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继铭:2009年不是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1:14  赢周刊

  市场重新走牛需时不容乐观

  如果说今年通胀是最大风险的话,明年可能是经济增速下降是最大风险,也就是说今年胀明年滞,为什么我们一瞬间从牛市转向熊市呢?我认为这是世界经济从失衡走向再平衡的必然结果。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越是经济失衡,股市越是牛,越是平衡,股市越是熊。在失衡的时候美国的消费能力很强,进口能力很强,所以有很大的逆差。美国逆差加大的时候我们想出口,所以我们就有很大的顺差。美国经济是消费带动的,我们经济是出口带动的,所以两边的GDP都增长得很好,基本面推动了牛市。同时在资金层面上我们的顺差大,外汇储备增长快,货币增速快,流动性泛滥,于是流到股市、楼市,推高资产价格。

  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例由3%左右恶化到7%,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美国的股指还是新兴市场的股指均大幅度上扬。当美国房价从2007年开始不再涨了,人们消费不动了,于是我们也出口不动了,所以我们看到原来推动牛市的力量开始推动熊市。

  同时,目前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例已经由7%改善到5%,美国过去30年这个比例就是3%,从7到5花了两年,从5到3还得花两年时间,所以2009年不是底。

  过去我们看到石油输出国的钱大量流到其他国家,还有亚洲因为顺差大而流失大量资金,流到了美国和英国的银行系统里。这些钱不会趴在这些国家的银行里不动,而是要被拿去投资的,投新兴市场股票,投大宗商品。但是到了今年我们看到油价不再涨了,亚洲国家市场的股票不再涨了,越南、韩国、印度、泰国等国家从原来的顺差变成了逆差,因此这些国家的流动资金被收紧。于是原来向上走的线现在全部向下,向下走的线全部向上,这些国家要召回流动性,发达国家就要把原来买的东西都卖掉,所以原来什么涨,现在什么就跌,这个过程还在进一步持续。

  GDP软着陆不代表经济一定安全

  中国在过去1930年有过三次经济下降周期,第一次是从1978年到1981年,第二次是从1984年到1989年,第三次是从1994年到1999年,没有一次短于3年。

  目前,我们出口占GDP已达到40%,这次我们看到全球出事的国家不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那些比较小的国家,而是我们最大的买家美国和欧洲出问题,房地产调整没有三到五年是完不成的。房产行业在1998年房改后作为支柱产业推动经济,今天看来它非但不能用来作为支柱产业,反而还会影响到更多的产业。此外,政府在整个固定资产投入占比由原来的50%到60%下降到了现在的30%,而且还要打折,因为基础设施比过去饱和得多。这三个因素加起来说明这次调整周期只能比过去长,而不能比过去短。

  此外,我想说的是中国消费占GDP只有50%左右,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中有很多必需品,衣食住行,不管经济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些产品的刚性是比较强的,所以它就起到了一个烫平GDP的作用。也就是说GDP尽管稳健,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波动很大,企业的利润可能波动很大,对钢铁、铝、水泥的需求波动剧烈,中国的重工业利润占总工业利润的75%左右,因此只要是重工业利润下降,整个工业利润的波动就非常大,甚至出现亏损。也就是说中国GDP可以软着陆,但是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对电的需求、企业的利润、出口投资等方面很难软着陆。

  另辟蹊径保增速

  中国要在未来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就需要另辟蹊径。

  我们要有两个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由出口拉动改为内需推动,第二产业机构的升级,不要再在那些低附加值产品上和收入更低的国家竞争,而要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要和日本、韩国,甚至德国竞争,要出口汽车出口船,而不是低附加值产品。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要实现这样的转变,首先要理顺我们的资源价格,朝着有利于促进企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向服务业转移的方向走,惩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40年前也有很多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包括德国、日本、墨西哥和阿根廷。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只有德国成为了德国,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单位GDP能耗还不如发达国家1970年代初的时候,所以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就必须要把资源价格理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政策,比如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医疗体制的改革,因为没有这些的话,老百姓是不敢花钱的,很难用消费来拉动经济。

  从政策上看,中央政府出台的十个政策对于提升人们的信心有很大作用,政府官员也在说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我觉得货币政策的放松,财政刺激的推动动作都会比较快。

  我们看到目前在一个半月内国家减了三次息,但很多国家的减息都是多于50个点,甚至是75个点地减,英国是150个点地减息,中国在将来也有可能会改变这个节奏。在财政方面我们说投入4万亿,平均是一年2万亿,到底推动力2万亿是不是新增的?我觉得不是新增的,我们GDP是30万亿,如果2万亿都是新增的话,光是这个政策就会推动百分之六七的GDP,那是不可能的。2万亿中还得扣除过去已经计划的投资,我做了一个推算,可能是五六千亿,这会对GDP大概有1.8%的推动。

  再加上1200亿的税收政策,1200亿是减税,但是减1元钱的税不代表别人投1元钱,所以税收政策有个乘数效应通常是小于1的,我们国家的长期税收政策乘数是0.7,但是在经济下降周期的时候这个乘数可能会更小,比如说打个对折,差不多是600亿,可以推动GDP0.2个百分点,加上前面的支出政策一共是2个百分点的推动力量。这一点对经济还是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的,我对此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