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结构调整到底调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03: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近两年,关于调整经济结构的观点经常见诸报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结构调整到底调什么,说法却五花八门。

  有人说我国应改变内外经济失衡的状态,用人民币升值和减少退税的政策来挤压出口企业,以此来改变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有人根据机电产品及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的事实,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还有些人主张限制投资增长速度,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并着力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这些观点有一部分是对的,但有一些难免有脱离实际或生搬硬套之嫌。

  经济结构调整到底调些什么好,确实值得好好研究。

  遏制出口没必要,刺激内需是核心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需不足,储蓄率偏高,内外关系严重失衡。内外失衡的表征之一是大量出口与大量进口相伴而生,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大量流入中国,经过简单加工之后制成品又返销到世界各地,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跨境商品循环圈。表征之二是外贸顺差节节攀升,2004年为320亿美元,汇改后的2005年首次跃上1000亿美元,2007年更是激增至2622亿美元,由此外汇储备也以惊人的速度累积,到2008年9月底已经高达19000亿美元。这就在商品大循环的同时,形成了出口货款汇入、央行外汇资金汇往境外投资的规模庞大的跨境资金循环圈。双循环格局的存在,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和市场,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但同时也会带来贸易争端增多、流动性输入、外汇储备风险增加、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过于依赖以及国民经济受全球形势的影响日趋明显等负面影响。

  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双循环”形式的内外结构失衡已比较严重,而且已到了必须认真加以改变的阶段。但要改变这种失衡状况,药方却不能开错。为求对症下药,首先必须找准内外失衡的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外溢过多、顺差高居不下,主要是如下三大因素造成的:第一,长期以来执行的重外轻内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大都已得到改变,但残留的尾巴仍不少,对外资过于重视的观念仍深深扎根在地方官员头脑中。

  第二,被严重扭曲、没有真实反映成本的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环境保护执行不力,企业排污未付出对价,农民工工资长期过低,社会保障严重不足,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很不充分,水电、煤油及工业用地价格被人为压低;以上不合理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变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将本该由他们付出的成本转嫁给社会、转嫁给国家、转嫁给子孙后代,由此生产出的商品成本自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达到内外平衡,必须逐步推进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改革,不能使用人民币升值的手段。升值不仅改变不了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的局面,还会把许多外向型企业挤垮,从而使企业更没有能力和财力去解决环保、社保、劳保及安全生产投入等均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不够旺盛的内部需求。按照X-M=Y-(C+I)的公式,消费和投资不足,一定会导致进出口顺差增加。在我国,由于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增长已经过于依赖投资了,因此,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这种偏离我国城市化阶段、偏离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的国情的做法,是顺差太多、储蓄率(含企业、政府的储蓄)偏高、产品外溢的原因之一。当然,内需不够旺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投资,而是总体的消费明显不足。虽然我国的社会财富已积累得比较多,但财富集中、贫富分化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基尼系数已从1988年的0.34上升至2006年的0.47。一方面,我国几千万的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买不起、用不起家用电器;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却在叫嚷产能已经过剩,电冰箱、空调、微波炉出口金额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已分别达到37%、49%和78.9%。这种矛盾的局面实际上正揭示了内外失衡的根本所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