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训苏:转变认识优化战略再造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8日 09:11  新浪财经微博

  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华泰证券独家支持,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       

转变认识 优化战略 再造制度

-----证券市场系统性变革与起飞的“747”建议方案

  张训苏 

  博士  资深证券研究人员,从事证券研究与管理近20年。

  一、引言

  尽管非议与争论很多,我们必须基于发展角度尊重一个事实:中国证券市场历经短短的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进入了较为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制度、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市场规范性和透明度大为提高,市值规模、投资者规模和证券化率等数量指标居于全球前列。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等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历史性重要贡献。站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来看,成绩是很大的,进步是显著的,方向和主流是值得肯定的。

  但毫无疑问,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与运行遇到了重大瓶颈,出现投资者信心危机,存在众多的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缺陷,传统发展思路与法规制度遭遇了现实矛盾与战略定位的重大挑战,到了必须转型与提高的关键时刻。虽然很多问题与深层次经济与企业发展模式、200多年的西方市场化产品与20多年的非市场化土壤、经济管理体制等有关,但仍需要对众多表象化问题进行根本性深层次思考与思维穿越,制度与法规才能更加完善,投资者信心才能逐步增强,资本市场大国才有可能转变为资本市场强国,资本市场才有可能铸就甚至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强国。

  下面建议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认识转变、四个方面的战略优化和七个方面的制度完善。

  二、转变认识、调整定位 变革理念

  1、证券市场定位的再认识:重心偏移、结构失衡中应当纠偏与提升

  证券市场现实定位主要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品融资服务。这与其本质发生明显的重心偏差和结构偏差。本质上看,证券市场是证券商品买卖双方交易的市场,为投融资双方服务是最本源性定位,且由于资本品的高风险特性、信息的不对称性,突出为投资者服务的法规和制度保护、规范与监管资本品的信息披露应当是这个市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责。融资服务、资源配置、价格发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只有充分满足为投资者服务这个核心职责之后才能持久,才能不偏废不扭曲,才能长期持续。只有把这个塔基。。。投资者服务和投资者利益的法律制度保护、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适当性需求、信心与规模倍增等建设得非常结实厚重,才能有效承载更大的职能。如果“结婚”主要为了对方财产,那就很难成为感情深厚的美满夫妻,难有足够的彼此互动的快乐与幸福,也就难以建立和谐家庭、和谐城市与和谐社会。这个不只是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这个核心价值的定位与制度设计合理性问题。

  2、证券产品并不只是股票,还有远比股票更好债券、信贷证券化产品等,改变产品结构与战略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目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股权类及股权基金为主的产品。从产品的风险度来看,其明显高于存款、债券、信托、保险理财产品等,且总体上是高风险低收益;从收益率来看,在高速增长的过去十年二十年,对多数投资者来说,股市收益并无优势;从客户的结构与专业能力来看,专业投资者虽逐步增加,但大中小自主投资者在数量和总体规模上仍占多数;加之“股票”这类产品“质量”与“责任”缺陷导致风险性更大等,使得这样的产品结构脱离了客户的专业能力、风险规避能力,甚至脱离或者说领先了经济管理体制。这种产品结构并不十分符合客户结构与需求结构。融资者心情切切、融到后载歌载舞与投资者怨声载道、新股的超高换手率、再融资参与者解禁后多尽快择机减持等,这都说明了多数投资者并不真心喜欢“股票”这个产品,难以与其“长相守”。

  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速度下降将是未来大趋势。产能过剩风险、过度融资需求与部分公司迫切资金需求并存,实业投资失败风险将明显大于收益。这就意味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将因未来基本面的变化将明显扩大。

