大部分并不是你主动去调整以后的结果,你就是把市场上的作用、带来的好处揽给你政府,说这是政府的作用,说政府的作用多么多么重要。但我不是说政府的改革、政府的减政放权、双创、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效果,但是这个效果怎么评价,我们要很认真地去做这件事。现在很多人就把一些市场引导的变动,把这个功戴到了自己头上,反而强化了政府的作用,这是不行的。首先产能过剩的问题你没有解决,僵尸企业也没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根本就推不动,这是一个问题。反而在短期之内,我们看到刚才说从三月份以后,原油价格涨了80%多,涨的过程当中,企业的盈利水平没改进,但是从价格统计来看确实是涨了,你M1上来了,但是这么个涨法也超出咱们当时的预期,但是这种涨法就很麻烦,郭老师讲中长期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短期内这么涨,怎么涨上去的怎么下来,就像股票一样怎么涨上去怎么下来,利益重新分配一把,但是整个效益改善了没有?没有改善,反而就是一个利益的重新调整分配,这个涨法权威人士发脾气是有道理的,对不对?绝对有道理的,你怎么把它这个涨上去的。我刚才跟大家说我比较清楚这个情况。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去年我们讲通过供给侧的办法解决房地产的问题,适当引导价格下行,同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的办法,通过这些办法来解决我们房地产存量过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只要M1、M2一涨,房价就跟着涨,刚才郭老师也讲到了,他希望资金不要进房地产,那你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资金不进房地产,同时货币政策要扩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要从供给侧找到解决办法,我认为房地产的供给侧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土地制度,包括农村的建设用地跟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的问题,你得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第二是房地产的投融资问题怎么解决,公积金制度、资产证券化。房地产的税费改革,包括土地出让金,包括房地产税。还有一个就是户籍制度,你给他解决户口了以后,土地的指标、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我跟你挂钩,挂钩让你解决户籍制度问题。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行政配置资源,资源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我们都知道改革很难,至少告诉我们准备改了,改了吗?我们没看到有地方在改,还是没有人做。这块实权在谁那儿?在我们各地政府那儿,所以权威人士发脾气是发在这儿,地方政府要有作为,是不是?房子是干吗的?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是在告诉大家干这个事情。这个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就是一轮一轮的泡沫,涨上去还会再破下来,明年房地产税要立法,你什么时候讨论?今年四季度要讨论这个事了,拿个方案出来,明年一出来,房价“啪”掉下去了,泡沫爆破了,我就担心这个。供给侧的政策是什么?跟房地产有关的供给侧的政策是什么?是吧?

  再就是企业经营困难,信心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信心指数、民间投资意愿减弱。民间对交通、公共设施的投资增长2.5%和9.4%,低于去年同期22.4%和15.2%。民间为什么不投基础设施建设?我投了以后是不赚钱的,这是问题,而且还有风险。

  经济运行到现在,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二季度数据已经快出来了,我估计二季度就是6.7%左右了,三季度问题也不大,为什么问题不大呢?我们国家信息中心在做,一些指标我们在看。去年开了一个会议,当时说下半年经济可能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差,不会下得太多,当时就是给领导看这个图。从供给看,经济先行指标已经回升11个月,先行指标包括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期末余额、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先行指标从去年八月份就往上涨了,一直涨到现在涨了11个月,去年八月份开始往上走以后,当时以为一季度经济会差一点,八月份以后到二三月份,当时认为会有所改进了,那么现在这个先行指标从去年八月份缓慢往上涨,今年一季度涨得非常快,到五月份基本平掉了,什么概念?你到五个月以后,八月份加上五个月基本上就到九月十月份,就到四季度了,三季度问题不大。所以我们说三季度问题不大,三季度大概不会低于6.5%,我一再强调我们这个先行指标主要是监测工业水平,监测不到服务业,现在怎么去监测服务业,没有一个好办法,现在有一个服务业的PMI来监测服务业。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就像郭局长刚才讲的,如果结构性没改善,到四季度可能又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下一步的政策思路是什么?大的思路我跟郭局长没什么区别,我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问题,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增长跟结构调整哪个更重要?还是两个都重要?这里面需要我们大家有一个权衡,我个人的理解,第一个,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预期不好,为什么预期不好呢?是因为大家对政府有争论,说穿了就是没有共识的一个问题,无论如何我们要把这个共识形成,就是经济之后下一步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共识。我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两会,实际上有一个大判断的共识,我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前叫科学是发展,现在我们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就是五大发展理念,这个共识大家是有的。但是在发展下面的短期增长,大家没有这个共识,有人可能讲是不是为了完成全面小康必须6.5%,还有人讲是不是一定要6.5%?我特别强调能不能把就业作为一个短期目标,不要再去看增长速度了,6.5%还是6%还是5.5%,只要不出大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这个有争论,但是我认为这需要有一个共识,就是发展速度需要有一个共识。再一个是改革需要有共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国企、财税、金融、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再有一个问题,稳定预期怎么做?郭老师已经把稳定预期的几个方面都讲了,我认为那几个方面都是对的,但是有一点,无论如何你要增加政策的可信度,有的人说国有企业必须改革,后面再发一个文章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又回来了,到底我们是听谁的?我现在就是搞不清楚,那么一定要把这个共识说得非常清楚,你要说清楚就有了预期,就能稳定住大家的预期,所以稳定预期非常非常重要,增加可信度,是成就是成就,是问题就是问题。

  第三是形成合力,合力在哪儿?谁的合力?我认为核心是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的三个积极性,企业家的积极性、人才的积极性和干部的积极性,现在当务之急是干部的积极性,我们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你政府在主导,国有企业在主导,这个时候我们当然通过市场改革让政府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政府都在管,让你管的事情你又不干,这个时候作为企业该怎么去做,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说到干部积极性,这里有督查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我认为督查问责机制做得还是不错的,核心是激励机制跟容错纠错机制到底怎么建立起来,这个建立得越慢,后面形成合力就越慢。我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政策改革这个大的思路肯定是这样,现在的核心是无论如何形成一个共识,稳定预期一定要做好,然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合力。人是最主要的问题,人的积极性要调动起来,这是一篇大文章,讲到调动积极性的问题,中国经济可能就是要爬坡过海的点,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一再强调房地产市场,如果现在房地产不做一定的调整,回过头来我们再走到老路上去,再把房地产价格涨上去,更大的灾难在等着我们。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应该真的有一些说法和预期,比如说房地产税等等一些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事情,大家看我们四季度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所以从短期看,房地产的风险、干部的积极性问题,就这两个风险,大家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田江山 SF135

相关阅读

英国退欧公投不过是一出闹剧

英国退欧公投最终的结果是英国留在欧盟,因为英国统治集团会有大量的方法来绕开规则,造成投票结果正式或实质上利于英国留在欧盟。

利率市场化不能一放了之

中国金融体系仍由国有金融机构主导。在国有机构占主导的环境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是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情况下,数量众多而且多元化的参与者群体都将促进价格发现。这意味着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最好离那些吹牛逼的分析师远点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作为分析师的祖师爷,诸葛亮正在杀死A股。各种赤裸裸的诱惑面前,分析师人人都想当诸葛亮,削尖脑袋都要炮制各种概念,信誉、操守都成了抹布,长此以往,A股独立信誉何存?

万科华润股权之争不如共谋发展

发生在万科与华润、宝能系之间的这嘲股权之争”,完全得不偿失,其结果可能是“三败俱伤”。与其过于纠结于谁做第一大股东,倒不如三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谈合作事宜,一起共谋发展大计,而不是相互设防,谁“吃”掉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