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梦想要靠伟大的改革来实现

2013年05月08日 14:32  新浪财经 微博

  为践行资本市场中国梦,新浪财经与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与征文活动。

  文/郑建刚

  中国梦是我们党的伟大理想,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无论规模还是参与人众都是世界级的(沪深股市账户约1.65亿账户,牵涉3至4亿人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承载着大约三分之一国人的幸福和梦想,也意味着资本市场能够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资本市场践行中国梦,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战略思维。

  一,矫正资本市场的财富再分配职能,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权力资本化,资本权力化的双向融合趋势异常剧烈,并进而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各种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以操弄政策、垄断资源、控制经济命脉等方式大肆劫掠人民的财富。其主战场之一就是资本市场,其成就举世瞩目,其影响万国叹服。肇事于2005年的股改,打开了股权套现的大门。自此,无数企业忽然发现了一块硕大无朋的金矿,激发了IPO 的巨大冲动,纷纷加入了圈钱、套现的阵营。资本市场的规模空前壮大,发展速度举世无双。IPO利益链条得以迅速形成,并造就了资本市场上独特的利益集团。据统计,在2年多的时间里,创业板330多家上市公司,造就了900多个亿万富翁,114个十亿级富翁家族。前250家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居然高达70倍!与此同时,普通中小投资者究竟得到了什么好处?享受到了什么改革成果?按照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劫掠民众财富、制造贫富悬殊为结果的改革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的所谓改革究竟是伟大的成就还是深重的罪孽?

  证监会作为中央的一个部委,其独特的地方就是要直接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投资者,就像基层的派出所和街道办一样。其一政一策,均代表党和政府的态度,随时在直接拷问是否执政为民,是否以民为本。但是,面对资本市场财富再分配职能的严重扭曲和数亿投资者凄惨的哀鸣,监管部门在很长的时间内却一直熟视无睹,甚至变本加厉的加速推进以圈钱为目的的新股发行。有官员声称,到2020中国股市要再扩大4倍,达到一万家上市公司。更有官员豪情万丈的说,“过去20多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证券 期货行业发展比较快,按市值计算,中国股票市场居世界第三,债券市场居世界第五,期货交易名列世界前茅。在20多年时间里,走过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巨大成功,也可以说是世界奇迹”。 君不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乎?朱绂本是血染就,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证监会看来,以牺牲底层人民的利益博取政绩是一种时尚,是天经地义的吗?“三个代表”和先进性教育搞了那么多年,这些官员竟然丝毫没有执政为民的理念,而且还把如此丑恶的剽掠财富行径当作盖世功德炫耀,真是令人大跌眼镜,浮想联翩!

  资本市场的不公造成了巨大的贫富悬殊,并进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执政党也由此形象受损。这绝不是个小问题。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就是民富国强,社会和谐。一个以掠夺民众财富为能事的资本市场完全就是一个噩梦工厂、黄粱灶台。

  二,要赶快聚拢民意,重拾信心

  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什么事业都不可能成功!这是中国革命最最基本的一条真理。资本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信心。资本市场有3亿多的民众,却无法得到高层应有的关注。监管层长期漠视投资者的利益和关切,纵容和支持权贵资本集团通过发行和减持肆无忌惮的剽掠,市场的信心怎么能丧失殆尽呢?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的,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资本。没有了信心,即便喊破嗓子,QFII也好,REQFII也罢,它们会入市吗?

  三,要尽快制定资本市场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

  1,资本市场未来5年乃至10年要彻底转换发展方式。整个社会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资本市场是用来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而不是权贵资本集团融资套现的提款机;资本资源是稀缺有限的,而不是任由落后产业、过剩产能随意取用的无价物。大跃进式的数量型扩张必须停止,以片面融资为标志的粗放式发展必须改变。继之以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强化监管、提高质量,将资本市场拉回到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2,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职能,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既要切实保障进入资本市场的养老金、保险资金等社会资金的安全,又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投资资金的安全,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得必要的财产性收入。

  3,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使各类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增进经营效率,防控经营风险,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国企、央企,既要转换经营机制,又要回馈资本市场。

  4,要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既要利用资本市场顺利融资,促进生产发展,又要防止过度融资助推行业性产能过剩;既要利用资本市场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又要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既要利用资本市场吸引外资,也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风险预警职能,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资本市场盲目无序的扩张,更助推了部分行业的严重过剩。仅仅钢铁、水泥、汽车、船舶制造等产能过剩最严重的九大行业就积聚了900多家上市公司。如果再加上白酒、房地产等行业,中国资本市场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都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重复建设和毫无创新能力的行业。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资本市场不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那为什么还要为国企上市大开方便之门,为西部企业上市大开绿色通道?甚为可笑的是,就在十二部委力推九大行业兼并重组的时刻,就在资本市场极度虚弱不堪的时刻,证监会却推出了洛钼股份和浙江世宝上市,不知是指望经过人工斧凿的这两个怪胎来拯救资本市场呢,还是来叫板十二部委的兼并重组政策?

