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意志马骏: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应适度放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 14:5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发表报告称,中国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已经比年初减弱;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长下滑和资产市场进一步下行调整的风险在增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应适度放松。

  通胀压力减弱的三个原因

  马骏认为, 由于三个因素,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较年初有明显减弱, 从而为宏观政策走向适度宽松创造了条件。

  第一,通胀预期已经有明显的缓解。

  最近几个月的通胀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由于雪灾以后蔬菜等农产品供给的恢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产品进口、对农业的补贴、绿色通道的建立等措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二月份的高点到七月中旬已经下降了10%左右。

  CPI同比增长也从四月份的8.5%逐步下降到五月份的7.7%和六月份的7.1%。CPI连续走低,已经带来了通胀预期的下降。到目前为止,今年水灾造成的损失还小于过去十几年的平均。如果水灾情况不急剧恶化,七月份和八月份的CPI同比升幅估计还会继续下降到7%以下。

  第二,PPI向CPI的传导远远弱于过去的理解和目前普遍的共识。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分析,原材料PPI每上升10%,推动非食品CPI上升仅为1.1%。

  PPI向CPI弱传导的主要原因是CPI中制造业产品价格所占的比重小于20%,其余基本上是食品和服务业,而食品和服务业价格受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影响很小。

  另外,今年以来一些价格控制措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需求增速下降和企业定价能力减弱也更进一步弱化了原材料PPI向非食品CPI的传导。

  第三,全球经济(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均呈继续下滑的态势。

  德意志方面估计,全球GDP的增长会从今年的3.9%下降到明年的3.5%。全球总需求的下降,将有助于减弱国际通胀压力。全球平均CPI上升幅度会从今年的5.2%下降到明年的3.7%。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因此有所减小。(元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