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2005·夏(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5:4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总体策划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杨育松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负责人

  杨建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杨宇东 上海证券报新闻中心总监

  课题组成员

  邹民生、梁洁波、王剑、许伟、魏云

  报告支持单位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5月份煤炭行业的增长景气略有下滑,效益景气则走势平稳。6月份以后,进入用煤高峰期,煤炭销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价格则呈恢复性缓慢增长态势;煤炭行业增长景气将扭转下滑趋势,平稳增长,效益景气将在高位走平。

  5月份石油天然气行业增长景气和效益景气较上月均有所下降。三季度及全年,成品油的消费增速较去年同期将大幅减缓;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则保持较快的增速,行业增长景气仍将保持高位。

  钢铁行业运行景气继续下跌。下半年,产能的快速释放和出口的限制将导致市场供应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的回落使得需求增幅走缓。供大于求的现状年内不会改观,下半年

钢材价格依旧缺乏有利支撑。

  5月份电力行业增长景气有小幅回落,而效益景气有所回升,电价调整是主要原因。电力生产行业增长与效益景气均有回升,而电力供应企业增长景气从高位回落,去年基数较高是主要原因。

  分行业分析

  煤炭工业

  行业效益稳步改善

  5月份,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略有下滑,由4月份的172.0点滑至170.6点,6月份又略有上升;行业效益持续稳步改善,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小幅上扬后,6月份效益景气在高位走平,维持在120.3点。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5月份,五大主要用煤行业中火电、水泥、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行业产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行业增长景气均有所下滑,当月火电、水泥、成品油及化学原料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0%、13.5%、5.5%和11.9%;惟有钢铁行业,在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粗钢产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达37.5%。国内煤炭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一季度煤炭出口达2003万吨,同比增长2.9%,二季度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出口将继续增加;而到下半年,由于国内煤炭需求进入高峰期,煤炭出口将略有减少,预计达4000万吨。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需求(国内)模型分析,2005年下半年国内煤炭需求量为100548.9万吨,全年达到192928.8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7.95%和8.51%;煤炭表观消费量为104250.1万吨,全年达到200831.7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7.23%和7.75%。

  二季度前两个月规模企业煤炭产量有较大提高,分别达14386.6和14989.0万吨,同比增速达9.6%和16.4%,均高出煤炭需求增幅。规模企业产量较去年同月增加约1500万吨,这一增势有望在下半年继续保持,从而满足下半年的高峰期用煤。同时,铁路、水路运煤均快速增加,由于动力煤进口关税的下调,东南沿海地区煤炭进口大幅增长,煤炭供应状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二季度煤炭出厂价格在高位趋稳,市场价格甚至出现了小幅回落。煤炭需求回落明显、用煤企业煤炭库存增加、煤炭销量减少和价格停滞不前,共同导致了5月份煤炭行业增长景气的回落。

  6月份以后,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煤炭需求将快速增加,将对中间输运环节形成严峻考验。考虑到输运能力的提高以及四部委全力保障夏季电煤供应的承诺,应该不会出现全国性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但中南部分省区供应可能相对紧张。应注意的是,山西、四川等产煤大省电煤供应异常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电煤价格过低导致煤炭大量外销;随着电煤联动方案的实施以及输运状况的改善,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来保证当地电煤供应恐怕是不够的,合理提高价格,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才是更好的应对手段。因此,预计在用电高峰期,电煤价格可能会略有增加;目前已有所下滑的煤炭市场价格将有恢复性增长,但增幅不会很大。

  2005年规模企业煤炭产量增幅较快,煤炭行业收入及效益水平将继续大幅改善;6月份以后,行业增长景气将扭转短暂下滑之势,继续平稳增长,而效益景气将在高位平稳运行。综合规模企业产量、煤炭综合价格及利润率走势分析,预计2005年上半年煤炭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为2448.1亿元,同比增长50.83%,利润将达到224.2亿元,同比增长70.14%,利润率达9.16%;下半年销售收入达2740.7亿元,同比增长22.62%,利润为223.9亿元,同比增长27.84%,利润率为8.17%;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188.8亿元,同比增长34.50%,利润将达到448.1亿元,同比增长46.00%,利润率达到8.64%,增幅水平均低于一季度。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增长景气保持高位

