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交所成立始末与法人股B股的由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 02:00  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为何最初试点只选择了一家?在小飞乐很好的示范效应之下,在很长的时间里,发行股票的企业还是发展得很慢,1985年增加两家,之后又停顿了些时间,到交易所建立的时候,股份制企业总共才11家。对于发行股票,上海当时应该是不缺乏跃跃欲试的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涌现大量新办集体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国家计划“外”,资金来源必须到计划外寻找,向民间,向职工集资,各种各样的“股金券”、“内部股票”、“债券”大量出现。

  裴静之:在改革中,“影响小,不招眼”,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影响了之后股份制试点的选择与推出,也影响了初期上交所上市公司的选择。我们虽然步子迈得比较快,但始终也非常谨慎,不会那么快推开。因为每走一步都要总结的,要看舆论状况。

  《第一财经日报》:国外股份制经济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海运、矿山、大贸易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这些大项目更加需要发行股票,投资性也会更强,能降低股市的投机性。但是,我们早期发行股票的企业,比较多集中在加工工业、中小企业,而且都是新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资料显示,上海股份制改革好像都是从不起眼的企业开始,都是静悄悄的。

  裴静之:是的,都是静悄悄的。当时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我们也觉得最好是大型的,但是当时小企业有一个好处,影响小。

  股票的分歧

  《第一财经日报》:小飞乐出来的时候,是引发了很大的争论的。当时主要有哪些分歧呢?

  裴静之:股票,往往给人印象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资本主义的东西,都是要被批判的。当时有人讲,上海绝对不能搞十里洋场,成为资本家的乐园。

  庄晓天:当时还在讨论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股票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上交所成立当天,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当天是没有报道的。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股票才开始真正大步发展起来。当时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及:“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央到地方都要组织集中学习的。一层到一层传递,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上的拨乱反正。

  第一个牛市的催生与考验

  《第一财经日报》:邓小平南巡讲话,最终使得上交所跨过了“政治槛”,真正迈出大发展的步子。之后你们做了哪些重大的动作?怎样考虑的?

  庄晓天:当时北京是没有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的,公司上市等问题都是由上海证管委直接操作。

  我们开始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数量扩容。当时上海证管委,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体改委等机构抽调人手组建的,人手不够,所以发动各个部委,让他们挑选优质的,同时急需资金的企业上市。

  我们对企业的要求是,资产质量比较好,利润不错,而且有发展前途和优秀法人代表。我们下放事权,让各系统自己审查,负责,然后由我们推荐上市,使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来筹措发展资金。

  裴静之:当时企业都争抢上市。当年初定的规模是新发行4亿多,实际发行6亿多,但还是有很多被推荐企业没有排上,因为每个部门的推荐都远远超出了初定的数字。比如说,工业部门,给到他们的额度是1.5亿元,他们至少推荐3亿元。

  庄晓天:一些企业,其实之前都是没有资金的,我们让它们先上市,通过股市拿到资金,才真正大发展,比如豫园商城。当时城隍庙住的老百姓很多的,要发展,就要搬迁原住户。豫园商城上市后,才有钱去办理搬迁,然后发展起来。

  在发行扩容进行中,我们抓的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放开价格”。

  裴静之:当时股票的交易价格有控制,没有放开。为使证券交易市场化,经请示朱镕基决定放开市场价格。

  当时,放开价格的决定,被高度保密。1992年5月18日下午,在上交所休市后,我们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了保密,在发布前一刻,当天下午四点钟,统发稿才打印出来。那一天,是周五,我们宣布,“下一个交易日,5月21日交易价格放开。”

  那时候,我深刻感觉到,市场化对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庄晓天:价格放开后,直接导致了第一个牛市。股民拼命要买股票,一开始,是几万人买股票,上海人、外地人都有。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是几十万人排队买股票。证券公司柜台网点开始明显不足,有半年的时间,上海市政府组织所有的证券公司,在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摊,来尽量保证交易畅通。

  最初,电子交易还很少,股民要到交易所或营业部现场交易,股民排队也就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那时候有人在凌晨一两点钟就起床排队买股票。几十万的人,集中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铁门都挤倒了。

  那时候,才是新发行第一只股票兴业房产上市的时候,我们想第一只股票就这样了,第二只第三只更不得了。所以,想了个办法,就是通过发行认购证解决排队问题。认购证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那时候我们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我还记得认购证在1992年推出来后,第一次到北京开会,跟朱镕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提及认购证,并没有得到认同。

