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是后半场投资主线 紧货币宽财政渐成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6日 0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今日投资提供给本报的2008年7月份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选择中国股市已进入熊市的基金经理比例高达90%,分别较5月份和3月份调查大幅上升82和74个百分点,为2006年以来首次熊市判断比例过半。其中,相信目前为熊市中期的占62%,选择熊市初期和熊市末期的各为13%和15%。只有2%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A股市场仍处牛市之中,较5月份下降了69百分点。

  而综观各家基金的二季度报告对行情的分析,基金经理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同时出现“增长回落,通胀趋高”两大趋势,投资者把目光都集中到经济总量问题,时刻关注CPI和GDP增速,货币政策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事实上,在今日投资的7月份调查中,75%的基金经理预期货币政策从紧格局将维持不变,仅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央行有望放松货币政策,另有14%的基金经理表示现行的货币政策未来可能更为紧缩。

  由此,基金逢低买入意愿更趋下降,而逢高减持意愿却是逐步增强。

  根据上述的调查显示,如果未来3个月内股价下跌10%,有37%的被调查的基金经理选择买入股票,较5月份调查下降14个百分点,但较3月份调查仍上升了22个百分点;如果未来3个月股价上涨10%,选择卖出的人数为37%,较5月份调查上升17个百分点;卖出净值为32%,为2006年以来新高。

  本报记者与多位业内的经济学者和券商策略研究员进行了交流,“紧货币,宽财政”有可能成为2008年后半场的一条鲜明的投资主线。”

  “紧货币”同时或将“宽财政”

  中投证券的下半年策略报告认为,目前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出现“双防”的情况,一方面是要防止通货膨胀,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为了防止经济下滑,将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而上海某券商研究员则对记者肯定了下半年进行“宽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该研究员认为,目前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在于经济的“硬着陆”。在他看来,目前从一些有效信息上出现了这部分的迹象。集中表现在6月电力的发电量和需求量上面。

  根据该研究员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电力的发电量方面,2008年6月份发电量增速为9.2%,远低于5月份11.8%的增速,为本轮经济周期的一个低点。如果不考虑2008年1、2月份和2007年12月的数据,那么6月的发电量就和2005年的平均数据差不多。

  而在电力需求这块上更是出现明显的降幅。以中小企业紧密相关的“轻工业用电”为观测标准的话,6月份的电力需求增速6.6%,远低于3月份8.61%。该研究员认为,这也从某一方面验证了东南沿海一带因为出口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趋紧而导致较大范围的中小企业倒闭的迹象。

  该研究员认为,这种情况下,采取扩大内需为主的“宽财政”政策将有效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问题。

  而对于“宽财政”是否会加大“通货膨胀”可能的问题,该研究员则对记者表示不需要担心。

  他认为,从本轮“通货膨胀”的本质来说是世界范围内原材料涨价导致“传导性通货膨胀”,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因此是否实行“宽财政”并不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本质。

  而对于“宽财政”可能引发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相关行业并不是2006年、2007年经济需求过热的情况,反而可以说是处于需求下滑的状况,所以通过“宽财政”所拉动的需求不会对价格构成太大的实际性的影响,

  国泰君安的策略分析师章秀奇也对记者表示,他判断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仍将坚持,但面对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财政政策将会适度放松,精准指向改善经济结构(比如指向改善民生,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环保等等)。

  章秀奇认为,当前的财政政策将必须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从财政盈余来看,我国财政在2004年由赤字转为盈余后,逐年增加,2007年已达11092.35亿元,2008年前4个月财政盈余更是高达9210.98亿元,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章秀奇说,所以应该说政府有财力在波诡云谲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力挽狂澜,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