  3、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差异:从数量比拼转化到理念与价值观的错位竞争与互补

  如果将证券市场定位为公司融资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这显然会导致其只能与具有同样职责的商业银行争夺资源、比拼大小。美国等发达市场直接融资之所以十分重要甚至超过间接融资,其核心在于融资理念与融资工具的差异,在于融资产品的升级和投融资理念的升华,在于充分利用证券市场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西方证券市场衡量价值与投融资机会的核心标准是公司或产品中长期未来收益的现值并与价格比较中判断投资机会、决定配置比例与融资规模等,并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公司债等证券产品来实现投融资需求。这种理念与估值观显然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与产品升级,并助推产业升级。这与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信贷间接融资比较升级了投融资产品层次,代表投融资产品发展与升级方向,且由于证券产品的多样性又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更有助于推动公司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因此,证券市场不宜简单地定位为融资或实体经济服务,应当定位基于新投融资价值观基础上的多样化证券投融资产品服务,以及为有中长期投资潜力的公司发展与转型提供证券资产配置服务。更何况中国与全球总体上将进入产能过剩、供不应求产品稀少、技术与创新推动越来越重要的新时期,资本市场及其投资者更不应当成为低水平恶性竞争的或传统增长方式的“贡献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简单定位于融资或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无法凸显证券市场特有价值理念和资源配置功能,也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和其资产保值增值。

  4、投资者理念与结构需要深层次、颠覆性引导与改变

  根据有关统计和客户分析,超过80%的帐户持有者其实并不了解证券投资的理念与专业方法,仍停留在感觉与消息炒股阶段,更不具备预测与判断风险与机会的专业能力。他们中绝大多数过去与将来都难以从炒股中分享公司与经济发展成果。正如众多权威专家所言,大批中小散户投资者要么离开股市不进行投资或通过产品理财,要么必须自我进行投资理念与方法的根本性蜕变与提高。这是保护投资者、推进市场化的必要选择与基础性工作。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只能由专业或机构投资者来主导。这也是货币产品、保险产品、债券产品与股票产品在客户结构与要求方面的本质性区别。

  5、融资成本理念与价值观再认识:股权融资成本其实远大于债券融资成本

  众多公司管理者直观认为股权融资没有利息成本,多喜欢通过IPO或增发等进行再融资,甚至用增发稀释股权的方式偿还银行贷款。从西方证券市场经典理论来说,股权融资成本明显大于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且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量偏小并慎用股权融资。试想,如果项目的净收益率大于利息成本为什么不债券融资呢?如果项目的净收益率低于利息成本为何还要融资呢?如果股权融资的预期收益会摊薄每股收益。。。事实上这种现象很常见且比例很高还要股权融资呢?这里除了部分行业与公司净资产净资本约束外,更多的是融资理念存在认识误区、公司管理层或对融资有决定权的大股东价值取向上追求管理规模最大化和利润绝对值最大化,他们并不关心市盈率、每股利润、每股价值和流通股东利益,更不愿承担债务融资的成本压力。在3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投资收益长期很高的传统惯性下,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投资失误是公司财富减少、市值损失的主要方式(高盛有关报告结论),也没有意识到过度融资与投资是行业与国家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

  6、股票表面上规范背后作为投资标的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交易制度缺陷和治理缺陷,需要纠正利益的制度侵蚀和过度融资决策的治理缺陷

