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8日20:56 券商中国

  多么不平静的一周啊!A股休市了,楼市不消停,股民轻松了,房客心里犯嘀咕,出发的道路顺畅了,归来的高速公路继续添堵……以前听本山大叔说,生活就是折腾,幸福就是遭罪,这回信了吧?

  有网友调侃,国庆假期玩了一圈回来,发现自己已经没资格买房了,还好,这个“没资格”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比如,本来就力不从心的老公可以一边扒拉假期的账单,一边故作幽怨地对老婆说,你看看,节前没下决心,现在首付又提高了,这下可真是买不成了,其实,内心那种如释重负的暗爽,差点就没憋住。

  楼市疯狂凸显低劣的群体心态

  这个国庆假期,在朋友圈中不断刷屏的,除了满世界乱跑的男女和卖相土洋不拘的美食之外,便是全国各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竞相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再也找不到比“疯狂”更合适的字眼来形容今年9月的楼市了,多地买房像买白菜,房价一天一个价,“买不到”的恐慌情绪,不断发酵、重复、传染,近似某种瘟病。

  然而,高潮过后,必定空虚,进入国庆假期之后,19个城市加班加点出台了楼市新政,重启限购限贷,后市悬念迭起。

  如果说今年来上涨幅度较大的北上深加大了限购限贷的政策措施力度是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比如广州、珠海这类前期涨幅温和的城市也连夜加入调控大军就多少出人意料。

  金九银十是传统的房地产销售的旺季,盘点“金九”,不仅一线城市早就金光闪闪,就连部分二线城市地产也开启了疯长的模式,但是,这样的上涨总是让人不踏实,其背后常常藏着鲜为人知的隐忧。

  只要与相关历史数据做一个横向比较,你就会发现,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早已超过了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同一指标。

  根据现有数据,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是0.46,已经超过了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的水平,如果按现有速度扩张,5年内将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而最新发布的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指标,也接近美国金融危机峰值:如果从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看,美国2007年时的峰值为52.6%。而中国2015年已经上升到了35%,2016年上半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峰值水平。显而易见,这其中的杠杆加码了,中国个人房贷余额到达16.55万亿,看起来令人瞪目结舌。

  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2015年股市疯狂冲上5000点过后迅速出现崩溃这一危机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让人记忆犹新的2015年,一场杠杆推动A股市场大涨大落,最终出现多轮杀跌,让A股打回到3000点原形,就拿去年6月18日的数据来说,券商融资余额就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2.26万亿元,再加上场外配资1.5-2万亿元,场内外融资合计约4万亿元。

  同样的疯狂,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吗?股市殷鉴不远,楼市看起来正在亦步亦趋。

  国庆假期读过大量讨论楼市的文章,大多数都对当前楼市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感到迷茫,楼市政策拐点已至,不过,调控能产生怎样的效果?楼市是否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考验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智慧。

  有人说,经济学家没法预测中国楼市的趋势,因为,表面上看,房子越来越浓烈的金融属性可以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等多个维度去加以研究分析,实际上,楼市的走势,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早已成为一种奇特的群体心理学现象。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尖锐指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勒庞并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轮的各种危机,更不会了解中国楼市与股市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剧烈波动的特性,但是,勒庞关于低劣的群体心态的分析不仅入木三分,而且具有先知般的预见性。

  他在书中以一种十分夸张的口吻,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十分可怕的景象,按照他的分析,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表现得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

  勒庞提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就是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它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表现为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错觉。

  只要回顾一下过去发生的一系列群体心理推动的抢购行为,你就会发现,勒庞提前大半个世纪,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对于一些匪夷所思的抢购风潮的最好解读。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发生在21世纪的几个案例。

  非典时期抢购盐和板蓝根的事儿,我们还历历在目吧?据说有大妈抢购到的食盐,可吃100年。

  某江湖骗子说绿豆可以包医百病,于是,大妈大爷全家出动抢购绿豆,有人抢购到的绿豆也够吃100年。

  2007年大牛市中,公募基金动辄一天卖出几百亿,比现在北上深的房子还抢手,如果不是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基金公司采取“限购”措施,单只基金突破1000亿规模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甚至有没买到基金的大妈冲到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哭诉代销机构“心太黑”,自己私下把“这么好”的基金都买完了,不卖给散户,言辞激烈,好像那不是基金,而是印钞机。9年过去了,当年大妈们痛斥“被银行行长们藏着掖着”的好基金,如今有几只净值超过1元的?