  5月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增长景气和效益景气仍然维持高位,但较上月均有所下降。其中,增长景气本月收于145.97点,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32点,6月份又略有回升;行业效益景气收于111.48点,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76点,进入6月份回升到114.14点,为目前为止全年最高水平。

  5月份石油和天然气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态势。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1533.64万吨,同比增长4.07%;天然气产量增速较快,全月产量达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13%。受成品油消费增长的拉动,5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达2455.51万吨,同比增长6.33%。原油加工产品中,汽煤柴油总产量累计达1439.95万吨,同比增长5.87%。

  市场方面,5月份,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平稳,价格水平整体回落。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纽约WTI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为49.83美元/桶,与4月相比下降5.9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3.73%;布伦特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为48.65美元/桶,与4月相比下降6.23%。5月份,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新加坡市场汽油平均价格为54.42美元/桶,与4月相比下降12.6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9.7%;纽约市场柴油平均价格为62.4美元/桶,与4月相比下降5.2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0.88%。

  受国际价格变动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在5月10日将柴油零售价格提高了150元/吨,在5月23日将汽油的零售中准价调低150元/吨。柴油和汽油平均价格有升有降。其中,0号柴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4244元/吨,与4月相比上涨2.2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58%;93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5164元/吨,与4月相比下降1.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1.22%。

  与上月相比,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收入增速都减缓。据统计,5月份,全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22.84亿元,同比增长38.0%;利润总额达到185.86亿元,同比增长16.67%。受原油价格高位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总利润维持较高水平,为238.49亿元,同比增长77.74%;但由于成品油价格调节滞后,石油加工业出现了52.62亿元的亏损。

  整体来看,2005年油品的消费和生产与上年相比增速均有所减缓。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成品油需求模型的预测,三季度成品油需求为4564.54万吨,同比增长11.25%,其中汽煤柴的消费量分别达1402.09、2852.59和309.86万吨;预计全年成品油需求为1.74亿吨,同比增长8.43%,低于去年19.8%的增速。发电用油、航空用油增速减缓是油品需求放缓的主要原因。预计全年原油的加工量将达到2.96亿吨,而国内原油产量仅为1.81亿吨,仅原油加工的缺口就已达到1.15亿吨,石油对外依赖度有扩大趋势。

  天然气方面,总投资达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于去年底全线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也已完成;上海液化天然气(LNG)建设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的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南沿海大气脉网架基本形成;第二条陕甘宁管线全线于今年7月将全线开通。我国天然气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三季度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20.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35%,全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495.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81%。

  价格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6月份油价再次飙升,6月22日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已经达到56.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也达到了58.09美元/桶。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已下发文件,决定自25日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和15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同时,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可以预计,三季度国际原油均价将会在50美元/桶左右,成品油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会适当缓解炼厂的压力,有助于效益景气的提高。预计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分别会在144至148和110至114之间运行。

  钢铁行业

  运行景气继续下跌

  5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景气继续回落,增长和效益景气分别降至155.7点和122.4点。

  5月份,市场供给充足。一方面,前两年钢铁行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已形成约3.4亿吨成品钢材的产能。产能的快速释放使得各类产品产量大幅增长。5月份生铁、粗钢、成品钢材产量分别为2770、2973、3110.7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0.1%、37.4%和35.5%。另一方面,国家对钢铁初级产品出口的限制促使国内相关产品,尤其是钢坯的供给增加。5月份,钢材出口为212万吨,其中钢坯出口59万吨,比上月减少了21万吨。

  5月份钢材需求增幅则继续走缓。前5个月,钢材实际消费量累计为11544.6万吨,同比增长10.7%。其中,建筑消耗钢材6264万吨,同比增长11.3%;机械用钢1580.3万吨,同比增长24.5%;汽车用钢626万吨,同比增长16%;船舶用钢158.5万吨,同比增长10.7%;集装箱用钢138万吨,同比增长20.1%。从品种结构来看,板材4238.6万吨、线材1791.6万吨、管材904.4万吨、型材4511.9万吨、铁道用钢98.1万吨。钢材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导致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虽然大部分钢材出厂价格在5月份继续保持稳定,但由于市场价格的低迷及成交量的清淡,致使厂家出货减少,库存积压。1至5月份,整个钢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19.3亿元,同比增长43.5%,利润563.1亿元,同比增长31.9%。

