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200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价格走势预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8:32 中国证券报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组

  内容提要

  今年2月份以来,价格总水平涨幅持续回落,到9月份已经回落到0.9%,是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涨幅。一些人据此认为国民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度回落,经济运行将出现通货
紧缩,经济发展的态势已经十分严峻,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转向。事实上,仅仅通过价格总水平的回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的上涨,而近期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也主要是因为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实际上,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扣除食品和服务的非食品消费品价格一直在0%-1.5%之间变化,其中2004年7月之前一直在1%以下变化,2004年8月以来基本在1%-1.5%之间变化,今年7、8月份涨幅均为1.5%,是本轮经济周期的最高涨幅,9月份的涨幅为1.2%,也是较高的。

  可以说扣除食品和服务的非食品消费品价格涨幅目前仍在相对高位,因此,不应以价格总水平涨幅出现持续回落,就判断国民经济运行将要出现严重通货紧缩,甚至国民经济增长将要出现大幅度回落。如果考虑到今年以来工业增长值的平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的现实,就更难以得到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大幅度回落的结论。

  前三季度价格涨幅逐月回落1-9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变化来看,价格总水平涨幅逐月减小,同比涨幅由2月份的最高涨幅3.9%降到9月份的最低涨幅0.9%(见表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因素也有所变化,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作用明显减小,服务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增大,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仍然继续下降。主要特点有:

  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减小,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减弱。1-9月份累计,食品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年同期降低7.6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小于去年同期的2.4个百分点。食品中的主要品种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价格1-9月份累计分别上涨1.9%、5.7%和7.6%(见表2),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小26.5、13.1和15.3个百分点。尽管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小,但仍是构成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服务价格涨幅明显扩大,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加。1-9月份累计服务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由去年的0.5个百分点增加到0.9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服务价格上升较大,1-9月份累计上涨5.6%,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日用工业品价格仍然下降,但不同类别产品价格走势产生分化。1-9月份,交通和通讯工具、家庭设备和用品、衣着等日用工业品价格仍然保持下降态势,但是价格走势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其中交通和通讯工具、家庭设备和用品价格1-9月份累计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和0.3%,降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小0.3和1.2个百分点;但衣着类消费品价格1-9月份累计下降1.9%,降幅增大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工业品价格保持下降的格局对于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持续加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控制,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但价格水平仍在高位运行。1-9月份累计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上涨4.4%,涨幅虽然比上年同期减小9.5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明显的上涨态势。从各月价格变化来看,前9个月同比涨幅分别为7.5%、5.1%、5.7%、5.7%、6.2%、4.9%、3.4%、2.9%、1.9%;环比涨幅分别为-0.1%、0.7%、1.7%、0.8%、-1.0%、-1.4%、-0.4%、0.6%、-0.7%,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态势,其中5、6、7、9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见表3)。

  其中,钢材同比价格小幅上涨,环比价格则出现明显下降。1-9月份钢材销售价格累计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小26.2个百分点,但9月份钢材价格比今年年初下降了5.6%。有色金属价格保持明显上涨,但上涨幅度远小于去年同期。1-9月份有色金属价格累计比上年同期上涨10.1%,涨幅同比减小25.7个百分点,9月份价格比今年年初上涨5.7%。

能源价格保持强劲上涨,其中,1-9月份累计原煤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7%,涨幅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石油及其制品价格1-9月份累计比上年同期上涨15.3%,涨幅增加5.9个百分点,9月末石油及其制品价格比今年年初上涨21.1%。

  总体上看,今年价格运行呈现涨幅逐月回落的态势。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主要是粮食等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结果。而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则由去年的以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为主,正在向以食品及服务价格两方面上涨带动为主,但食品价格的带动作用在明显减弱,而服务价格上涨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粮价下跌、企业亏损问题突出

  粮食价格出现下降,给农民增收增加了困难。今年4-9月份,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出现了1.7%、1.6%、1.1%、0.9%、0.8%和0.9%的下降。从粮食收购价格来看,10月中旬,混等白小麦、混等红小麦、混合麦的全国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70.96元、66.72元和70.32元,比年初分别下降了8.4%、10.2%和8.7%;混等早籼稻、晚籼稻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70.54元和73.04元,分别比年初下降了7.7%和5.8%;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71.15元、67.18元和70.41元,比年初分别下降了8.1%、8.1%和8.7%;标准品早籼稻、晚籼稻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70.98元和73.32元,比年初分别下降了6.6%和5.0%。粮食收购价格的下降,必将影响农民售粮的收入。在农药、化肥、农机租用费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粮价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给明年粮食产量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将带来更大的困难。

