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权证:期待理性和客观的注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4:49 深圳特区报
价格暴涨暴跌,成交异常活跃。今年6月初以来,伴随沪深股市的起起落落,权证再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股改进程中诞生的权证,缘何频频沦为炒作对象?权证的创设机制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有资格进行创设的券商是否拥有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面对种种争论和疑问,年轻的中国权证市场期待投资者理性而客观的注视。 两年前,起步不久的股权分置改革遭遇难题:一些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分散,非流通股股东很难支付对价。在这种情况下,告别中国股市多年的权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权证助股权分置改革 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其中,发行人是指上市公司或证券公司等机构;权利金是指购买权证时支付的价款;标的证券可以是个股、基金、债券、一篮子股票或其他证券,是发行人承诺按约定条件向权证持有人购买或出售的证券。 自首只股改权证宝钢权证问世之后,数十家上市公司纷纷在股改方案中采取了免费赠送权证的方式,包括万科、深发展、招行、长电等诸多蓝筹企业。统计显示,仅沪市就有17家上市公司发行了21只权证产品。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评价说,股改权证是股权分置改革与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丰富了对价支付手段,在股改关键阶段推动了股改突破“瓶颈”,使一大批企业得以顺利完成股改。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开发部总监陈支左评价说,随着市场的发展,权证与正股的相关性正不断增强。由于权证市场的流动性高和交易成本低的特点,信息在权证市场的传播速度快于股票市场,表明权证市场已初步起到了价值发现的作用。 稀缺价低权证遭疯狂炒作 由于具有交易成本和周期等方面的特殊性,权证在过去两年中频频成为游资青睐的对象。特别是今年6月初以来,权证再度遭遇疯狂炒作。 从招行认沽权证一组令人瞠目的数字,可以窥见这种疯狂:5月30日沪深股市双双大幅下挫,招行认沽权证大涨53.76%;6月6日换手率高达8226.6%;6月8日和1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价格上涨超过3倍,11日当天成交接近460亿元;12日价格达到4.949元的峰值,较5月28日0.36元的最低点上涨12.7倍。 实际上,由于招行认沽权证的最新行权价为5.45元,而当时招行的正股价已超过20元,因此招行认沽权证已根本没有行权的价值。 “如果权证价格变化不能及时反映标的证券的波动,则是市场定价机制出了问题。”陈支左说。 供求失衡是导致股改权证成为投机热点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股改而生的权证为非流通股大股东免费派送给流通股东的对价,并没有经历一个市场化的发行过程,其总量是固定不变的,缺乏供求平衡机制,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投机炒作的首选。 今年5月末以来,随着印花税的提高,大量炒作资金涌向交易成本低廉的权证市场。沪市权证数量已由最高时期的20余只减少到8只,品种稀缺度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近两年市场处于单边上升期,认沽权证几乎不具有任何内在价值,绝对价格相对较低。大盘的回调给其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因而成为投机资金炒作的重点。作为沪市“硕果仅存”的认沽权证,招行权证被狂炒就不足为奇了。 创设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伴随5月末以来的权证炒作风潮,从6月7日到6月12日短短几天时间内,内在价值几乎为零的招行认沽权证从0.6元上涨到3至4元,大幅度偏离其内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券商大量创设这只权证并在市场卖出。截至6月22日,券商共创设37.89亿份招行权证。 所谓创设,是指合格机构(券商)针对某一上市交易权证创造条款、代码完全相同且可上市交易的权证的机制。当权证价格高估时,可通过创设机制增加供应量,自动平抑价格。 为使投资者充分知晓创设机制可能带来的价格影响,在股改说明书和权证的上市公告书中,发行人已就创设对市场进行公告和相关风险提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创设人也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及时披露。 “所有这些信息披露措施的目标就是让市场充分知晓创设可能带来的影响,起到对投机炒作的震慑作用。”陈支左说,如果没有创设机制,权证价格可能完全脱离其内在价值,最终使盲目跟风的中小投资者遭受损失。 而针对“权证创设是无风险套利”的误解,陈支左解释说,创设人需要履行同发行人一样的义务,并为此提供100%的履约担保。另外,权证创设不设立限额,创设的权证无需满足6个月最小存续期等规定,也都是为了保证创设机制能更有效地发挥平衡市场供需、合理定价权证的功能。 事实证明,创设机制确实在平抑权证的过度投机中发挥了作用。由于券商大规模创设,招行认沽权证的价格逐步回落,8月6日报收于0.366元。 对于重返中国资本市场仅仅两年的权证来说,发展初期遭受种种争议或许难以避免。但作为中国发展衍生品市场的一次有益“演练”,权证期待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多理性的目光。(潘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