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6日08:57 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王全浩)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准备今年首次在香港和内地进行“债券通”,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债券。

  昨日,央行和港交所均表示,正在积极研究试行债券通,具体方案将适时公布。

  香港曾建议债券通沿用“沪港通”模式

  李克强昨日在记者见面会上称,“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开通‘债券通’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投资渠道从而受惠,更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此前,香港方面已对“债券通”的推行做出积极表态。

  去年11月,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提出,内地及香港零售投资者可在“沪港通”模式下,相互直接投资对方的债券市场,在开放内地资本市场之余,增加香港债市的流动性。

  香港金融发展局建议,“债券通”的场内交易机制,可大致沿用“沪港通”的运作模式。以内地投资者向香港债券市场投资为例,内地投资者可在指定银行开设“债券通”账户,由该银行负责资格审查,监管额度使用。香港对口银行则会为客户开设现金账户和投资账户,负责货币兑换,债券买卖和汇款。而场外交易可以通过内地和香港的指定银行实现,方便追查跨境投资资金。

  央行微博昨日表示,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工作部署,其正在与香港有关方面研究试行“债券通”,推动优化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债券通”的具体方案及相关工作进展,将适时公布。

  港交所官网称,债券通将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连通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门户的优势地位。港交所将在两地监管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债券通的准备工作,并在未来适时由相关各方公布更多细节。

  目前仅探讨机构市场场外交易

  据业内人士介绍,内地及香港债券市场分为场内和场外,场内是指在交易所按照交易股票的方式交易,场外是指银行间市场,主要以机构为主。

  目前,国内投资者只能通过QDII和RQDII投资海外债券市场,主要方式是购买基金,不能自主选择债券品种、类别,以及何时买入卖出。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债券通”开通后,在场内交易下,内地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港交所自由选择债券交易品种,并决定交易时机。目前港交所债券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国债、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债券。双向开通的情况下,香港投资者也可以获得相同好处。

  不过,就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来看,内地普通投资者赴港买债券可能在短期内还不能实现。

  今年1月,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债券通正在积极研究之中,目前探讨的债券通模式主要是机构债券市场的场外交易模式,具体细节有望在年内公布。

  3月9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与香港经济民主联盟成员会面时称,债券通在有关两地互联互通的事宜中会“优先考虑”。

  观点1

  国内债券评级系统需要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近年来,内地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已经成为国际重要的投资市场,“债券通”有利于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此举可以为香港和香港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少强认为,在很多国家,债券市场是投资者参与度最高的市场,对于基础、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债券市场是首选。“债券通”试行是好事情,说明金融市场在一步步开放。但投资者不宜过分期待,外汇方面仍然会有限制。

  不过,赵锡军认为,“债券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挑战之一便是评级,海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对市场运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交易,结算都与国内存在差异。债券是否被海外投资者认可,需要债券的评级制度,风险的展示制度更加完善和透明,在这方面,国内相对薄弱,需要完善。

  据了解,目前国际公认的三大评级机构包括:标准普尔、穆迪、惠誉。海外机构参与国内债券评级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出现。

  观点2

  短期对债券市场不会产生影响

  昨日,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表示,债券通开通对香港和内地债券市场发展都有利。

  杨德龙认为,国内的债券市场,从成立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方说市场不规范,以及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等。债券通的开通无疑会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缩小差距。

  杨德龙表示,现在沪港通、深港通已经开通,并且运行平稳,A股与港股实现了全面的互通互投。将来债券通开通就使得国内的债券市场和香港的债券市场实现了互通互投,这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一位大型券商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债券通”消息短期对于债券市场走势没有影响,要在具体实施后才会产生影响,可以看做是一个长期利好。

  市场

  港交所上涨1%,国债反应平淡

  市场表现方面,昨日,国债期货反应平淡,小幅收涨,主力合约TF1706、T1706收盘分别上涨0.06%和0.11%。国债指数下跌0.01%,企业债指数下跌0.03%。

  不过,港交所的股价在昨日出现一波拉升,盘中涨幅突破2%,最终报收194.7港元,上涨1.41%。

  在金融去杠杆,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处于调整阶段。

  去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把控货币闸门,且要处置一批金融风险点;同时国海证券假章代持事件引发连锁反应,破坏了业内代持的交易规则,导致市场情绪进一步恶化,12月20日前后,债券市场持续大跌。

  不过,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屈庆认为,短期债市依然面临调整压力。屈庆称,政府工作报告小幅下调GDP增速目标,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容忍度不断提高,而且今年通货膨胀预期已然全面升温,去杠杆和海外压力也可能使货币政策更加偏紧;此外,金融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因此,短期债市依然面临调整压力,机会需再等待。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有复苏但根基并不牢固、通胀基本稳定且可能呈前高后低之趋势,加之人民币汇率暂时稳定,未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3.5%是阶段性顶部,并将在3.1%-3.5%的区间震荡。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全浩 金彧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