  下半年钢材产能将继续释放,预计钢材产量为34763万吨,同比增幅17.7%。另外,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1971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完成额8254亿元,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8.4和15.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开发投资3405亿元,同比增长26.7%,较去年同期增幅回落9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来看,调控已见成效,从紧的政策可能有所调整,但考虑到中央会维持政策的延续性,短期内投资不会有强烈的反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已成定局,钢材的需求增幅也将继续走缓。预计下半年钢材实际消费量为16246.4万吨,同比增幅9.5%。综合上述分析,下半年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形势依旧明显,市场也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上半年所积蓄的库存,加上大部分钢厂调低出厂价格,钢材市场价格缺乏有利支撑。预计整个钢铁工业下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1973.1亿元,同比增长36.8%。

  电力工业

  电力紧张好于去年

  从5月份开始,电力行业的增长景气开始回升,从4月份的135.3点小幅回落至131.0点到6月份的136.8点,而效益景气有所回升,从4月份的93.9点上升至95.2点,6月份又下降至87.8点。其中,电力生产行业增长景气由108.6点上升至110.1点,效益景气由84.4点上升至87.7点;电力供应行业增长景气高位回落,由158.2点下滑至148.9点,效益景气也从105.2点小幅回落至104.4点。

  影响电力行业景气运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5月份全国发电量为1924.7亿度,同比增长13.5%,增速高于一季度,但较去年同期16.6%的高增速仍是大幅放缓。钢铁、水泥、有色等主要用电行业的增长景气在5月份均有所上升,使得电力需求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发电企业期盼已久的煤电联动机制在5月份得以实施,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为避免出现煤电轮番涨价的情况,发改委重申了对电煤价格的调控政策,要求2005年电煤价格以去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车板价为基础,由煤电企业在8%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电价上调和煤价趋稳,使得电力行业特别是电力生产行业的经济效益走出低谷。

  而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大以及可能存在的时滞效应,使电价上调的影响仍不明显。处于一年来最高点的电力供应行业增长景气甚至出现阶段性的回落。预计6月份以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包括发电量和电价)还会对景气水平产生影响。

  二季度至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慢,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放缓会使钢铁、建材等相关行业景气回落,生活用电随着气温正常而增速放慢,受这些因素影响,电力需求增速也会进一步放缓。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电力需求模型的预测,二季度电力需求为5811亿度,同比增长12.8%,三、四季度是用电高峰,电力需求分别为6352和6285亿度,但增速均明显放缓。2005年全年电力需求为23890亿度,同比增长12.2%,比2004年14.8%的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但与2005年GDP预期增速8%相比,电力需求增长仍然强劲,电力弹性系数(电力需求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为1.52。

  电力供给方面,2005年预计我国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将形成5.17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由于发电能力快速增长,2005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总体上将有所好转,但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电力短缺的局面仍然继续。今年1~5月,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明显好转。

  今年降水较多,水电厂供水情况普遍好于去年也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6月份以后,电力需求将进入夏季高峰期。按照目前电力供给情况,今年夏季电力供应形势将大大好于去年,但区域性的电力缺口仍然很难避免,预计最大电力缺口为2000~2500万千瓦。

  电力行业效益水平还会继续受益于电价上调和煤价趋稳。发电行业各子行业中,水电企业会更多的获益于电价上调,再加上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前景看好。另外,本次电价调整的另一项重大举措是超发电价被取消,电价有核定发电量与超发电量的不同结算价格,核定电量价格高于超发电价,取消超发电价对发电企业特别是发电量多的企业可谓重大利好。由于供需形势和成本压力的逐渐缓和,预计电价继续上调的压力不大。因此,短期内电力行业增长景气将稳中有升,效益景气会有较快回升,之后则逐渐趋于稳定。

  机械工业

  效益景气周期回升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实施,尽管国民经济仍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但大部分产业增长景气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机械产业也不例外。机械产业的主要产品都是中间投入品,下游产业增速减慢必然会传导到机械产业中来。机械产业增长景气自2004年4月份以来在波动中总体呈现小幅下滑的趋势,到2005年5月份,已经下降了10.6,这一走势与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机械产业尽管增长景气出现下降,但效益景气在今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年度周期性的回升。