  2015年疯牛行情中,连最保守的投资者也经不起高杠杆融资的诱惑,争先恐后地借钱买股,好像那钱是不需要还似的。大妈大爷又找到营业部老总说,别的券商可以1:3融资,你们为什么不可以?别的券商可以帮客户想办法去买不在融资标的范围的“小票”,你们为何不可以?仅仅一年时间,那些一窝蜂地哭着喊着要高杠杆融资去买“小票”的股民,有几个做到了全身而退?

  关于楼市的言论越狭隘越有影响力

  这几天相继出台的多个城市房地产调控措施中,都提及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比如广州市的相关文件,就已经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闲置土地,以及房地产经纪机构、信息广告服务机构参与炒房、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各类交易欺诈行为。

  从严查处各类住房骗购行为,对提供虚假购房资料骗购住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对存在规避住房限购措施的商品住房项目,责令房地产开发企业整改;购房人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企业要与购房人解除合同;对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证明材料、骗取购房资格的中介机构,责令停业整顿,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从这些措辞严厉的文件中,我们可以读到楼市疯狂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乱象,部分城市扭曲的炒楼狂潮,其实都少不了背后的推手。

  导致楼市出现非理性繁荣的因素很复杂,但是,肯定少不了一些兴风作浪的“旗手”,他们有计划地散布各类虚假信息,制造恐慌,误导投资者。

  此外,不可忽视意见领袖在每一次的楼市与股市疯狂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

  其实,勒庞的枪口并不是只对着“轻信、极端以及情绪化反应”的群体,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意见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离开了他们,群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多只能算是一些找不准北的“群氓”,不可能掀起某种可持续的大趋势。

  在所有的时代,伟大的意见领袖头脑之狭隘令人瞠目,但是,影响力最大的却常常也是最偏狭的人。

  勒庞为我们总结出意见领袖煽动群众的最重要的三种手法,当他们需要借助各种看似专业的分析来影响群体的头脑时,就少不了“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群体需要被极端情绪所打动,意见领袖希望深刻地影响群体,就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

  那些火上浇油的“断言”,就像反复播放的广告一样,比如有一个“京城房价未来会涨到80万一平”的“断言”,它会让无房者产生再不买就永远买不起房子了的恐慌,也会让有房者强化买多套房以后必赚大钱的欲望。

  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就会形成所谓的流行意见,一致性预期,强大的传染过程开始启动。

  而各种观念、感情与情绪经由不断地重复,最终会成为群体不可动摇的信念。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香港楼市,是一个批量制造亿万富豪的不败神话,当年一线艺人热衷于炒楼致富,要得发,去炒楼,至少在艺人中成为了不可动摇的某种信念,当时他们用到的杠杆比率,与眼下的国内楼市的玩家们有得一拼。

  然而,信念最后让许多人成为了“负翁”,即负资产人士。

  曾经把一首《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唱得街知巷闻的香港明星钟镇涛,因投资地产欠下债务而申请破产,欠款达2亿5000万港元。更为悲惨的是,其妻章小蕙随后搭上有妇之夫的制衣商人陈曜旻并与锺镇涛离婚,而一对子女,由钟镇涛带养,最后只得破产,此后多年,生活困顿,过得非常不好。

  今年的楼市确实是一个刷存在感的好秀场,无论是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还是首席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都在争先恐后地带着股民去“看楼”,各式看似专业的分析,很是唬人,什么长周期短周期,什么理性繁荣非理性繁荣,煞有介事。

  南怀瑾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几乎各行各业的研究人员都一窝蜂去谈论楼市的时候,有必要怀疑一下他们的德、智、力。

