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索罗斯:走在时间前面的狐狸(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2日 16:01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上世纪40年代末,纳粹德国已经不复存在,世界秩序是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和美英领导的自由资本主义主导,两大对垒阵营由柏林墙分而治之,相应的思想意识形态也由此归类。在索罗斯全家忙于隐藏犹太身份的1944年,哈耶克完成了他最为著名的《通往奴役之路》,这本分析国家社会主义的扛鼎之作,对极权的分析入木三分。在索罗斯到达伦敦后的第二年即1948年,奥威尔的小说《1984》发表了,在这部小说里,具有惊人政治洞见的奥威尔把哈耶克的枯燥论述还原为生活场景。索罗斯一生奉为导师的卡尔·波普,则是从哲学和社会角度出发,也在同期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正在形成人生与世界观的索罗斯正是在这些巨匠的熏陶下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他感觉自已终于找到了开启蒙昧的钥匙:人类无法获得终极真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使拥有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的人们和平相处的制度,波普称之为“开放社会”。索罗斯在政治领域的实践,一生都没有偏离这个目标。

  波普对索罗斯的影响,更多地是建立在方法论上。波普坚持认为科学理论是无法得到证实的,必须被当作假说去接受证伪,只要它未被证伪,那就暂可认为它是真实的。这一观点与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相悖,我们从小到大似乎都在学习那些看似真理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结论。索罗斯则很早就习惯站在事情的另一面来看问题——它是真实的吗?我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吗?

  让索式预言成为水晶灵球

  索罗斯思想的真正成熟是在他开始从事套利交易员的工作之后,他从金融市场的变化多端中找到了波普理论的一个缺陷,正是这一发现奠定了他一代金融宗师的地位。波普认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和原则来加以研究对待。而在索罗斯看来,自然现象有其较为清晰的因果逻辑关系,但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由于人自身就是影响因素之一,无法用简单的因为A所以B的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投机市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据此索罗斯提出了他的反身性理论。所谓反身性,它表示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在人们的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中,普遍在存在着这样一种反身性的关联。

  从反身性理论出发,调过头看经济学的有效市场与均衡理论就受到了极大挑战:供应与需求曲线的交叉只是一个象牙塔里的抽象概括,当遭遇供应或需求极度萎缩甚至停顿时,建立在传统经济学上的所有模型都会失效。经历了长期资本有限公司的破产和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洗礼,索罗斯的理论无法让人回避。金融市场的走势并不会趋向公认的均衡状态,而是遵循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走势图有时候看起来是存在重复的,但实际的过程却是不确定且惟一的。索罗斯的交易思想跨越了传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也与华尔街上遍地的数量模型精英相异,事实上,他承认自己在伦敦读书时数学就不好,不过这正好促使他对经济学家们采用的数学模型所依据的假设产生了怀疑。

  那么现实世界在索罗斯的眼中是个什么样子?显然,按索罗斯的理解,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安排,大多建立在一些错误的知识基础之上,就像哈耶克通过纯计划经济的演变推论出极权主义一样,目前的制度或安排总会导致灾难发生,这种易错性无法回避,迟早会降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它的蛛丝马迹,自我确认后奋力一击。

  “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和故事构成,他们是奠基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赚钱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判断前提是错误的,在虚假的趋势被戳穿以前及时脱身。”回到索罗斯的交易方法上,不管是1992年狙击英镑、1987年做空标普指数期货,还是1997年放空泰铢和恒指,他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抓顶大师”,只不过判断顶部的方法与众不同。

  让历史成为炼金场

  反身性理论又像是一个关于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索罗斯以金融投机市场为他的实验室,几十年来运用波普的证伪方法去接近事实真相,在赚得真金白银之后,当然有理由将之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历史领域之中,谁又能说得清楚交易与历史之间,真的存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呢?

  在《金融炼金术》里,索罗斯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的繁荣与萧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石油危机、银行创新、贫穷国对资金的渴求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形成了不断加深的反身性关系,引导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由于债权国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协调一致,加上各债务国资金使用率低下,时间不长便导致拉美和非洲的很多国家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其中墨西哥首当其冲。这一被索罗斯称为完美的暴涨暴跌例证,成为他日后分析国际金融的标准范式,事实上,我们在日后的多次危机中都看得见它的基因序列(如1998年俄罗斯拒付外债)。10年后索罗斯在写《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时,除了建议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力以便统一协调各国经济政策和改革监管体系外,他对已经开始泛滥的金融衍生工具提出了警告,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严重后果。当次贷危机开始从美国本土向外肆虐时,世行和IMF几乎束手无策,这些精辟的看法不能不让人对索罗斯刮目相看。

  索罗斯的思想体系并非如他所表述的那样繁杂,相反,他至始至终都是按照同样的范式在思考和处理他的观点与交易。我们如果从他的个人经历出发来理解他的反身性理论和彻底易错性,就可以抛开很多模糊的表述与现实背景,到达他看待世界的原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