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权证的三封公开信之致沪深交易所的公开信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2:05 和讯网-红周刊 |
编者按: 当创设权证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方式,空袭本已满目疮痍的证券市场后,上周《红周刊》制作的“违规创设、注水股改”头条文章,引起了读者空前的共鸣。在创设权证前景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本周我们再度代表《红周刊》的数万读者,向创设权证的决策者、操作者及受益者,发出呼吁! 感谢在编辑约稿过程中欣然允命的应健中和水皮先生,在许多人纷纷从这个市场退却的时刻,在这个股市让人无言以对的时刻,毅然执笔;同样感谢文国庆等协助《红周刊》编辑部制作本期头条的朋友们。 我们无意谩骂,也无意做空洞的道德文章。我们只是相信,一句丑陋的真话,胜过千万句优雅的谎言。 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公开信——请交易所做该做的事 我是一位跟着中国股市一路走过来的“市场老人”,1985年就参与了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股市,通宵排队购买了第一只发行的股票。5年之后,沪深两地成立了交易所,那时投资者欢欣鼓舞,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股份制改革,当老百姓愿意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绑在一起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 交易所成立之时还没有证监会,初创时期的交易所现在看起来非常幼稚,但还是很有魅力。我还有幸作为投资者代表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仲裁委员会委员,参与自律组织的活动。如今交易所成立15年了,令人想不明白的是,这市场咋越搞越迷糊了?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老百姓钱赚钱却越来越难;市场越来越洋腔洋调,规矩却越来越颠三倒四。直到如今权证和“投票门”事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时,我不得不给您们写封公开信,有些话不吐不快。 此次股改,自权证亮相之后,交易所便给市场留下了许多笑柄。当然,交易所代人受过自有苦衷,但是交易所比谁都清楚,10年前权证这个妖怪品种是怎么登场又是怎么被逐出场外的。10年前权证给股市留下的是一片狼籍,如今权证妖劲十足的走势已将股票市场边缘化了。今日为股改行一时之乐,一年后面对毫无行权价值的权证,岂不又是留下一地鸡毛吗? 最搞笑的还是那个权证创设,市场是怎么评价的,说给你们听你们别见笑。有一女子经过评估决定嫁一男子,婚后生一子过着小康生活,某日传来利空,说该男子在家室外还“创设”了三个非婚生儿子,要来共同生活,这消息对这小女子和那合法的婚生儿子不啻是晴天霹雳,“创设”了还不算,一来还要来仨“拖油瓶”,这日子咋过?一权证持有者跟我说,当初看了突击创设的消息就是这种“孽债”的感觉。 我这儿说的还文雅一些,市场中比这难听的话多着呢。没想明白的是,中国的交易所怎么能站到博弈者一边的位置上去,打压另一边博弈者呢? 其实,这种不讲规矩甚至根本就没有规矩的行为是有前科的。10年前,有个人坐庄炒一个股票,查资料该公司有5000万股流通股,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庄家炒成了大股东,5000万股全进兜里了,但上面的压盘还是50万股、50万股地压出,吓得庄家屁滚尿流。毕竟坐庄也是鸡鸣狗盗的事,但比它更搞笑的是法人股偷偷地溜出来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见到过转配股的送股部分悄悄地流向市场的事。那时摆不上台面的活,如今却给它添加了技术含量,取了一个学名叫“创设”。不同的手法殊途同归,只不过现在用创新的名义来进行“严打”。 窃以为,10年前取消权证没错,而10年后恢复权证是个错误;10年前取消“T+0”是个错误,而如今想开辟“T+0”炒作根据地则是错上加错。 如今的中国股市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几年股市对社会的伤害、令老百姓个人财产的流失远大于煤矿爆炸带来的损失。市场中90%以上的持股者赔钱,证券从业人员这个向来令人仰慕的行业,随着券商一家家排队爆仓而成为失业者。当一直自以为是知识精英的昔日证券从业人员沦为失业人员时,他们的处境比下岗工人都不如,高不成、低不就,到那时才明白自以为是的那点“技术含量”到社会上一点用处都没有。至于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差不多都成了“两院院士”,结局是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 这市场的错好像永远是下面的,管市场的交易所好像永远没错,其实非也。从股改“投票门”事件中,我看到了交易所机制上的缺陷,那个设计得怪里怪气的同意按“买入”,不同意按“卖出”的投票机制。为什么可以随意改动别人的投票?为什么股改公司可以随时查看别人的投票? 其实,种种机制上的缺陷,我们都可以在以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中找到答案。比如券商随意挪用客户国债的问题屡禁不绝,其根本的问题就出在交易所对国债的托管模式有很大的漏洞;再比如恶意坐庄和虚假账号问题,就与以往交易所来者不拒的开户有关。开户可开到什么程度?说个笑话给大家听听。某人为摇新股需要无数个账号,于是就40元一个连续地开下去,但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那么多名字,此人就到书店去买了两本书,一本是《百家姓》,另一本是《唐诗三百首》。接下来的事就精彩啦,左右手两本书不断地将姓和名排列组合,竟然开出了三万个账号,这新股摇啊摇就这么摇出来了。能说交易所没责任吗?所以“投票门”事件一点不稀罕,咱交易所机制上的“缺陷”是有先例的。 中国的交易所只有15年的历史,有先天的“原罪”固然难免,但问题是交易所要做交易所的事。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股市中总是角色错位。 坊间流传这样的段子:交易所做证监会的事,证监会做券商的事,券商做投资者的事,投资者最可怜,天天想证监会所想,急证监会所急,为证监会献计献策。 中国的交易所太有意思了,短短15年可分三个阶段,它的婴儿期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它的少年期没有行为能力,言听计从、无所作为;现在进入青年期,却具有了限制行为能力,代人受过、替人消灾。 交易所要干交易所的事,交易所究竟是干什么的?笔者孤陋寡闻,说不上什么道道,交易所那么多专家学者,心里都明白交易所是干嘛的。以笔者陋见,交易所要学学《沙家浜》中的那个“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这不正是交易所该干的事吗?但社会变了,交易所不要“人一走,茶就凉”就行啦。 有感而发,就写这些,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 应健中 2005年12月8日 关于权证的三封公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