  从理论上说,是否值得投资取决于其实际收益率是否高于存款、债券等相对低风险产品的收益率。现实情况是过去十年GDP增长4倍多,无论何种计算方式,上证综指的收益率明显低于债券,至少超过50%的投资者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甚至亏损。指数收益率在金砖四国中相对较差,金融危机后股指表现和近两年表现不如道琼斯。近十年股市收益率在社会投资类别总体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且与经济增长态势有过度的背离,社会资金自然会向收益更高或风险更低的产品与行业转移。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指数或收益率来简单衡量市场是否健康。这与10年前市盈率过高相关,也与分红率过低高度相关。其深层次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从上市公司的性质来看,非民营居多。在非民营中,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将钱交给公司管理层使用。而管理层真的关心他们的盈亏吗?真的关联他们的盈亏吗?他们关心关联的是工资、奖金、职位等,他们的收入与股价、每股价值基本无关联。公司管理层、多数大股东与其投资者缺乏“互动”的责任机制与有效的沟通、决策机制,当然难有共赢的机制与快感。可以肯定的说,总体上二级投资者以较高或很高的市盈率将钱交给并不关心更不关联自己盈亏的人在几乎无偿地使用。这是中国股市缺乏长期投资价值并形成过度融资的真正制度根源之一。再看非民营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是否与股民的股权利益一致?从长期来看,理论上是一致的。但从长期来看会象公有财产那样人人都有却人人难有实惠与责任,且企业就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投资也是有一定周期的,实践证明100年企业向100岁老人一样很稀少,即多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从中期期来看,大股东的持有者更关注其带来的GDP增长、税收和就业增长等衍生利益,而不是股价与市值的变化。与此同时,介于国有大股东与原流通股东之间的原法人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因其明显低于流通股东的成本优势和资金需求等不断减持并间接分享流通股东的利益。可以说,在非民营公司中,大股东、管理层与纯二级投资者之间的市场利益机制是严重扭曲的,是明显同床异梦的,出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易实质上是不公平的。再看过去10余年民营公司,从理论上说大股东、管理层和纯二级投资者价值取向是相同的。实际是由于民营公司多从高价发行中获得足够忽视股价大幅下跌的溢价和财富积累,加之治理与诚信的缺陷和做大规模而不是做强公司的管理价值取向,使得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多既拼命融资并适时适度减持股份,非流通中小股东多伺机创造条件减持。流通股东、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利益取向时常表现为“志同道不合”。可以说,二级投资者、管理层和大股东利益利益取向不高度一致,或者说三者本质上并不“同股同权”、并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股票其实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已很难成为“股票”,二级投资者往往成为非流通股东、管理者实现自己价值的工具。股票融资交易存在严重的隐性的非公平交易。这个微观机制上的重大缺陷是股票投资收益与经济增长背离、过度融资取向、投资者信心不足等的制度根源。也是向目前银行业股票接近净资产而仍不主动回购反而拼命融资的制度根源。而利益关联与价值取向高度一致、交易相对公平是股票作为市场化投资品存在的基础。如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主要收入与利益通过与市价高度关联的股票期权来实现,或其收入的大部分转化为股票,如果大股东真的关心自己的“资产市值”,那么,才有可能形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机制不合理就像人机体内的肿瘤一样,在一定环境下一个看似健康的人可能银次严重影响体质、甚至生命。

  此外,上市公司治理文化也存在重大机制缺陷:非民营企业大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风险与成本依然很大,往往导致这类公司体现为“管理层文化”和管理层决策。而民营企业大股东的强势地位往往形成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虚设。公司治理结构表面规范,实质上并不规范,并不能充分体现全体股东、尤其是纯流通股股东的意愿与利益。

  7、股票与股指虽受政策影响但更多的是制度与基本面作用下的内在价值预期影响,并在在供求关系动态变化中涨跌

  这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正反双方都振振有词。其实,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在教科书中早就写上了: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中短期来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长期来看是由其效用和内在价值决定的。同样价值的商品---股票可以是30倍市盈率也可以是10倍市盈率,一吨煤可以是500元也可以是1000元,中短期供求关系起主导作用。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如有效需求增长大于有效供给增长时,即使供给增加其价格往往会上升;当有效需求下跌快于有效供给的下跌时,即使供给不增加甚至减少,其价格也会下跌。这样就可以解释2007年为什么融资大幅增加股市却大幅上升的原因,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停发股票股市在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还会下跌的原因。供求变化往往需要时间来转化,就像病情最重时用药量往往最大、最轻时用药量往往最小。。。。。但我们无法否认用药总体上的有效性。当然,从长期来看,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其价格一定其价值决定的,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与供求关系不大。房市如此,菜市如此,猪市也如此。也就是说,除了宏观经济等因素外,融资是影响股指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增强股市实际影响股指投资价值和吸引力的比较优势,扩大投资者信心、规模和入市资产规模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目前市场化尚不充分,上市的速度已足够快,上市的真正优质资源越来越少。而长期来看,股指变化主要受制度和基本面影响,只有股市或公司的投资预期收益率高于低风险产品且制度很公平时,才有吸引力,才能推升股指或价格。