  另一方面,新一届到任,要大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经济发展中迫切的任务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彻底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产业升级。只依靠政府那只有形的手,显然力度和效果都是及其有限的,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市场进行。一个疲弱不振的资本市场如何有助于经济结构的升级?

  四,大力分流IPO堰塞湖,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募集资金是资本市场最本初的功能,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募资,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只有高效、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可以成为公众公司。而那些丧失优势和效率的企业,那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则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否则既造成了资本资源的浪费,又更加剧了产能的过剩。现有积压的IPO项目,以及正在积极申报的项目,要区别对待,合理分流:

  1,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融资。

  2,对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对发展平稳、缺乏快速增长潜力的传统产业,对非创新型企业,严禁上市融资,但支持其中的部分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这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现有上市公司平台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

  3,适度、稳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少量献血是对社会的贡献,且并不会危及自身的健康。但当失血量超过七分之一时,就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失血量达三分之一及以上时,就会昏迷乃至休克。失血量超过二分之一时,就有生命危险了;而当失血量超过百分之八十时,即便神医也回天乏术,完全可以宣布死亡了。目前的资本市场失血量显然已经超过二分之一了,证监会作为主治医生,目前最重要的职责不是继续放行IPO抽血,而是要给市场休养生息。IPO事实上已经停了很久了,中国经济不是依旧在正常运行吗?

  五,要敢于和善于触动利益、触及灵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回顾历史,从少康中兴到王莽改制,从商鞅变法到戊戌维新,但凡成功的改革都是因为正确的恰当的处理好了扭曲的、阻遏生产力发展的利益关系。

  最近几年,房价屡涨屡调、屡调屡高,调控政策失败的根源在哪里?不就在没能触动地产商、政府、银行以及掌握政策的权贵、把持媒体的精英喉舌所结成的牢固利益链条吗?任志强正是看透了这个玄机,所以他屡言屡中。或许也正基于此,克强总理才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众多企业疯狂IPO,不仅为圈占资本市场上几无成本的货币资金,更为提升大、小原始股东持有的股权价值,并为其打开套现的大门。由于疏于监管和法制不健全,发行人、券商、PE、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和手握审批权的证监会之间事实上业已形成了紧密的利益正相关关系。这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透过资本市场血腥抢掠社会财富,制造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饕餮盛宴。

  一单IPO,谁是受益者?

  首先,发行人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搂了一大笔募集资金自不待言,但更重要的收益还有两个方面:

  一是极大地整合了人脉资源。现代社会,人脉关系堪称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必须善于运营人脉资源。企业的核心经营层、关键技术人员;上、下游重要的客户;相关银行信贷管理者;税务、财政、环保、行业主管等对企业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门要害岗位的工作人员;老板的亲朋好友;当地或其他老板意欲巴结的政府官员、媒体大嘴等等,要么低价突击入股,要么接受老板的私相承诺持有干股。总之他们都是企业或明或暗的持股者。有哪个企业的IPO是老板吃独食的?2011年,东骏激光IPO被否,重要的原因就是莫名其妙的几十人突击入股,太过明目张胆了,为什么不采取老板私相承诺的不记名方式呢?

  二是通过上市,股权价值有了极大的提升和变现的机会。如果不上市,这些股权几同鸡肋,很难有人问津。

  其次,中介机构,特别是保荐券商,是IPO的第二大受益者。保荐费和券商的直接投资是公开的合法收入。除此之外,保荐代表人和券商主管领导突击低价入股或持有老板赠送的不记名干股亦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上市后,企业要再融资,券商还会继续有收益。

  更令投资者悲哀的是,企业挂牌时,保荐券商利用承销的机会和有缺陷的询价制度,纠集旗下基金和其他机构,大量收集筹码,操纵发行价,爆炒新股而后派发。发行价高,券商的保荐费就多。同时,券商旗下的基金也会通过爆炒新股大赚特赚,券商的经纪业务也随之水涨船高。券商的利益驱动,正是“三高发行”的根本原因。

  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有不菲的收益。部分企业需要造假,需要中介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中介机构的收益也就随之提高了。当然,他们也会接受发行人的贿赂,或接受老板承诺的不记名干股。