  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而且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去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则明显高于去年,这是在本轮价格上涨以来(2002年11月起)出现的新趋势。1-9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7.4%、26.9%、10.7%,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4、12.6和1.3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出现明显回落。1-9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上涨4.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其月份同比涨幅呈现逐月减小的运行态势,9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月同比涨幅已经减小到1.9%,是2002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其中钢材、建材、机电、汽车以及有色金属中的铝和铅的销售价格均低于年初价格。另据全国价格监测机构的监测,目前多数钢材价格已经低于年初的价格,其中螺纹钢价格比年初低10.1%;普通线材价格比年初低9.3%;热轧中厚板价格比年初低22.5%;冷轧薄板价格比年初低15.7%。生产资料价格运行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价格上升的成本压力增大,一方面说明价格的需求拉动作用在减小。这种变化趋势预示着经济和价格的运行可能面临新的变化,应引起密切关注。

  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涨幅减小或降幅加大的现象。本轮价格上涨的特点之一就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程度大大地减弱。在两年的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去年下半年以来下游产品价格刚刚有所上升,目前又因为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回落而出现涨幅回落的现象。从出厂价格来看,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涨幅已经由2004年9月份5.9%的近期最高涨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1.5%;一般日用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由2004年10月份3.0%的近期最高涨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1.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已经由2004年10月份1.7%的近期最高涨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0.4%;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降幅虽然已经减小到2.8%,但降幅仍然明显。此外,衣着、交通通讯工具和家用电器等消费品价格也仍在下降。

  企业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能力在减弱。由于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两年多大幅度上涨而工业消费品价格一直低迷甚至下降,今年以来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回落。1-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82.7%。从各行业来看,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全行业亏损,1-8月份净亏损8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5.4%,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4.3%,建材行业利润下降14.8%,电子通信行业利润下降6.5%。上述情况说明,由于基础产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亏损在大幅度增加。而且,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不仅仅是下游行业的普遍现象,许多上游行业也同样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随着

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及电力、运输价格的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预计四季度CPI将上涨1.5%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的稳定增加将主导价格总水平的平缓上升。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我国经济规模较大,且以外延增长为主,经济的运行具有较大的惯性,短期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目前的快速增长态势,从而将主导价格总水平的平缓上升。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来看,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比去年同期略低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仅比上年全年的增速减小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减小0.7个百分点。从各月份的工业增长速度来看,2-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分别为:7.6%、15.1%、16.0%、16.6%、16.8%、16.1%、16%、16.5%,呈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预计第四季度GDP的增长幅度仍将在9.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将在16%左右,全年GDP仍将保持9%以上的增长,将高于年初预期的8%左右的增长速度。从投资增长来看,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但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3.3和0.7个百分点,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并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预计第四季度仍将保持25%左右的快速增长。从消费增长变化来看,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速快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从发展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5%,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2.8和0.1个百分点,加上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基础,将有利于促进后期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加。预计第四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12.5%以上的较快增长。因此,从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和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来看,第四季度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政策性调价因素较多,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仍有较大的影响。从前几个月服务价格的上涨情况来看,1-9月份全国学杂托幼费价格分别上涨5.9%、6.4%、6.6%、6.6%、6.6%、6.6%、6.6%、6.7%、3.9%,1-9月份累计上涨6.2%;水电及燃料价格1-9月份分别上涨10.0%、10.5%、10.1%、8.9%、8.9%、8.9%、8.9%、7.7%、7.5%,1-9月份累计上涨9.0%,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并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从9月份监测的结果看,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同比上涨4.9%,比去年年末上涨7.9%;管道煤气同比价格上涨29.5%,比去年年末上涨2.5%;液化石油气同比价格上涨14.9%,比去年年末上涨6.3%;普通初小学学杂费同比上涨了28.6%,比去年年末上涨24.17%;普通初级中学学杂费同比上涨了22.7%,比去年年末上涨12.7%。目前许多城市仍有提高水价、煤气价格和城市公交运输价格的计划。因此,后期服务价格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作用不可忽视。