  假如你去看看这些大神们在2007年10月股市处于6000点以及2015年6月股市冲上5000点时的分析,你就有必要对这些人的“研究成果”保持必要的警惕。万点论不是他们抛出来的吗?去年在上证5000点喊话“不看到6000点之上就是不懂政治”的专家,如今安在?在创业板指数冲到4000点时,那些鼓吹“在4000点卖票的人一定会在8000点买回来”的宏论言犹在耳,还带着发烧的余温。

  当然,你一直拿他们当作反向指标的话,现在显然是一个“值博率”很高的押注时点。

  大爷我还是那个观点,经济会出现难以预测和难以解释的波动,股市与楼市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泡沫甚至崩盘,这都是经济学家们无法也无力预测的问题。

  金融学在过去5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希望借助于数学和物理学中的量化工具,所以,有很多貌似成功的金融学研究者都受过物理学的训练。

  但是,哈耶克却认为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可以不考虑人的存在,而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变量恰恰就是人。

  楼市的问题,经济学的工具确实力有不逮,过去蒙对的本来就不多,未来就继续接着蒙吧?

  相对而言,我还是觉得去世了85年之久的古斯塔夫?勒庞大爷分析得更为在理,没有办法,活着的专家都太年轻,他们经常看不清未来。

  分析师们在讨论楼市泡沫的时候,各执一词,有人说货币超发,资产荒,城镇化,刚需与改善需求导致资金涌入楼市,所以,长周期来看,楼市没有见顶之虞,于是,就有人放言京城楼价未来涨到80万一平方也不稀奇。

  我倒不怀疑所谓长周期的一切预测,因为没有多少意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所以凯恩斯会说,长期?长期来说,我们都会死的。

  离开参照物来谈房价贵还是不贵,有没有泡沫是荒谬的。你说一百年后京城楼价80万还是800万一平,这样的长期预测,还不如预测一下明天东门菜场辣椒和青瓜会是几块钱一斤更有价值。

  这个国庆假期大爷我去了趟越南,在踏出国门之际,好心的导游就建议我们换些越南盾,每个人掏出几百元人民币就立马成了百万富翁,那个感觉,真是飘飘然。

  不过,一旦走入当地的生活,你才会发现,随便买个啥小玩意,都会花掉好几万呢,简直就是挥金如土。

  买个茶叶蛋,花去一万块,买瓶可乐,花去7万块。

  有天晚饭时间去了一家“香港海鲜酒楼”,点了几样普通海洋,一顿饭下来,花去80万,那一长串的数字,直看得人心跳加速。

  我当时头脑里就蹦出来一个幻觉:北上深的房子还真是便宜,80万算啥子钱哟?如果我们不去想汇率的话。

  幸好,除了房子,生活中的许多美好事物都不限购,比如碧水蓝天,比如白云苍狗,比如田园美食,比如落日余晖……还是那句旧得像一张过期票根似的老话,人生不只有房子,还有诗和远方。

  从远方归来的你,可以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仍然可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在这秋日里,此刻,可以关上窗外的喧嚣,安静地诵读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句: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在为下一次暴涨积蓄能量

而今一二线城市,涨幅似沉睡的火山突然的爆发,深圳、苏州、甚至合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房价基本翻倍,这个时候,政府还用限购的老政策意义在哪里?从屡次的限购的结果来看:限购只是在为下一次暴涨积蓄能量。

美联储在制造经济复苏假象?

让央行隔绝政治压力的最佳办法是扩大它们的工具包,允许使用有效的负利率政策,尽管这需要时间。与此同时,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得一直走钢丝,这让它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幸运的是,美联储现任主席有能力也有决心抵制这一点。

那些炒房的人真不怕泡沫破吗?

人们每一次判断房地产涨疯了,然后选择清空房地产,拿着从没见过的大数额现金去投资不稳定的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或者去投资实体经济时,其结果都是一次次失望,因为非房地产的投资,都没有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

互联网金融大潮已正式退去

绝大部分的P2P也好,在线理财也好,其实挺难转型的,估计大部分可能就慢慢消失了,而且消失的可能代价还挺高。金融是一场很难停下来的游戏,上去就下不来的游戏,很多事情,一开始可能就决定了结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