  再次,地方政府也是重要的收益者。发行成功,地方就有了一大笔募集资金,也多了一个融资平台,政绩也就有了。

  最后,手握IPO审批权的证监会,部分部门和关键人员是最隐形的受益者。形形色色的贿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实在难以胜数。保荐券商、PE投资者、和企业有关的各路官员,都会通过自己的管道游说证监会。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证监会内部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调岗、轮岗,但正由于此而得罪了那些隐形的受益者,成了证监会内部“得分最低的领导”。

  所以,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敢于破拆利益链。

  证监会既是监管者,又是审批人,责任不明确,权力又缺乏监督和制约,这是审批制的弊端。但这还不是目前IPO圈钱制度的最核心问题。逆向思维一下,如果上述利益链条不破拆,即便证监会放弃审批权,新股发行完全实行注册制,IPO圈钱症结就不复存在了吗?有一种照搬西方体制的声音,要把审批权下放交易所,难道交易所比证监会更具有专业水准?比证监会具有更强的廉洁自律能力?

  显然,审批制不是圈钱制度的根本症结。事实上,券商作为保荐人,直投、保荐、承销一站式服务的体制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券商无节制的利益冲动,包装上市就不会如此肆虐;没有券商无孔不入的游说疏通,证监会的权力寻租就不会有如此大的空间;没有券商操纵下的“三高”发行,企业不顾一切发行上市的欲望就不会如此强烈。近期IPO财务核查暴露出的造假问题,哪一个不是主要由券商主导的?所以说,“三高”发行和新股爆炒的根源正在于券商直投+保荐+承销的保荐制度和严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而无关信息披露。同是股东,券商和PE、大小非的利益完全一致,隶属券商的保荐代表人有尽职尽责的独立性吗?允许券商旗下大量豢养基金,扩大网下配售比例,取消网下配售的锁定期,难道不是为了方便券商协同旗下基金和其他关联机构操纵发行价,爆炒新股吗?

  所以,IPO制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发行人、券商、其他中介机构和审批机关的责权利关系。只要券商一站式服务的核心问题依旧存在,证监会的审批权就无从移交,IPO圈钱制度的本质就无从改变。加大对造假上市的打击力度是必要的,但运动式的整肃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IPO制度改革,首先要破拆券商的全能体制,其次才是审批权的移交,再次是加大对造假的打击力度,最后还必须要有公平的大小非减持制度作为补充。

  六,保护投资者利益,首先要从改革、规范大小非大小限的减持政策着手,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2005年的股改,以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十多年来一直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巨量“大小非”的流通问题。但对于资本市场未来发展中产生的增量“大小限”的套现问题,则被轻轻的忽略而过了。支付一次对价,不仅换得了存量“大小非”的流通,而且换得了未来增量“大小限”的流通。这符合公平、正义的市场化原则吗?因此,股改实质上就是管理层给中小投资者设下的巨大陷阱,成为权贵资本无节制掠夺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方式。

  市场关于减持政策的改革呼声主要有四种:

  第一,延长锁定期限。

  第二,对减持者征收高额暴利税。

  这两种意见完全是一种愤怒情绪的宣泄,矫枉过正。

  第三,要求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这种意见是针对创业板普遍存在的人为缩减发行规模,以饥饿式销售策略抬高发行价,从而有利于大小非、大小限高价减持行为的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亦不乏情绪宣泄的成分。因为,只要发行价适中,减持和套现就依旧能顺利实现。

  第四,加大发行规模,缩减大小限比例。即要求发行人初次发行时不得采取饥饿式销售,设定大小限的最高比例,如不得高于总股本的30%等。这种措施对于解决由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而造成的一股独大和无节制减持的弊端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如果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低,既有控制力不足问题,亦有责任心不足问题。况且,设定大小限的最高比例,只是限制了大小限的相对数量,而其绝对数量并未减少,只是在首发时提前进入流通市场罢了。在新股发行“三高”问题没能解决之前,这种政策的积极意义就十分有限了。

  所以,解决大小非、大小限减持和恶意套现问题也是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我认为:

  (一)取消限售期,减持市场化

  对原始股东的减持,人为设置限售期却是违背市场化原则的行政干预,因此应当取消限售期。

  市场化的减持方式有两种:

  一是支付对价的方式。股改后,新股上市前的原始投资者和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取得(持股)成本的巨大差异问题依旧存在。因此以支付对价来平衡利益关系的股改的精神应当被沿用。