  也就是说,振兴市场必需标本兼治,既不能相信市场万能,也不能只注重短期的政策效应。

  二、优化战略 引导证券市场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1、证券市场总体发展战略宜优化为注重质量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历经20余年发展,在规范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发展速度很快,上市公司家数、市值、全国性交易所数量、融资额、期货交易量等在绝对数和增长速度等相对数方面名列世界前列。随着国家战略与12五规划的推出,国有企业改制取得重大进展,产能过剩和低水平投资对经济推动的衰减,以及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化基础不扎实甚至缺陷,市场建设战略由发展中规范优化为规范中发展,应重点突出质量提高、制度与产品创新和完善,注重夯实制度与法律基础、客户基础、技术基础,注重穿越形式上规范公平背后的制度与行为的公平性。如(1)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由热衷于外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产权市场、国际板等,把重点放在先把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规范性、质量和可投资性大幅度提高方面,区域产权市场等只宜适度试点。(2)资本市场融资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可以给投资者稳定回报的产品优化(增加固定收益类)、良好创新或业务模式前景的资源优化配置等。(3)淡化市值等数量指标的国际比较,强化质量与市场效益指标的引导与比较。比如,在上市公司家数方面,淡化总量,鼓励各种并购、特别是物有所值的公司间市场化并购,鼓励存量发行,注重退市与入市的适度平衡。(4)在产品监管与创新方面,重点放在股票和债券产品,对期货、期权衍生品可适度创新审慎缓慢推进。目前的客户等基础环境和现货市场环境等可能不支持后者快速发展。

  2、优化证券产品战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与市场化基础相匹配的多样化产品体系

  如前所述,以股票为单一主打产品的证券产品结构不仅长期出现IPO的质次价高,更核心的是诚信基础与制度缺陷背景下的股票高风险与现有投资者素质与能力严重不适当,即市场化产品明显脱离超过80%比例的投资者只适合配置风险更低的各类债券等低风险产品的现实,过去之所以出现牛短熊长、投资者怨声载道、炒新风热、高价发行等,除了制度缺陷外,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严重不适当、严重错配是重要原因。加大债券类产品、信贷证券化产品、约定购回类产品等的推出,让债券类产品成为上市公司投融资的主要产品,大幅度减少股权融资,提升IPO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门槛,抑制过度融资,在融资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使债券类产品在投融资规模上接近或超越股票类产品,创新并重构新的证券产品结构。这应是发展壮大客户规模、提升客户信心、提振证券市场的战略选择。

  3、证券市场战略定位由融资和实体经济服务主导转变为立足于投融资和三公交易基础上的资源配置与产业转型推动

  如前所述,证券市场定位必须超越泛泛的融资服务或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超脱与货币市场的融资规模简单“比功力”。首先必须回归到投融资本位,尤其是要突出投资功能。其必须提升到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资源配置、产品升级与价值创造等更高层次的战略定位上来,必须充分体现证券产品作为现代金融主打产品和证券市场作为市场体系高级层次的特有功能与机制。

  4、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质量的战略重点由法规程序等合规优化到机制与制度的公平、“股东文化”的构建和信息披露上来

  对于众多非民营公司而言,管理层作为代理人、主管股东代表其实多不是股东不是实际持有人,大股东代表或高管团队其实难以充分代表大股东利益,对于纯流通股东的利益体现更多流于形式。股票市值与价值核心是由管理团队和其职工创造的,一个管理团队没有主要利益且不是股东的股票,其每股价值、特别是纯流通股东价值不可能达到最优体现。脱离管理团队的股票必然是形式的“股票”,必然存在重大治理与机制缺陷,必然是资本主义的产品种植在社会主义人民公社的大地上。好在多为各级政府的大股东可以通过每年的各种税收和业务发展带来的GDP和就业增长中享受利益,但对纯流通股东而言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董事会、股东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治理结构必须进行重大机制改革才有可能完善治理结构。股东文化的核心是股东有效参与决策、公司决策目标为了股东特别是流通股东价值最大化。高管主要收益股票化是高管团队与股价建立“联价承包责任”的有效手段。

