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宏观研究 > 正文
 

金融体系资金供应状况对证券市场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6:3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商业银行需要寻找贷款以外的投资途径,而债券、票据市场资金容量饱和,因此,这部分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渗入股市的压力在加大

  作者:陈济军/文

  经济增长加快,企业盈利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致资金流入,都推
动银行存款持续扩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在信贷发放上愈发谨慎,两方面因素联手使得存贷差持续扩大。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以“存款+金融债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差”衡量的资金,需寻找贷款以外的投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价证券及投资。2005年上半年,该差额急剧膨胀。半年之内,增加了21696亿元,远超过2004年全年15831亿元的新增额。

  上半年,债券、票据市场上已经对此有所表现。未来,随着债券、票据市场资金容量饱和,收益率大幅下滑,这部分金融机构的资金有强大压力,需要增加新的投资途径,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入

股票市场的压力也在增加,股票市场正在面对近年来少有遇到的资金推动行情潜力。

  大量资金需要拓展投资渠道

  对商业银行等央行以外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信贷增长缓慢,近两年的年度新增贷款低于计划规模。另一方面,居民、企业等各种存款继续快速增加。尤其是拥有外汇来源者,更是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通过结汇而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新增大量人民币存款。

  由此造成的一个结果,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迅速扩大。2004年底,存贷差达到6.3万亿元,2005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上升至8.3万亿元。

  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体系需要拓展贷款以外投资渠道,以使资金运用能与资金来源相匹配。目前,金融机构贷款以外的资金运用投向主要是:有价

证券及投资、外汇占款、金银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等。其中,外汇占款有外生决定性质,与央行有关而与商业银行经营关系不大,其规模大小与境内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关系不大,多取决于外资、贸易差额和投机资金。而对于央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可以主动采取的资金运用主要限于有价证券及投资。2004年底该项为30935亿元,2005年6月末为31209亿元,变化不大,受限于债券、票据等有价证券规模。外汇占款扩大了货币供应,相当于部分机构、企业获得了贷款以外的人民币资金来源,换言之,外汇占款满足了部分资金需求,客观上挤压了一部分贷款市场,也是存贷差扩大的外因之一。6月末达到62623亿元,比2004年底的52593 亿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

  所以,对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实际上是存款、金融债,资金运用则是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整体而言,投资的有价证券种类包括股票、债券、票据等。投资资金的规模应该是以存款、金融债和贷款之差大小而定。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实体投资,我们假设,在新增的投资资金规模中,主要投向是有价证券,应该与当前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实际相吻合。

  近10年来,存款+金融债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差,经历了由负转正、大幅上升、显著回落、持续反弹上升、高速增加的过程,如图1所示。

  尤其是2005年上半年,该差额急剧膨胀。半年之内,增加了21696亿元,远超过2004年全年15831亿元的新增额。这种大幅度膨胀的态势,仅有1999年、2000年可相比拟,而绝对规模则已经要比当年大出许多,相对规模也显著扩大。2000年底,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流通规模为3.5亿元,而目前为7.5万亿,2000年新增存贷差额与市场规模之比为0.27,而今年上半年新增存贷差额即占到当前市场规模的0.35。

  股市可能爆发资金推动行情

  1999年以来数据分析表明,金融市场资金充裕,与证券市场交易活跃状况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银行间市场,联系较为密切,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57。

  当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待投资金充裕,尤其是2005年上半年,其新增量惊人,对有价证券市场行情有巨大推动潜力。

  上半年,债券、票据市场上已经对此有所表现。未来,随着债券、票据市场资金容量饱和,收益率下降,这部分金融机构的资金有强大压力,需要增加新的投资途径,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入股票市场的压力也在增加,股票市场正在面对近年来少有遇到的资金推动行情潜力。

  (作者为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