  继续由“大小限”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以换取流通权的合理性在于:“大小限”是通过局部市场取得的,当通过全国性的资本市场来放大和兑现收益的时候,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利益必然受到了损害。虽然“大小限”投资者承担了创业投资风险,但当收益远大于风险的时候,支付一定的对价来弥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损失,绝对是符合市场博弈原则的。否则就显失公平。

  支付对价的多少,要通过两类投资者的公开沟通来达到均衡。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双方都将面临停牌的风险。停牌超过一定期限,比如一年,退市将是对僵持双方最公平的惩罚。

  如果上市公司有特别的承诺,也可以不支付对价。比如,承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三年或五年)经营业绩能够持续显著的增长,分红比率(公开发行价格去除每股现金分红额),能够总是不低于当期一年期贷款利率。而如果公司违背了承诺,则应追加对价。公司主要股东保有的股份将被预设为未来履行承诺的抵偿物。

  二是存量发行的方式。要制定存量发行细则,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促使减持者合理定价,并切实承当发行失败的风险。如发行失败,则一年内不得再次发行。同时还要严防二级市场操纵(如用特定帐户大量接盘而后慢慢减持等)。

  (二)适时适度增持,增强投资者信心

  追求较高的发行价格是每个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但当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持续(比如连续两年)下降甚至亏损,“大小限”的投资者不仅不能减持(存量发行),而是必须增持。每年增持的股份不得少于总股本的5%。

  (三)限定最低持股比例,严防大股东“肇事逃逸”

  现行法律只有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最高持股比例的限定,而没有最低持股比例的规定。对此,必须迅速改进和完善。比如,规定总股本4亿元以内的,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最低持股比例为25%;股本在4亿元以上的可适当降低等。

  最低持股比例的设定,就是要防止“肇事逃逸”。当机长和飞行员都已偷偷跳伞,乘客还能安全吗?特别是在创业板、中小板,以套现为主要上市目的的企业不在个别。因此,最低持股比例的设定和强制性增持是防范资本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四)履行社会责任,强制回购股份

  上市公司在从市场获得融资便利的同时,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市场责任。在减持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现金分红率(公开发行价格去除每股现金分红额)低于当期一年期贷款利率的时候,或当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持续(比如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甚至连续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就必须回购一定的股份,比如最少10%。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三年,如果经营状况不能有效改观,公司就应当回购其全部股份,直到注销退市。这和产品召回是一个道理。

  如果出现上市公司无力回购的情况,公司就必须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增持。

  当上市公司难以持续经营、达到退市警戒线的时候,必须主动寻求重组。否则,相关法律必须责令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以所持全部股份为代价来寻求战略投资者的重组。

  回购制度的缺失是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圈钱和恶意不分红等痼疾的根本原因。因此,强制性回购和重组也是防范资本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市场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化原则来解决,因此,“大小限”减持要符合公平正义的市场化原则。

  七,结束语

  中国梦要靠党的正确领导来实现,要靠伟大的改革实践来实现,要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支持来实现。资本市场承载着三亿多民众的中国梦,监管者必须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要有敢于触动利益的大无畏精神,要有真抓实干、有的放矢的真改革意识,才能力斩沉疴、挽救频于崩溃的资本市场,才能使数亿民众的好梦成真。

  但愿资本市场要践行中国梦的构想,是肖主席重整旗鼓、奋勇出征的嘹亮号角,是肖主席聚拢人心、重振市场信心的宏伟宣言,是肖主席献身改革、向新一届立下的铮铮誓言,是肖主席践行中国梦、向亿万股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扬眉剑出鞘,平地起惊雷。处于暗无天日、深重灾难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想必要迎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这一天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出租车起步价拟调整为13元
  • 体育曝弗格森周末宣布退休 曼城锁欧冠资格
  • 娱乐张艺谋前妻忆离婚细节:巩俐的信把我击垮
  • 财经中石油同意取消限气令 前提是涨价8%
  • 科技微软6月推Win8升级版:或恢复开始按钮
  • 博客乐嘉:采访李亚鹏给我的强烈刺激
  • 读书极端年代小人物的命运:逃向苍天
  • 教育教室座位神分区走红 追忆那些年你坐哪儿
  •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
  • 马宇:农夫山泉之争可怕之处在于法官缺位
  • 官建益:股民终于能不在A股一棵树上吊死
  • 谢作诗:固定汇率是一种货币纪律
  • 袁岳:我希望监督红会什么?
  • 陶冬:放宽计划生育将提振万亿内需
  • 刘杉:美国主导新自贸区规则 不带中国玩
  • 徐一睿:日本灾后复兴缓慢的警示
  • 李迅雷:农业现代化难以挽回中国农村衰落
  • 朱宁:投机刚需在 房价难稳定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