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期票据成为企业融资新宠(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17:26  《英才》

  这些发行中期票据的企业中,不乏“中”字号的大型集团公司。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通过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是通过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长久来说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时文朝的依据来自,1958年著名的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共同创建了关于公司资本成本的“双M定理”,即在一个完全的市场中融资方式是与公司价值无关的。

  它潜在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公司到底需要用百分之多少的贷款、百分之多少的IPO。最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融资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要和企业自身的偏好,这事只能通过实践当中的经验大概来判断。

  在美国100年的市场发展中,中期票据始终与公司债共存,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中期票据发行方式是非常灵活,在注册有效期的额度内,企业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完全取决于发行企业自身的需要,这一点公司债是做不到的。

  而在国内,相对于同期的银行贷款,现在发行的中期票据条件的确相当优惠,不但没有要求担保,而且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低。比如,2008年底,中石油发行的第二期200亿元3年中期票据,利率仅为2.8%,首日换手率就达81%。其他企业的利率也基本维持在3%、4%左右。

  “我们是自愿担保,就是说一个企业发行中期票据,你可以选择担保也可选择不担保。比如中石油靠它自身的信誉,不需要别人的担保,完全可以拿到低成本的融资。”时文朝表示。

  不过,这些发行中期票据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发行几百亿元的企业,均为主体评级AAA级的明星企业,不乏中电信、中铝、中核、中化、中外运这些大型集团公司。

  虽然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的注册机制是完全开放的,哪怕企业只有一块净资产,从理论上说均可发行。不过,是否有机构愿为其承销,发行后有没有投资者买单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对于发行人和承销商而言,在吃不准企业市场走势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因此,目前中期票据似乎只是“大公司”专有的。

  不过,在发行市场化的原则下,郭田勇认为这个口子有可能放开,中期票据应该是跟企业的自身状况有关,中小企业也有可能发中期票据,只是利率可能比较高。银行、金融机构会有一套判断和选择的标准。

  改变银行业

  如果银行业的盈利长期是靠这种大的存贷比利差来形成,是无法与国际上的大银行来竞争的。

  中期票据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宽松的发行方式无疑造福了融资企业。但随着日后发展,岂不是挤兑了银行的老本生意——这些本可以由银行贷款形式向企业发放的资金,如今已被中期票据取代了。

  比如说贷款利率,在资金来源一定的情况下,原来的贷款利率比如说一年期的5.58%,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或者中期票据)也可能就3.5%左右,这样有2个点的利率商业银行就拿不着。如果所有这些工具都是银行买,它就会受“损失”,短期来看银行的收益率会受到影响。

  中期票据面值利率低还是不低,时文朝认为只是目前市场表现的状况,它以后可能会高。利率完全是市场化的,由市场决定。对银行来说,在票据市场推出的初期,收益率肯定是受到影响的。

  那么,未来呢?对于一个以银行为中介,间接融资占总融资比例80%以上,世界三大经济体里银行存贷比利差最大的国家,曾是央行高层出身的时文朝就表示“从长期看这种趋势,我们目前主要靠贷款的趋势肯定会发生改变的,而且挡都挡不住。”而如果银行业的盈利长期是靠这种大的存贷比利差来形成,是无法与国际上的大银行来竞争的。“所以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也需要来转变。”

  如果大的企业都进了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就必须把眼睛睁得大大地去发现、培育中小企业,这样实际上却为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提供了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不过,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这项业务的开展也使单个的银行风险得到了分散。相对来讲,贷款的风险小了,虽然发行体还是那些企业,而承接的投资者却各式各样。准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有经批准的大小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企业甚至个人。

  所以,对单个的银行而言或者单个的机构而言,风险是减小了。比如近期中石油发行总计400亿元的两期中期票据,“这400亿以前大部分是在工行、建行的贷款,现在买了这400亿中期票据的投资人多了,有50多家,风险分散了,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风险得到了分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