  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等对价格总水平走势将产生影响。从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来看,石油、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石油价格今年不断创出新高,目前处于高位波动的运行态势。国际政治、军事等局势稍有变化,甚至天气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石油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由于我国的石油需大量进口,因此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对国内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没有完全和国际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价格一般要低1000多元,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还没有完全反映到国内的居民消费价格。但目前成品油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压力较大,一旦我国的成品油市场价格与国际完全接轨,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将大幅度上涨,这将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基础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还将继续显现。今年4月1日起国家上调了铁路运输价格,5月1日起上调了工业用电价格,下半年国家又两次上调了成品油价格,8月份后有许多地方上调了

出租车价格、居民用水价格,这将对后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起到较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铁路价格、电力价格和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而且,铁路价格、电力价格、燃气价格还有进一步上调的压力。这些影响,在后期还将会有明显的显现。

  (二)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分析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2005年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其中,粮、油、糖、棉等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将保持大体平衡,不会出现供给短缺。总体上看,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这种市场环境将会抑制价格总水平的较大幅度上升。

  前期货币供应增速明显减缓,减轻了价格上涨的压力。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7.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比8月末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11.6%,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 0)余额同比增长8.5%,仍然呈现较低的增长幅度。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8%,增幅虽然有所加快,但仍比上年年末低0.8个百分点。比较可知,目前M1和M0增幅仍然较低。M2增幅虽然比上年同期加大,主要是7、8、9月份的增幅有所提高,而上半年M2增幅为15.7%,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根据货币供应及信贷增幅的滞后影响判断(一般为半年的滞后时间),由于前期货币信贷增长减速因素的滞后影响,今年后期价格上涨的压力将会减小。

  粮食等食品价格呈缓慢回落的态势,将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形成抑制作用。今年夏粮获丰收,产量增加512万吨,增长5.1%。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从发展趋势上看,后期粮食价格将呈平稳运行、略有回落的态势。受粮食价格相对稳定或略有回落的影响,加之目前畜牧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呈现相对稳定、略有回落的运行态势,从而大大减小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

  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价格的下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产品等工业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价格仍呈下降的态势,这将有力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抑制国内价格的上升。自7月21日起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值2%,并取消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民币有继续小幅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抑制国内价格的上涨。

  (三)四季度CPI将上涨1.5%,全年涨幅2%以下

  综合上述分析,考虑到现有政策对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如果不出现重大的偶然事件,预计第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初步预测,第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在1.5%左右,全年平均涨幅将在2%以下。

  从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构成因素来看,首先,今年后期粮食价格将呈现平稳运行、略有下降的运行态势,这会继续影响价格总水平回落;其次,由于粮价的稳定或略有回落,将可能影响到肉禽及其制品、鲜蛋、水产品价格的平稳回落,从而使食品价格的整体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小。由于粮食价格决定肉禽及其制品、鲜蛋、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生产成本,因此粮食价格的变化影响这些主要副食品销售价格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肉禽及其制品、鲜蛋、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变化一般滞后于粮食价格的变化。而目前粮食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并将保持继续下降的运行趋势,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刚刚出现两个月的下降,鲜蛋价格刚刚出现一个月的下降,水产品价格还没有出现下降,整个食品类价格由年初的上涨8.8%回落到0.9%,尚未出现下降,这说明整个食品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而食品价格涨幅每减小一个百分点,就会少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因此,食品价格的回落将继续促进价格总水平的回落。

  从服务价格的变化来看,虽然10-12月份一般是环比价格上涨的时期,但由于自去年以来各地服务价格上调的较多,且由于地方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计划性较强,短期内进一步大幅度上调的可能性不大,而在目前价格总水平回落的阶段,市场自发的服务性项目涨价也不是很大,垄断性服务价格上调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而且因服务价格上涨抵不上因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这从今年9月份价格总水平环比涨幅明显小于近几年同月涨幅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另外,上年涨价的翘尾影响,从9月份开始以后几个月中基本消失。因此可以判断,第四季度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更加温和。

  稳定粮食价格扩大内需

  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有所改善。今年1-9月份,工业增加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外贸出口需求、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以及价格总水平涨幅都比2004年同期平稳,相关指标的增长速度波动明显减小。重要经济指标变化的波动情况见表4。

