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周来:不是第一次 更不是最后一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13:17  中国经营报

  卢周来

  针对正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英国著名财经专栏作家约翰·加普(John Gapper)则说,用贪婪与不负责任来批评华尔街,仍然显得太轻佻了:因为那些金融巨头们不仅没有“自食其果”,而且要挟各国政府玩起了“利润归自己,损失归纳税人的”游戏,最后的赢家还是这些家伙。

  劣迹斑斑的华尔街

  如果熟悉经济史与金融史,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美国以至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是有传统的。

  据《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成长》(美,约翰·S·戈登著)记载,华尔街股市开设之初,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警告说,华尔街是“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果然,随着华尔街金融势力不断做大,美国经济一方面受惠良多,但另一方面也酝酿着越来越大的风险。

  1912年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控制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巨头海因兹想对铜矿股票进行操纵,为此,他不惜先做空,使得当时足可以左右整个华尔街股票市值变化的铜矿股票的价格一落千丈。这引发了一家又一家银行的连环挤兑,一场金融恐慌蔓延开来。最后,只是依仗摩根巨大的影晌力,摩根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阻止了这场可以将美国经济拖入深渊的金融恐慌。在危机中依靠摩根个人联合几家银行注入巨大流动性来缓解危机的事实,促成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在1913年建立。

  但即使如此,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并没有吸取任何历史教训。按戈登的说法,进入20世纪20年代的华尔街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股票市场,但就其制度和运行方式而言,却和1817年刚刚建立时候没有太大区别。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金融投机巨头们的私人俱乐部,其宗旨是使少数金融巨头获得最大暴利,而不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其中,金融巨头们为了刺激交易,竟然推出这样的“金融创新”:规定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经纪人支付。联储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以5%的利率借出资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借给经纪人,而经纪人又转身以20%的利率借给投资者。就在这个不断飙升的股市中,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风险。银行、经纪人和投资者对于如此高的利率背后所隐藏的风险置若罔闻。

  上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牛市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走上一条不归路,最后酿成了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当时一份娱乐媒体发表了这样一个标题的新闻:“Wall Streel Lays An Egg”——华尔街下了一个大蛋!意思是所有股民辛辛苦苦积累的所有收益都化为乌有,付之东流。当然,这次危机也不是全无收获: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监管机构成立了。

  也因此,戈登在该书中表现出的态度总体是乐观的:在经历了无数牛市与股灾的洗礼,美国终于探索出一条使资本市场平衡发展的路子,那就是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银行即后来的联邦储备系统,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的监管机构,通过对流动性的调节,通过加强监管,来对冲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使资本市场不致于出现过度投机与崩盘的情况。

  蛊惑人心的华尔街

  但这种乐观的结论很快受到另一位财经专栏作家约翰·布鲁克斯的怀疑。在他所著的《沸腾的岁月》一书中,通过对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华尔街所经历的历史的描述,再现了金融巨头们的“贪婪与不负责任”如何导致了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金融危机。这本著作英文版书名很有意思:The Go-Go Years。而“Go-Go”连用又令人想起某届世界杯足球赛那首令人血脉贲张的主题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