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A股中为何不见巴菲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21:01  《钱经》杂志

  不适合“长期投资”的A股?

  文/本刊记者 王雪吟

  (开篇,1p)

  5月某天,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手写信件,一位姓史的阿姨在信中详述了家庭的资产、投资情况和想要达成的理财目标,希望我们能给她的理财生活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段“史阿姨关于炒股的困惑”:

  《钱经》杂志的编辑们:

  我常看你们的杂志,觉得里面的有些投资建议很好、很实用。我有些情况想让你们分析看看、给点儿建议:……(简略若干文字)

  最后,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问问编辑们如何解决?

  我一直都是自己炒股,从1999年的“5.19”后入市到现在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了,那时候前后投了差不多8、9万块钱。

  这些年我几乎天天都去交易所里,除了2004年有一段行情不好的时候我去的次数少点外,其他时候都挺坚持的,以前那段时间行情差大厅里人也少,证券公司就给我换到了“中户室”。我觉得炒股挺有意思的,还能交朋友。可我女儿和老伴儿总劝我清仓,说这么多年也赚不上什么钱,当初要买套房子现在早就翻好几番了。

  去年9、10月的时候,我帐户的钱最多时有40多万,那时候家里人也不说炒股赚得少了,可现在跌得不到25万了,他们又说过年时劝我卖不卖,那时候还有30多万呢。

  编辑同志,你们杂志说外国人都是长期投资赚钱的,可是我都做了10年了,钱也没赚多少,还被家里人埋怨。99年的时候,我们那好房子也就700多一平米,现在涨到4500了,二手房也能卖3800;我当初还跟朋友合伙开过金店,那时候去北京上货,一克金子75块,现在去商场买首饰,都250块一克了。

  我闺女总说,干点什么都比炒股赚得多,稳当还省心,让我趁早都割了投资点别的。

  我想知道,是不是咱这股市不适合长期投资呀?真要是不适合,我就赶紧给闺女买套房得了……

  投资A股十年,赶上1999年和2006年两次“全球最大牛市”,但资产只增加了200%,年化收益率大约是9.5%。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同样的时间同样一笔钱投资于房地产或是实物黄金,这笔资产将分别增值400%和233%。如果这笔钱交给巴菲特的共同基金管理的话,根据他一生中创造的年均28%的收益水平,这相当于10年中增长1180%倍。

  是A股股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表现出众,还是长期投资并不适合这个市场?

  A股中为何不见巴菲特

  不可否认,每一次的A股大牛市总能吸引进新一轮的投资者,这些人大都由于进入时的非理性状态而在随后的数年之后逐渐退出了股票投资的行列,就像是赶集一样——初一东村有集市了,小贩们就争相去往东村,十五西村有集市了,再赶着去西村——总有人因为上次赶集没赚到钱而退出竞争行列,也总会有没做过生意的人试图体验一下。

  中国股市的历史短、参与者对隐私的重视和“赶集式炒股”导致了真正能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和数据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把史阿姨的投资和2007年年末成立的几只封闭式基金的表现作比较,毕竟,二者在投资上尚具可比性,比如说:相对固定的投资额、相对重合的投资时间段和共同的投资市场。

  史阿姨并不非常善长于投资,但她的收益也绝对不差——如果她的家人更理性一点,就会发现以下这一组数据:

  ¤史阿姨的投资VS封闭式基金

  名称投资开始期限资产增长率年化收益率

  史阿姨1999.5.20300%9.5%

  基金兴华2007.12.311050.51%28%

  基金泰和2007.12.31754.15%25%

  基金兴和2007.12.31443.40%17%

  基金汉鼎2007.12.31238.20%8%

  注:史阿姨投资数据为模糊数据,自来信日未更新;对比基金为随机抽取

  数据截至:2008-5-19,数据来源:大智慧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年间,有专业投资基金的收益是跑输史阿姨的。而且,这是不计算一只基金背后的运营成本、投研力量和机构市场更有效的事实。

  同样,在这组数据中,表现最好的一只基金至今的投资史也只有10年,巴菲特的投资历史数据超过了30年;此外,他还善于逆势操作,在2000、2001、2003年美国股市下跌9.1%、11.9%、22.1%的时间里,巴非特的基金仍能保持业绩上涨10%以上的稳定表现,但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沪综指下跌近20%,基金兴华的净值增长率也下跌了近18%。

  经济学家谢国忠曾有过这样一论——“中国没有巴菲特”,言中国股市中缺少巴菲特价值投资中的两个重要元素,估值和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估值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他的本质是一个行业未来盈利能力在价格之上的反映。巴菲特的选股策略是合适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可A股的现实是身处一个高市盈率为特点之一的“新兴市场”里,即使市场交易者普遍认同高估值的存在并让市场得以继续运转,但“绝对便宜”的公司是肯定找不到的。机构投资者很早就认识到这一问题了,所以他们称自己的选股策略为“相对有价值、相对低估”,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玩火之举。

  谢国忠在他的文章里写道“巴菲特方法选出的股票一般上涨得更稳健,而不是更快”,事实上,我们所有的绩优股在去年10月末的大跌前,都面临过快上涨的危险。股票本来就是高风险性的投资产品,收益越高就意味着风险越大,唯一的例外就是你的购买价格非常安全,可是在现在的市场上,实现这样的条件显然太过牵强。因此,所有参与其中的投资者都应该知道,这样的投资成本极高,实在没有巴菲特表现出来的那份安逸。而且,即使是在目前看来表现出众的知名投资家们,也多数得益于“全球最大牛市”屡屡出现在我们眼前,遇到美国那样缓慢增长的经济和阴晴难订的股市,我们现在所谈的策略和技巧云云也许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对于亲身参与股票投资并以此为乐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应该庆幸自己面对的是相对简单并封闭的A股市场。

  除了历史短、结构简单和获利模式单一的特征之外,A股中能称之为“绩优股”的大蓝筹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历史短暂,十年来想得到的也不过就是几只资源类股加上万科和贵州茅台了。除此之外,市场对国有企业、资源型企业和垄断企业更容易获得美好的前景已有共识,一旦大盘环境转好,这些股票会迅速获得资金支持进而快速拉升到风险极高的价格上去——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往往是“结果最后一棒”,这个事实被描写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像巴菲特那样侃侃而谈,同时进行的却是短线操作”。

  A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市场。一方面,长期投资确实能赚到钱,因为总有大机会来临,把钱放在市场上守着,总有机会遇见钻进来的兔子,史阿姨显然是抓到了几只;另一方面,它又和大师理论中说得长期投资有所区别,不管是不是天天去交易所,投资者都很难永远坚持买入,因为即使是最好的公司也总是在“具有投资价值”不久之后又面临“过度风险”的循环之中切换。

  TIPS

  年化收益率=(1+K)N-1

  本金C,时间T,市值V,收益P,收益率K=P/C,N=D/T表示投资人一年内重复投资的次数。投资者,假设他投资1万元买入的股票26年后增值了159倍至160万元。那么其该次投资中T=26年,N=D/T =1/26,收益率K=15900%,而年化收益率Y=(1+K)N-1=1601/26-1= 21.55%,也就是说其投资水平与另一个一年赚21.55%的投资者相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