  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轻、重工业增长差距明显减小,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增长的差距有所减小。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其中重工业增长16.9%,轻工业增长14.9%,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轻重工业的增长差距比上年同期减小了1.2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需求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0%,两者的差距为13.1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分别增长27.7%和13.0%,两者的差距为14.7个百分点。同去年相比,今年两者的增长差距减小了1.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长差距的缩小,特别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差距的缩小,说明国民经济运行在向协调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依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和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有所改善。

  投资、消费、外贸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格局比较协调。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量中,投资的贡献有所减小,消费和外贸净出口的贡献明显增大。今年前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1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1810亿元,投资的增加额占GDP增加额的90.0%;前三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加了5186亿元,零售额增加额占GDP增加额的50.6%;前三季度外贸净出口的增加额为644亿美元,合5152亿元人民币,外贸净出口的增加额占GDP增加额的39.2%。即投资、零售额、外贸净出口对GDP增加额的贡献率分别为90%、50.6%和39.2%(由于投资、零售额、外贸净出口不是GDP的全部,因此三个贡献率之和不等于100%)。而去年同期GDP的增加额为13074亿元,其中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5.6%,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8.2%,外贸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3%。比较可知,今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的贡献率减小了5.6个百分点,零售额的贡献率增加了12.4个百分点,外贸净出口的贡献率增加了42.5个百分点。投资、零售额、外贸净出口对GDP增加额的贡献率差距明显减小,三者的贡献率在向相对平衡的方向转变。这说明今年经济增长中三大需求的作用有所改善,消费和外贸出口的作用在增加,初步扭转了仅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稳定粮食价格是稳定价格总水平和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保证。今年2月份以来,价格总水平涨幅持续回落,到9月份已经回落到0.9%,是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涨幅。一些人据此认为国民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度回落,经济运行将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发展的态势已经十分严峻,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应该转向。事实上,仅仅通过价格总水平的回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本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的上涨,而近期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也主要是因为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涨幅的回落。因此以价格总水平的回落来判断经济增长将出现大幅度回落,或者将出现通货紧缩是不充分的。

  实际上,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扣除食品和服务的非食品消费品价格一直在0%-1.5%之间变化,其中2004年7月之前一直在1%以下变化,2004年8月以来基本在1%-1.5%之间变化,今年7、8月份涨幅均为1.5%,是本轮经济周期的最高涨幅,9月份的涨幅为1.2%,也是较高的。可以说扣除食品和服务的非食品消费品价格涨幅目前仍在相对的高位,因此,不应以价格总水平涨幅出现持续的回落,就判断国民经济运行将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甚至国民经济增长将要出现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虑到今年以来工业增长值的平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的现实,就更难以得到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大幅度回落的结论。

  当然,价格总水平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发出了不太正确的信号,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是要保持粮食收购价格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粮食等食品价格以及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粮食收购价格不但关系到食品价格以及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也是关系到农业基础的稳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增长的大问题。粮价不稳则价格总水平不稳、农业不稳,价格总水平和农业不稳则经济不稳。目前,粮食收购价格同去年相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虽然经过各方努力,目前粮价下降的势头有所缓解,但进一步稳定粮食价格的工作仍很艰巨。特别是秋粮大规模上市后如何保证粮价的基本稳定,既影响今年后期农民的收入增长,也影响明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坚决防止出现农业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现象再次出现。要尽快研究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长期机制。

  后期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定为主,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调整,政策措施的着眼点应是努力扩大最终消费增长。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来看,今年经济运行状况好于2004年,初步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稳定、协调运行的态势,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明显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减小。鉴于目前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近期不必再出台大的调控措施,经济增长应主要以其内在的市场机制的动力运行。同时应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准确、灵活的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尤其在信贷方面应注意力度的适度变化。对目前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减小并向少数行业集中、亏损大幅度增加的现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内需求后劲不足的迹象。

  从目前经济运行的趋势来看,短期内虽然没有通货紧缩的现象,但未来存在通货紧缩的隐患。主要原因是过度的投资引发产能的过快增长,如果最终需求没有跟上,将会产生新的供大于求的问题。促进消费快速增长是当前解决经济运行诸多问题的关键。因此后期宏观调控政策在注意保持投资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要着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重点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使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倾斜。除了继续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之外,还要努力促进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同时要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以有效的促进消费的增长,使国民经济的运行更加协调。

  (执笔:徐连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