  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公司质量和证券监管的核心,也是证券市场价格发现与配置功能的基础。全面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需从形式深化到实质、从财务是否规范深化到业务是否真实合理、从一般性现有流程制度管理深化到证券法和刑法等核心法规的修改与完善。

  三、重塑制度,让良好的适合现阶段市情的制度为主保障证券市场持续振兴与健康发展

  1、推进高管收入股票化和高管利益取向股东化制度,建立管理层、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股价责任机制”,培育公司治理的”股东文化”,完善股票作为投资品的“内在机制”。

  建议实施有效的高管持股计划,并将其收入结构的重心即主要收入来源与股票市价挂钩。在股权激励机制实施前,鼓励高管收入的较大比例(如30%左右)在年报披露后的合法时间内买入本公司股票。对于股权再融资的公司,可要求大股东参与融资低于一定比例(如原持股比例或10%)公司的高管在方案出来后股权激励实施前的合法时间连续3到5年必须市价买入其股票。作为政策激励,建议协商争取对这些购入资金账户实施特别管理并争取5年左右的递延纳税。在部分公司受制于“证券法”不能持股等情况下,建议通过专项理财来实现。同时,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应避免形式化或福利化,应切实起到既激励管理层、员工,又有利于股东单位价值最大化,如果高管团队只有小部分利益与每股价值或股权激励挂钩,其可能失去意义。此外,协调国资委等将股东市值考核纳入考核体系。使股票成为有“管理者真正管理”、有“联价责任制”并有大股东呵护的投资品,而不是股民“义务劳动”“生产队长拿工分”的机制。“联价责任制”将会象“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对完善机制、提升股东价值、解放资本市场与股票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巨大作用。

  2、大力鼓励基础产品创新特别是有抵押或担保的债券类产品、证券化产品创新与发展。

  鼓励以客户需求并符合适当性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建设,尽快改善产品结构。应充利用巨大的市值进行各类股东类信托类信贷的融资(如券商做中介的客户之间的约定购回产品),这样既可扩大直接融资、降低投资风险,也可减少减持压力。

  3、尽快修改与完善证券法和有关制度,以投资者保护和严打欺诈发行、重大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为核心,从法规上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

  如进一步明确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明确各主体。。。。市场、中介、上市公司与产品、自律组织、政府监管的职责、义务与法律责任。再如法律责任需要重大调整等。比如“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以上六十万以下的罚款。”这显然不符合“市场化”原则,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因为其后果可能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应按虚假利润的20倍市盈率等严惩侵害投资者利益行为,欺诈发行上市或欺诈融资者应承担刑事责任。应建立集体诉讼制度。1933、1934年美国两大证券法律出台前40年美股道琼斯没上涨、证券市场发展缓慢,出台后70余年证券市场在美国经济崛起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且道琼斯整体从不足百点到过万点进而让让美国投资者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期待修订后的证券法能对证券市场新一轮发展、投资者利益和中国经济转型起到核心的法规保障作用。

  4、建立有助于抑制过度融资的内生性制度,合理引导分红制度构建。

  如对于股权再融资公司的主要股东,如果其投票支持股权融资又不参与融资,可增加其持股锁定期限或在一定年限内减持不得低于再融资价格120%以上。如果大股东不参与股权融资或参与融资额低于其持股比例,其不得参与融资方案的股东大会表决,因为高价融资会增厚原始大股东净资产。增加管理层与再融资之间的利益约束,如无股权的管理层在融资方案出台后3--5年内需拿收入30%购买本公司股票,或股权再融资实施后三年内每股平均收益下降且劣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其三年绩效的50%自愿捐给投资者保护基金会。鼓励股东大会对高管团队突破利润总额考核局限,突出每股收益和股东利益等考核。

