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是时候全面重估地方债风险了

2013年07月29日 05:25  每日经济新闻 

  7月28日,审计署网站发布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几乎同时,有媒体披露,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台,已经停止政府平台项目审批和拆借。

  与以往对地方债务的审计相比,此次审计级别高、覆盖面广、试图全面重估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这意味着,此前的地方债审计数据已经滞后、定点样本筛选未能全面反映地方债务风险,此次审计结果如果透彻准确,起码可以完全三项任务:确认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债对经济与金融的渗透度、确认地方债务的金融风险有多高、未来需要通过什么手段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最大的风险是不确定风险,黑天鹅效应才是最可怕的。

  2011年6月,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有两成地方政府负债超过警戒线。往往理论考核情况可控,一旦实际压力测试就是一地鸡毛,从今年6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危机,就可以看出银行主导市场的杠杆之长、风险之大。

  此后情况恶化,今年6月的数据,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的抽查结果,债务3.8万亿元,有17个城市资不抵债。考虑到抽查的都是有资金与人口吸附能力的大城市,考虑到这些城市的土地财政情况好于其他城市,潜台词是,那些未被抽查的中小城市情况更糟糕,有可能绝大多数资不抵债。

  账目真实才谈得上正确处理。巨大的地方债务是个棘手的难题,危机迫在眉睫。国际知名信用评级公司穆迪预计中国地方债下半年到期后会有违约风险。而光大证券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 (LGFV)约有1270亿元,几乎等于上半年627亿元的两倍,规模为2000年以来最高。明年将有2088亿元LGFV债券到期,比今年规模又增加10%,比去年高22%。

  到底是捂着,还是揭盖子?还是根据审计署报告,2010年末的10.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中,41%于2011年、2012年到期,也即4万亿元地方债务在过去两年内已到期。而今年上半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称,2012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3万亿元,而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09万亿元,英国《金融时报》据此推算,地方政府本应于去年底前连本带息偿还的近4万亿元的地方债务中,各银行至少延展了3万亿元,占比将近3/4。

  虽然这一数据被认为夸张,没有充分纳入这两年大幅上涨缓解财务压力的土地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上万亿元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展期,是事实,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信托等行业。这相当于击鼓传炸弹,除非中国经济大幅上升,否则这颗炸弹迟早要爆炸。我们有必要睁开眼睛看一下,某些地区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为了GDP增长,已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仅看某些地方的政绩,不看负债,片面地只看面子不看里子,以GDP为唯一标准选拔官员,要出大问题。

  可以肯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必定有部分资产转移、有部分债务转移、有部分债务违约,希望风平浪静地度过眼前危机,几无可能。

  地方平台债如此之多,反映了中国各地经济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现实,政府通过掌握各类金融资源如地方商业银行、平台公司等,导致投资效率日益低下,借助公共资源攫取民间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台停止政府平台项目审批和拆借,既是实际压力测试,也是向社会释放的改革信号。

  从外贸到地方债务,一个个真实的数据曝光,低迷的数据既是危机的症状,公布真实数据也是决定以新方法治病的前兆。审计署揭开热气腾腾的锅盖,大家离得远些,以免被烫伤。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举行大阅兵纪念停战60周年
  • 体育世锦赛孙杨400自夺冠 东亚杯-国足获亚军
  • 娱乐李天一涉轮奸案新版内幕多处细节获核实
  • 财经四川被查美女商人6年时间登上富豪榜
  • 科技三星量产全球速度最快嵌入式存储芯片
  • 博客罗援少将: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
  • 读书林彪叛逃牵连的高级将领们(图)
  • 教育一中学招8000复读生 学生称其地狱(图)
  • 徐斌:央行降准是大势所趋
  • 罗天昊:直辖市应该连降两级
  • 叶檀:审计署揭锅盖
  • 唐任伍:举国创新体制之忧
  • 周彦武:中国出生率远低于日本
  • 章玉贵:地方中央非合作性博弈待消解
  • 张化桥:为什么中国股票表现极差
  • 陶冬:联储人选起争拗 央行谋脱钩
  • 苏培科:克强经济学是有底限的转型
  • 刘纪鹏:对证监会的几句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