  之后,深圳发生了1992年“8·10”新股认购事件,证明了上海发行认购证的决策确实是防患于未然。1992年8月9日~11日,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从8日起,有超过100万的当地及全国各地的准股民在全市302个发售网点前排起长龙,准备购买百元一张的抽签表。9日早晨开始发售时尚能维持一定的秩序,但后因一些网点组织工作出现问题,造成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

  之后我到北京开会的时候,朱镕基说:“还是你们办得好。”

  当年,认购证卖出了207万张,总共收入有六七千万元人民币,都用来发展慈善事业了。

  《第一财经日报》:六七千万,在当时是一笔很多很多的钱了。为什么不进入到上海的财政呢?

  庄晓天:如果认购证最终买到股票的话,就是钱,如果最后买不到股票,这个钱就相当于没有了。如果转进财政,老百姓会想国家拿了去,那就不合适了。

  《第一财经日报》:1992年第一个牛市后,同年很快又发生了第一个熊市。为什么?

  庄晓天:我记得当时股市指数从1500点,一下子跌到了600点,是大扩容,股票多的原因吧。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股票扩容,除了要考虑企业的需要,还要与股民的需求相适应,过多不行,过少也不行。

  《第一财经日报》:价格放开后,股市牛熊交替,几轮来回。1996年,被认为投机气氛浓厚,当年12月下旬,开始恢复价格限制,实行10%的涨跌幅价格限制。您现在怎么看待当时放开价格?

  庄晓天:放开价格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市场化就该是那样。现在的股市,投机也没有比当时弱,甚至更强。

  遗留问题与股市的中国特色

  《第一财经日报》:非全流通,是中国股市至今的特色。这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不流通的法人股。为什么会限制法人股的流通呢?

  庄晓天:最初,是我们决定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

  法人股的存在,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理论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程度:搞股票市场既要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通过股票市场来筹措资金,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导,所以发展股份制要国家占大股,或是全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持有主要股份,所以我们在所有制成分上做了很多文章。

  但是,当时许多股民买不到股票,开始出现了一些变相的“法人股”。一些人通过关系,以“法人股”的方式私下购买股票。我们很担心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持控制权,最终决定法人股不能上市。

  其实,当时只是一个临时的措施,没有想到影响到了股市,甚至影响延续至今。

  《第一财经日报》:A股和B股的分类,也是首创于上交所。为什么?

  庄晓天:股市推出来后,港澳台华人积极性都很高,都想要买内地股票,但是没有身份证,不好买。

  另外一方面,企业很需要资金,光靠到外地引资,解决不了问题。考虑到对侨民与企业都好,所以推出了特种股票,就是B股。

  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股市的金融安全问题。境外投资者很有经验,当时我们就考虑到了金融安全问题,担心他们兴风作浪,把股市炒得很高然后逃走,所以把A股、B股分开,他们可以投资B股。

  裴静之:当时发行B股还有一种作用,就是中国的证券市场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素质、企业的会计报表、国际准则等方面与实体经济都是不同的。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当时究竟该不该搞交易所?直到现在,还有人讨论当时该不该开,还有人认为当时开得太快了,没有准备好。

  庄晓天:确实是快了点。但开了还是比不开好,早开比晚开好。虽然有矛盾,但是可以在矛盾解决中推进。关键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其实,就是我们国家整体经济也都有这个矛盾那个矛盾,只有发展了以后,矛盾才能解决。不发展,很多矛盾还是不能解决的。

  《第一财经日报》:当时是否希望中国股市与资本主义不一样?现在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庄晓天:我们最初想中国股市是否应该和资本主义市场不一样,想要搞特殊性。现在看来,基本差不多。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中国股市投机性很厉害,甚至比国际股市都强。您怎么看?

  庄晓天:我们是希望投机性不要那么强的。但是现在还是和资本主义一样,投机性太厉害了。股市怎么前行,还要加强研究创新。

  裴静之:要适当抑制投机。

  庄晓天认为,1984年至1992年,是中国股市的初级阶段。1993年初,他也恰好离开了证券市场的改革中心,与裴静之一同又开始了改革的新进程,筹建上海浦发银行,力主上海浦发银行上市,拉开了银行成批上市的序幕。

  如今,他们已经从浦发行岗位上退下来了,不过庄晓天最近又开始筹建民营金融机构,他希望在非公经济银行推动中有所贡献。


杨燕青 全秋梅 茅佩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