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妙文 >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 > 正文
 

私募成滋生腐败温床 形形色色-拯救股市(8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20:13 新浪财经

  随着“基金黑幕”事件引发的争论,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开始曝光,一个庞大的灰色市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市场上彼此心照不宣的是,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已经很多了,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由于缺少法律保障,这些私募基金只能以各类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

  一是“券商型”基金。证券公司是最早参与私募基金的。在1993年,证券公司的主营方向从经纪业务转向一级市场业务,与之相应的是需要定向拉一些大客户。久而久之,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证券公司的角色亦顺理成章地转换成委托代理人。

  这部分资金大多发展成隐秘的“一级市场基金”。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上亿元的大资金远不如小资金有保证。因此,为了吸引大量资金,一些营业部就有类似的“一级市场基金”,专门在一级市场中打新股。利用营业部的优势,实现的收益率不仅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风险。1997年以来,随着一级市场的活跃,这类基金增长亦十分迅速。

  在上海,比较普遍的是一些民营的或者是上市公司投资的投资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1千万以上,代理资金在几千万到上亿不等。那些委托给证券公司的资金大多被券商投入了相对风险较小的一级市场,专事申购新股。

  从1999年起,综合类券商经批准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现金、国债或者上市证券。从地下秘密转为地上公开后,各券商之间在这块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了。目前,一些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中都有雷同的承诺,如保证收回本金、保证年收益率等。为了获得更多资金以获取较高收入,券商大多提高进入门槛的资金要求。目前一些券商至少要求是上千万元的资金量。

  证券公司是最有条件参与私募基金的,证券公司通过一级市场业务,和一些大客户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这些客户上市后,大量闲置资金亦顺理成章地委托给证券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在国家放开三类企业入市以后,委托的资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太丰厚了,委托的资金多得像潮水般涌进来。

  二是“公司型”基金。从1997至1998年以来,更加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以公司形式出现了:如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以及投资公司。按《公司法》要求,企业大部分资产不能投资于股市,投资咨询公司也只能做简单的咨询业务。但实际上,众多咨询公司、顾问公司一直在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操纵着数目颇为庞大的地下私募基金。而一些投资公司实质就是兼顾财务顾问、重组服务的民营投资公司基金,并且往往背靠着一些证券公司,对整个市场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国外私募基金相比,国内这些基金管理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更高,至少都在10%以上,有的更是达到了30%。之所以比例这么高,是因为一方面国内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是这些基金的操作都处于地下状态,风险比较大。

  在收入分配方面,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大大不如那些公募基金管理人,他们大部分只能给固定管理人员提取少许费用以维持日常开支,甚至没有管理费,其收入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约定的比例提取。如果出现亏损,首先由基金管理人支付,其次才是投资者。“公司型”管理者经营压力要大得多,他们与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完全捆在一起。

  三是“精英型”基金。从1999年中期起,由于投资管理公司成为证券业的一大热点,大量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纷纷跳糟出来自己做业务。所谓的基金管理人,除了一些民间的个人大户外,比较常见的是一批从证券公司流出来的精英,主要是原来券商的操盘手和投资银行人员,背靠券商的资源和原来在业界的名气,加上自己的高素质和业绩,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巨额资本的信任。在最早出来的一批人中,大多是证券业的精英,他们专业知识稔熟,市场营销经验丰富,所以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中,有的原先是券商的操盘手,他们利用原来的关系从社会募集资金,或者干脆是几个朋友凑钱委托其中一个人来操作。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大多是较为“规范”的私募基金,以专用账户的形式存在,在出资额、使用期限、分配等方面都参照公募基金。至于监管方面,这部分基金多让大投资者做资金的监管人,重大投资则须经投资人本人同意。因经营业绩相当不俗,这些“精英型”基金在市场上颇受追捧。

  上海的小王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他原来的身份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操盘手,确切地说是一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下私募基金操盘手。1999年从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对花花绿绿的股票价格数字的敏感,独立运作上亿的资金,在可以一夜暴富的中国股票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为自己赚得了千万的身家,2001年春节过后,他将自己的股票全部套现,落袋为安,在公司兑现了原先约定的提成后,离开这家公司,赋闲在家。

  私募基金机制迎合了一夕暴富的心态和精英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一旦操作成功,短时间内就可以给个人带来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财富,也带来了“中国索罗斯”、“中国罗杰斯”的名气和满足感。虽然这里面的风险很大,但收益也很诱人。而且除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外,工作时间很短,交际渠道和利润获得相对简单,再加上中国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机会较多,所以众多的年轻证券精英对私募基金管理无不向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脱颖而出,由于无风险的一级市场超额利润现在已很难获得,劣质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被摘牌,市场又刚经历过牛市,除非有超人一等的眼光和对时机的良好把握,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

  四是“工作室型”基金。有些私募基金以工作室和个人专用帐户的形式操作,经常见诸于一些较大媒体上的所谓“工作室”,是目前最公开最常见的私募基金。以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的各类工作室,大部分负责给客户提供详细的市场操作计划。而且,随着资金量不同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所谓“金牌会员”、“银牌会员”等。一般地,进入工作室所要求的资金量门槛并不高。在深圳,一些著名咨询机构下的工作室,只要有50万就可以达成合作的口头协议。正因为资金量不是太大,一些客户提出了较高的年保本收益率,一般为20%左右。

  至于工作室的收入,大多数并不直接向客户收取,而是由工作室与客户所进行交易的营业部进行协商,从交易佣金中提取。据了解,在客户所付的佣金中,工作室通常能拿到2‰的分成。工作室现在还仅仅是私募基金的雏形,重要的是,它将来发展空间相当大,很可能成为未来私募基金的重要基石。

  由于不受法律保障,上述这些形形色色的地下私募基金,只能以各种变通形式存在。如果按基金的要求进行衡量,其中一些还不能算作基金。但是,考虑到特殊的环境,一旦条件成熟,它们将来很可能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连载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