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沉股海 股神炒股一年祭(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11:08 大众网-齐鲁晚报
对于文武这样的股民来说,“5·30”带来的影响是异乎寻常的。在6月最初的几天里,他频繁地买股和割肉,6月1日8.2元买的华北制药,他6月6日7.1元就卖了,5月31日花25元买的西藏矿业,不到一周,他就以20元卖了。 在6月中旬,文武也曾有过九龙电力这样3个交易日挣3000元的成功,但多数情况下却是高买低卖,而且每只股票在手上停留的时间鲜有超过5天的,从交易清单看,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 文武也许还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交易清单,如果他注意到自己一年间超过500次交易、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或许才能真正明白钱到哪里去了。 技术分析更不可靠 文武和方利开始用技术分析来选股,成功的案例终究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技术分析并不成功。 在“5·30”之前,方利炒股挣了两万多元,为了方便炒股,方利花2980元买了个国产的带股票软件的“股灵通”手机。按照他的说法,如果“5·30”推迟一个月来,他就可以买一辆车了。 在“5·30”之后,方利不仅车没了,连之前赚的两万多都赔了。两个人坐下来一交流,发现基本面固然不可靠,就是所谓的内部消息也是扯淡,自己和机构或者炒家非亲非故,真正的消息是不会送到自己门上来的,送上门来的要么就是假消息,要么就是错消息。 “痛定思痛”,两人认为,技术分析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发现牛股的途径。两个对技术分析一窍不通的人开始斥资购买关于技术分析的书籍。 自从买了书之后,文武和方利的生活真正地发生了变化。原先,他们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纸牌,赌点小钱,但现在,这种“颓废”的生活方式被他们彻底抛弃了,他们前所未有地勤奋和敬业,因为现在要花精力搞技术分析。白天怕影响不好,每天晚饭之后,他们会相约去办公室,打开电脑,登录行情,对照书本,共同分析各种数据、曲线和图表。 几天之后,文武和方利开始用技术分析来选股。他们的思路很简单:首先看每日的涨幅排行,排行靠前的就查成交量大小,找到价量同增的就一个个看K线图,看5日、10日均线图。 两人的确有过成功的案例。比如东方钽业,文武就成功地在3个交易日内挣到了每股近3块。另一个则是方利的得意之作。在认真分析了扬农化工的K线图之后,方利发现这只股票3月份已经到了15元,但在11月,指数已经翻番的情况下,还只涨到25元,表明“平台整理很好”,即将进入“主升浪”,12月6日,方利以26元的价格买入500股,一个月后以38.5元的价格卖出。这股后来涨到48元以上。 成功的案例终究是少数。多数情况下,技术分析并不成功。 进入2008年,文武和方利越来越相信是机构在背后操纵才导致自己被套,只有跟着机构才能赚钱,他们在技术分析中开始加入了对资金流的分析,以此判断机构是否还在、有没有出货。文武甚至开始留意各个机构的名字,他现在能一眼就从每只股票成交量前5名的机构中辨认出谁是私募基金、谁是职业炒家。山鹰纸业就是他们根据这个原则选出来的股票,他们买进的时候是8.85元,当时两人一致认为该股“价量配合好、处在上升通道中、多头排列而且有资金流入”,是股评话语中典型的潜力股。但是几天后,却不得不以7.15元割肉。 一年交易500次的“股神” 八成以上的股票都与他开玩笑——买什么,什么就跌;抛什么,什么就涨。 在文武一年的炒股经历中,八成以上的股票都是像中金黄金一样与他开玩笑——买什么,什么就跌;抛什么,什么就涨。 碰到这种玩笑的绝不是文武一人。在水林身上,这种怪圈表现得灵异非常。水林的朋友和同事们体会尤其深刻,甚至有人将水林的股票交易行为视为自己买卖股票的风向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林曾经在16元买进海南椰岛,看到并无上涨迹象,就在14元割肉。一位同事得悉后,立即在14元附近买进海南椰岛。不久之后,海南椰岛就涨到28元。消息传开,水林迅即获得“股神”称号,很多人要求水林如果抛股一定要提前告诉自己,以便自己买进。 现在文武、方利和水林都以“股神”自称,这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苦涩。一年间,文武向朋友借了十多万元,其中有的是以月息1分借来的,连带自己的积蓄,投入股市的资金总共有24万元之多。到了去年11月份,时近年底,一些朋友开始催债,文武当时身上已经无钱,不得不向妻子求救。除却从资金账户中提取了7万元用于还债之外,其余17万元就这样在涨买跌卖中蒸发了。文武也许还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交易清单,如果他注意到自己一年间超过500次交易、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或许才能真正明白钱到哪里去了。 (当事人文武、方利和水林为化名) 据《南方周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