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充沛流动性是否贯穿2009年 (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03:0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汪异明:当前,全球经济仍在进一步的探底过程中。美国2008年四季度GDP环比下降6.3%,一季度经济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仍没有停止。最新的数据显示,2月份工业产出环比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1.8%。劳动和资本的闲置进一步上升, 2月份失业率快速攀升至8.1%,比上月高0.5个百分点,2月份设备使用率下跌至70.3%,延续了2007年12月份以来14个月的跌势。虽然3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PMI指数有低位企稳的迹象,但是,在美国房地产止跌、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被查清以前,美国经济复苏可望不可求。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欧洲,欧元区1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17.1%,失业率也开始攀升,2月份失业率达8.5%。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发动机德国,最新的数据表明,1月份出口下降4.4%,工业产出下降7.5%。在英国,GDP继去年第四季度下滑1.6%后,今年第一季度据测算将再次下滑1.5%,经济现状堪比1979年经济衰退时期,2月份英国失业人数增加幅度创1971年2月以来最大,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41,为4年来最低水平。

  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的情况也许是最差的。在去年四季度GDP大幅下降12.1%以后,2月份日本工业产出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38.4%,失业率攀升至4.4%。

  我们认为,从现有的经济指标表现和经济刺激政策来看,除中国之外,美国经济有可能先走出低谷,如果一个可行的金融机构有毒资产处理方案变得更加清晰,或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企稳,中国的外部经济企稳将变得更加现实。

  但是,从外部经济企稳到中国贸易走出低谷,仍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首先,就业、收入和消费是经济滞后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主要满足其消费需求,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将存在时滞;第二,从企稳到经济复苏,经济首先经历的是产能增加和投资增加,其中中国的出口厂商机会不大;第三,即便发达经济体实现了收入增加和消费增加,但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过度消费的状况将不复存在,中国曾经的出口繁荣在2010年之前很难再现。

  因此,至少在2010年以前,中国外贸形势将不容乐观,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在于内需。

  闻岳春:贸易出口阶段性反弹将取决于美欧库存的回补,持续性回升则要依赖于外围经济的走稳回升。美国2月份房屋销售、营建支出、耐用消费品订单均超预期大幅反弹,使得美国经济在经历去库存化之后,面临库存回补过程,从而增加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同样的是,欧洲、日本也将在自身库存消化、美国需求增加的拉动下,提高进口需求。因此,中国贸易出口的阶段性复苏正在走近。由于全球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外部经济形势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乐观的预期,外围经济有望在二季度走稳,从而带动中国出口的持续性恢复。外需的复苏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财政刺激以外的动力支持。

  市场热点转换 局部区域性投资机会更大

  中国证券报:A股整体市盈率目前显著高于外围股市,那么在一季度业绩不佳的预期下,股价继续上升的动力会不会受到抑制?

  张岚:不同市场之间的市盈率很难机械地比较,一个市场的市盈率高低与市场本身的情绪和资金状况有关。一季度业绩不理想其实大家早已预料,但人们现在更看重的是一季度业绩是否处于一个低点,或者相对于去年四季度是否有所好转。如果是,则有理由给予一个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未来股价上升的动力,将来自于实体经济逐渐改善的预期和现实,不过这种预期将不断受到外围经济的扰动,进而影响市场情绪,使得股价上升进程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权重蓝筹股是目前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品种,他们的上升空间有多大?

  张岚:今年市场受多项政策影响,局部性的机会较多,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贝塔值较高或者与这些政策关联度较大的品种,权重蓝筹股由于业绩相对稳定,虽然是机构的基础配置品种,但可能不是市场近期关注的重点。根据我们对其他市场过往历史的观察,在经济反弹期间,具有防御功能的品种表现并不理想,而今年权重蓝筹股的表现恰恰也为这一观察提供了新的例证。

  中国证券报: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投资主题?

  陈晓升:第二季度市场将震荡向上,我们看好未来中部地区在吸纳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潜力。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在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下逐步复苏,因此,基建拉动的强周期投资品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煤炭,输变电设备、通讯设备等行业值得看好,此外,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强周期消费品例如房地产、汽车、银行、家电等行业也值得关注。而由于中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具有超越东部的增速,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5年高于东部,只不过大家没有太多关注。中西部地区在吸纳基建投资、房产投资和产业转移方面潜力巨大。在经济增速较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一般也较高。对比东中西部后,我们认为中部地区的部分投资品公司存在低估现象,值得加大配置;我们也看好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产能的公司。我们把这些有市场前景但被低估的挑选出来给大家。