  由于今年对机械行业发展的利好因素仍然较多,主要表现为国家诸多重大投资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将在2005年进入建设高峰期。另外,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及世博场馆建设等都将有力拉动国内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

  由于以上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持续实施以及下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仍在迅速增加,普通机械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普通机械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轴承、阀门制造业和内燃机制造业增长景气都处于高位,效益景气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受电力供给持续不足的影响,电力行业对电力设备的投入仍处于高峰期,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的电机和输变电设备销售情况良好,这两个行业增长景气也都处于高位,尤其是电机制造业的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都处于历史较好时期。这个需求的带动有望持续到明年。

  总体来看,尽管自去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但是由于国家对大型基础设施投入正处于高峰期、下游产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因此机械行业总体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增长景气平稳运行中略有下降,而效益景气在今年上半年还出现了周期性的回升。综合考虑影响机械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下半年,机械行业增长景气将会继续小幅下降,而效益景气则会由上升转为下降。

  汽车工业

  增幅有望回升

  2005年5月份,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延续了前两个月的一降一升的局面。2004年5月份,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下降幅度继续缩小,较上月下降了1.4,而效益景气则继续保持微升的态势,上升了0.35。预计在三季度,增长景气才能有望实现从下降到上升的转变。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一降一升的局面已经连续了3个月,尽管回升的力量还不足以支撑汽车产业迅速走出增长周期的谷底,但总体判断,汽车产业正处于下一轮增长周期的筑底回升阶段。

  受五一长假的影响,5月份,汽车生产企业有效工作日相对减少,产销量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产销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5.60万辆和46.63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16.80%和13.13%,同比增长7.31%和17.71%,产销同比增速较上月明显加快。其中:乘用车产销30.45万辆和31.74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3.97%和5.83%,同比分别增长1.08%和22.41%,销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商用车产销15.15万辆和14.89万辆,比上月下降21.96%和25.45%,同比分别增长22.49%和8.82%。1-5月,汽车产销231.45万辆和227.10万辆,同比增长2.58%和4.57%,其中乘用车产销148.44万辆和146.5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31%,销量同比增长3.63%,商用车产销83.01万辆和8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和6.34%。乘用车单月产销同比增速已经从下降转变为上升,而且同比增速达到了20%以上,同时,商用车产量同比增速上升,而销量同比增速却在下降,这表明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增长以商用车(以载货车为主)为主力的增长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乘用车正在为重新取得产业增长的主力地位而积蓄力量。

  预计二季度结束时,汽车产销累计增幅有望回升到8%-10%,上半年累计产销量将在270万辆左右,由于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显示汽车产业的同比超低增长的态势有可能在近期内扭转,因此,预计下半年汽车产销同比增幅有望进一步上升,三、四季度产销量有望达到290万辆左右,总体预计2005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将在15%以上,产销量将在570-590万辆之间。

  自2004年11月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对大吨位、多轴重卡实施通行费优惠的新政策后,极大刺激了重型卡车的需求。但是商用车4、5月份销售同比增速迅速降到了10%以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今年4月1日才正式执行,一些消费者为了好上牌照而赶在执行期限前购买产品,从而在此之前出现了一次销售的高潮,而今年初治理超载政策又有所松动,消费者对这项政策能否得到有力执行抱有疑虑,因此消费者观望心态增强,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普遍希望这项政策得到坚定不移的执行。由于运力紧张仍在持续,对载货车的强大需求依然存在,因此今后的关键在于国家有关部门能长期严格坚持执行新标准,消费者能尽快得到明确的信息,再次启动载货车市场的消费潜力。

  纺织服装业

  效益景气持续攀升

  5月份,纺织服装业增长景气为129.3点,春季棉花价格出现回暖趋势,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效益景气自2、3月份的回落以来持续攀升,至107.6点。

  销售收入及利润

  1-4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销继续稳步上升,全部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46.8亿元,同比增长28.4%;纺织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224.9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纺织服装制造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为1179.8亿元,同比增幅为22.9%。主导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其中纱、布和服装产量分别增长23.1%、20.1%和8.5%。