  针对高风险、高融资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公司,鼓励与引导他们要建立高管风险金,防范盲目扩张追求规模而忽视坏账风险、合规风险、每股收益下降风险,摆脱当期的利润总额考核为主的奖励局限和绩效导向,并将有关制度是否健全作为公司治理评价和再融资的条件。引导并规范分红制度,既鼓励分红,又要防范分红后再融资对纯流通股东的制度再剥夺,同时降低红利税。如,对于收到分红的大股东在再融资时必须拿出期间分红的较高比例(如50%)以上参与融资,这样制度上防范融资与分红的非对称性导致投资者利益向产业资本或大股东不合理转移。

  5、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建立上市公司内生的市场化制度化价值平衡机制。

  市场狂热时鼓励融资与做空、低迷时鼓励回购与做多。如对回购资金对应的利润总额税收可争取可减半返回,对与沪深300中绩优蓝筹公司回购可用投资者保护基金进行有抵押的低息融资,或允许上市公司通过享受融资融券特别优惠利率方式进行股票回购,在现价低于发行价时允许经股东大会同意后用适度的募集资金、尤其是超募资金回购股份,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债券融资成本且股价低估时,允许公司发行中期公司债或其他直接固定收益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回购股票,增加每股价值并平滑股价,打通平衡市场运行的资金流,形成股本扩张与收缩的弹性机制,并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6、深化适当性管理,大力改善投资者结构。

  分流与优化投资者结构,彻底改变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严重不适当这个涉及市场根基与客户服务的基本问题,逐步改变与完善市场化前提条件。如对ST公司和新上市中小版创业板上市后前90个交易日内等实施更高的市场准入。。。如买入时需有50万以上资产且通过证券从业其中一门考试;通过低风险产品分流中小投资者;鼓励并加速中小散户理财产品化,对于一定资产规模以下的投资者可在一定期限内免认购费,在一定年限内理财收益低于同期存款的,可免收管理费。加快类似"401K"计划等中长期资金和各类机构资金入市。

  7、采用符合市场化为主行政为辅的有效手段解决IPO发行相关问题

  定价过高和新股开盘价过高目前仍未有效解决,且待发行的公司已经形成“堰塞湖”。在注册制条件不成熟情况下,实施发审委主审制,并将其公布。严禁路演演变为保荐机构关系询价与定价公关。在实施中小板创业板新股交易高的客户高准入和增发前述新制度前提下,分20家左右分批集中发行,大约用一年时间集中解决目前超过500家等待发行问题(估计过会不足400家)。用产品组合解决股权融资压力即发行新股加紧挨发行公司债或可转债解决过会公司融资总量问题和股权融资对市场短期压力过大问题(可各50%)。同时对未过会且有潜力的公司引导到新三板和区域产权市场。对新政后的上市非流通股及高管延长锁定期至两年以上,且对上市后两年中最低业绩低于上市当年或前一年最高者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股东、高管团队按每低于20%延长两年的方式限制减持套现。

  zhangxunsu@vip.sina.com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stockzhengwen@sina.com详见征文启事。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广州西安青岛3地处置游行中打砸分子
  • 体育欧冠-19日2:45视频播皇马V曼城 詹俊解说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多家在华日企放假两天 称暂不考虑撤资
  • 科技佳能松下中国工厂周一起暂时停工
  • 博客柴静访李永波:消极比赛不是我的战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中国成最大留学输出国 超6成留海外
  • 育儿儿童患白血病率上升 开不出校门的校车
  • 健康宝宝腹泻传染爸妈? 爱生气真会得癌吗
  • 女性高圆圆国际范衣品 十二星座的最潮IT墨镜
  • 尚品古董双年展上天价珠宝 全球最贵奶酪拼盘
  • 星座运势12星座本周运 你是爱情敢死队吗
  • 收藏古墨收藏价值连年升温 脸谱纪念币涨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