  区域经济的提振可能才是一个开始,上海两个中心确立后,接下来福建海峡西岸的经济区怎么振兴?两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黄三角,海南省……会有什么新的政策?市场上都有一些讨论和预期,中国历来是地方与中央财政体制互动发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是条线,而区域地方是块。

  张五常先生说过,分税制可视为地方政府的承包责任制,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发展经济的动力一直都很大。我们为投资者挑了一些中部地区因为投资品拉动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基于对投资的期望,我们最近在内部把能够见效的行业研究分成四大块,按照行业驱动因素来划分,一是靠投资品,靠投资驱动的行业,包括钢铁,石化、电力、煤炭;二是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轻工、医药、商贸、旅游;三是服务业,大金融与地产,交通运输,四是一般制造业,汽车、机械、IT 家电。这样在驱动力上分析行业变化会看得比较清楚些。

  闻岳春:从一季度业绩来看,我们认为相对乐观的行业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石化子行业、电力行业中的火电行业和水电行业,医药行业等。同比仍旧下降,但是环比看出现上涨的行业有汽车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航运业,航空、机场板块等。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关注大上海概念。世博会将进入宣传高潮期,“两个中心”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推动的层面,上海国资整合也在加速推进,多种题材汇合将使上海板块成为持续热点。从行业来看,我们建议:一是关注第1季度业绩可能超预期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二是关注周期性行业转暖的机会。从中国经济来看,由于4万亿投资计划的快速推进,宏观先行指标都纷纷转暖:PMI持续回升; M1增速也扭转了下降势头,上升到10%以上。与此同时,房地产、汽车市场销量也开始回升。我们预计宏观经济第1季度在去库存见底后,第2季度将持续反弹。宏观经济层面的积极信号,将继续成为周期性行业阶段性行情的催化剂。我们建议关注石油、石化、有色等行业。

  宏观经济二季度继续反弹

  中国证券报:政策反周期效果正在体现,宏观经济近期出现回暖迹象,是反转还是反弹?

  陈晓升:今年市场和政策力量的博弈决定了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政府投资成为与周期向下抗衡的主要力量。我们预计1季度经济增长6%左右,将是今年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底部。初步估计,2-4季度经济增长率大概在7%、8%、9%左右,增长率将呈现逐季加快的走势。

  另外,由于政府投资见效的时间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启动时间,施工进度和施工周期,从资金拨付到体现在投资增长上面,有一个季度的时滞。从地方发改委和银行的信息看,我们预计在4、5月份投资的效果会体现出来。

  股市方面,我们以判断单季企业盈利见底来作为股市见底的信号,单季企业盈利见底是在去年四季度。企业效益将从1季度无量无利阶段逐渐好转,这种好转将经历有量无利和有量有利两个阶段。从季度看,2季度处于有量无利阶段,从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的组合将过渡到有量有利阶段。对政策效果的预期不应当悲观。当然,我们也认为明年政策效应递减、市场力量跟进,经济延续今年的复苏格局是大概率事件。

  张岚:宏观经济目前的回暖,我们暂时只看作反弹,因为毕竟外围经济没有出现完全可信的好转。在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像中国这种对世界经济高度依赖,而基本医疗、教育投入长期存在缺口的国家,仅仅依靠内需很难消化庞大的闲置产能。

  汪异明:从已经公布的部分宏观领先指标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2009年3月份全国PMI为52.4%,已连续4个月的回升,也是PMI近7个月来首度回升到50以上。今年3月份全国发电量2867.2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71%。3月发电量降幅的继续收窄表明经济回暖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受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将于2009年第二季度显现反弹,但难以出现反转,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直接挑战是持久性需求结构变化,短期内难以奏效。自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扩大内需方针”后,国内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其次,在国家投资项目相关的配套贷款快速投放后,民间投资是否会跟上需要进一步观察。我们认为,政府主导投资对经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可能引发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1998年后在财政刺激政策下的信贷增长情况,信贷增速从1998年3月开始高增长了九个月以上,而之后的1999至2000年,由于私人投资的停顿,信贷增速持续下降了二年,直到2001年后私人部门投资的逐步复苏。

  最后,从实体经济运行来看,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更多地体现在供给管理上,而对需求的影响有限。因此在出口、进口、消费和工业生产继续下滑,内外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松货币”对经济刺激的效应有限。

  闻岳春:从环比数据而言,经济逐渐回暖的态势也已经比较明朗。主要的推动力是政府投资拉动的内需增长。PMI指数从去年11月份见底回升,3月份PMI综合指数6个月来首次上升至50以上,而PMI新订单以及生产量指数连续两个月超过50,显示工业生产已经阶段性回升,这一点也得到了发电量环比回升的佐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