  1-4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1.18%,增幅落后于收入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也下降1个百分点。一季度纺织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0.4%和2.9%,较2004年分别下降0.4和0.4个百分点,子行业中除针织略有增长和棉纺织基本持平外,其余均出现下降。原料价格波动、运输能源以及企业用工紧张的压力是行业盈利下降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是产能过剩,作为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的直接后果就是供给大量释放,行业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下降。

  纺织服装出口情况

  进入配额全面取消的第四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全球整体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累计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3月份以来与前两个月30%左右的快速增长势头相反,1-4月累计出口增幅比一季度末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1-4月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370.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出口和进口分别为319.8亿美元、5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3%、1.1%。据商务部发布的官方信息,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累计实现顺差261.6亿美元,增长22.5%,但是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占全国贸易额的比重仅为8.8%,其中出口占14.3%,进口占2.6%,较去年全年分别下降了0.9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顺差与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倍数也从去年全年的2.4倍缩至1.2倍。

  5月份美国又对我7类纺织品发难,对棉及化纤制非针织衬衫(340/640类),棉及化纤制套衫(345/645/646类),棉及化纤制胸衣(349/649类),棉及化纤制晨浴衣(350/650类),其他合成纤维布(620类),化纤制针织衬衫(638/639类)和化纤制裤子(647/648类)重新设置数量限制,欧盟也紧随其后,对我两个类别的纺织品设限。持续的中美以及与欧盟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都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蒙受损失。随着《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已妥善解决了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将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该《管理办法》是否适用于美国设限产品,还视磋商情形而定。但据商务部官方说明,由于美方一再对我国单方面设限,且给予的额度较小,致使目前设限产品数量已所剩不多,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等敏感紧俏类别中国海关统计的清关率已近100%。

  铁路运输业

  保持平稳增长

  5月份以来,尽管受运力紧张、线路施工、水害断道等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业依然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客货运输主要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5月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9434.3万吨,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0.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粮食、化肥和农药运量分别完成8952.1万吨、916.3万吨、60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13.8%和27.4%。铁路客运在五一黄金周的拉动下,完成旅客发送量9294.7万人,同比增长5.0%。

  在当前铁路运输快速增长与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我国铁路建设已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为保障铁路建设所需资金来源,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即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充分发挥各方投资铁路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组建规范的合资铁路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管理。按照该指导思路,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铁路的力度,改变单纯由中央政府投资的模式,提高地方政府建设铁路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吸引非公有资本参股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铁路建设;三是利用资本市场,对于有一定规模、盈利能力较强的既有铁路资产,进行重组改制,通过公开上市发行股票或增资扩股筹集资金。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加快,将进一步推动铁路项目建设进程,但铁路建设增加的运能在近期内并不会对缓解运力紧张产生明显效果。从当前的运输形势来看,由于铁路六大干线提速安全标准线建设全面展开,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愈来愈大,以及随着进入用煤用电高峰和暑运高峰,我国铁路运力紧张将进一步加剧,客货争能矛盾将日益突出。在货运方面,为保证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其他物资的运力将受到挤压,进而将会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在客运方面,在7、8两个月暑运期间,受红色旅游热潮的拉动,预计全路发送旅客2.11亿人,同比增加710万人,其中直通旅客7760万人,同比增加470万人。

  航空运输业

  保持快速增长

  上半年,航空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1-4月份,完成货物运输量92.76万吨,同比增长9.5%;完成客运量0.4亿人,同比增长8.9%。但由于旅客运输量增长放缓、燃油成本上涨过快等因素的影响,民航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据民航总局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7亿元,但成本费用为27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亿元,收入增长大大低于成本增长。

  目前,国内航空市场虽然仍保持一定增长,但是增速已经放缓。面对燃油价格持续上涨,航空公司不堪重负的形势,国内航空公司纷纷申请征收燃油附加费,以期通过将航油价格上涨的成本部分地转嫁给消费者来渡过难关。但我们认为,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尽管开征燃油附加费,将航油的成本部分地转嫁给消费者,可以使航空公司消化部分成本,但由此带来的票价上涨势必会影响客座率,进而影响航空公司的盈利。

  二是从以前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效果来看,缺乏重新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动力。2000年-2003年我国对国际和国内航线都征收燃油附加费,费用约占机票全价的10%-25%。燃油附加费的征收,不但没有促进航空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航空大打价格战,机票折扣幅度不断提高,扰乱了航空市场秩序。

  三是从政策层面看,去年刚取消的燃油附加费,短期内再次恢复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航空公司化解燃油成本大幅上升压力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开拓新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自行降低运营成本。

  商业

  发展势头良好

  1-6月份,全国商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09.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同步平稳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6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比上月增长7.0%。各大类商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44.7%,增速比上月高出0.2个百分点,粮油类、通信器材类和汽车类商品分别增长35.1%、22.5%和15.4%。

  从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看,上半年的情况与我们预期一致,零售业呈现出内资抢速度,外资加速的局面,而且内外资企业均呈现加速向二、三级城市扩张的态势。从当前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下半年,在延续上半年的发展态势的同时,商业领域将呈现更多新变化和新特点。

  零售行业并购频繁,并购资源整合成为行业新的挑战

  进入2005年,零售行业兼并收购事件多发,并购正成为零售行业战略投资的主要手段。今年前5个月,先后有百联参股大商、百安居接手欧倍德中国公司、联华超市收购广西最大的连锁超市广西佳用、五星电器收购青岛雅泰、王府井百货接管徐州华联商厦、永乐收购南京上元电器等。而且这些并购事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同业并购为主,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加大连锁规模,打压竞争对手。二是跨区域并购增多。如百联并购大商、五星收购雅泰等。三是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事件越来越多。

  下半年,随着零售业竞争的加剧和外资零售巨头的进入,预计并购重组事件将会更频繁地发生,跨区域并购、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将呈现多发态势。同时,并购之后的零售企业,也将面临着对并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挑战。

  政府调控力度加大,商业市场竞争格局面临新的调整

  上半年,政府对商业流通领域的调控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继5月份出台《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5月中旬,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以500亿元的贷款专项支持零售国家队的大型流通企业。6月9日,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促进农村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流通业政策法规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内大型零售企业通过并购、上市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同时,预期商务部制定的《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的出台,将有望规范我国零售业同业之间的互相损害现象,引导零售业的竞争走向良性,避免更多的恶性竞争出现。

  房地产行业

  进入调整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景气数据,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为101.90,同比下降了3.87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为100.17,同比下降6.98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投资的热点,约占投资额的66.89%,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15.30%和17.81%。就投资额增速而言,中部地区最高,其次为西部,然后为东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25%、31.16%和20.41%。投资的重点在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5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44.2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完成住宅投资3103.9亿元,增长23%。完成

经济适用房投资97亿元,下降17.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4%下降到2.8%。

  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9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较往年同期增长率有大幅回落;但同时,销售额增速也比去年同期降低了9.78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累计施工面积1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73亿平方米,增长16.6%,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1.21亿平方米,增长21.9%。同时,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同比增长仅0.72%,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大幅下滑23.42%。房地产市场各项供求指标基本体现出增速放缓、景气回落的特点,表明去年以来对房地产资金、土地和消费需求的各项调控政策已经生效。

  

房价目前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1-5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18/%。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3.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上涨10.5%,办公楼销售价格上涨2.5%。

  随着近期房地产行业的系列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房地产行业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受关注和最为敏感的区域。针对目前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看法,从统计数据来源来说,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产出仅占我国全社会每年新增房地产供给的一小部分。以住宅产品为例,2003年全社会新增住宅面积为13亿平方米,房地产业提供的住宅竣工面积为4.4亿平方米,所占比重为32%。

  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增长趋势,可以认为住宅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需求结构变动带来的正常趋旺,体现在:第一,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上升和恩格尔系数的迅速下降,居民的购房投资支出正在显著上升;第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较大的需求缺口;第三,沿海发达城市的住宅需求增长;第四,从支付能力考察,1998年至2003年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明显低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年增速约为2.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年均增长约为3.5%,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速度达到了10.7%和9.3%,说明总体上我国城镇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在增强。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证券报

  相关报道:

  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2005·夏(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